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3

芳草绵绵,满目葱郁,河水清澈澄净,楼房错落有致。这是贾汪区大泉街道大李庄村农房改善项目的生动实景。从2008年落地农房改善一期项目,到如今再掀农房改善项目的新篇章,十几年来,大李庄村数百户村民先后搬新居、住新房,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拉开大幕,“别墅”拔地而起

31年前的冬天,20岁的薛美侠嫁到大李庄村。婚后,她和丈夫住在一个约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这里一共有3间屋,其中两间是卧室,一间给了薛美侠和他丈夫,一间留给薛美侠的公公和婆婆。不久,薛美侠生下一个儿子,祖孙三代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时间一晃就过了19年,到2008年时,薛美侠已年近四旬,儿子早已长大成人,虽说三代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但生活总归有些不方便,而且老房子设施简陋,冬天水管上冻,夏天家里受淹,做饭没有天然气,薛美侠也很想改善居住条件。

贾汪区大泉街道大李庄村。

恰巧就在这一年,大李庄村农房改善一期项目拉开大幕,薛美侠所在的大李庄村六组,就在一期改善项目的范围内。那一年,230户联排“别墅”在大李庄村拔地而起,改善人口690人。薛美侠从外观简陋的70平方米老房子,搬进面积扩大了一倍多的别墅,一家人甭提有多高兴了。

如今,在薛美侠两层楼的“大别墅”里,又多了一代人,但有了宽敞的居住面积和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家人再也不用担心生活上的不便。

农房改善,提高幸福指数

仅仅时隔4年,当大李庄村一期农房改善项目的火热景象,仿佛还历历在目时,二期改善项目又开始动工了。

42亩用地,11幢多层住宅,260户,改善人口780人。2014年,大李庄村农房改善二期项目全部竣工,一时间,瓦房变楼房,村民变市民,大李庄村洋溢着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处处欣欣向荣。

“改了一批又一批,这总算轮到我住新房子啦。”高高兴兴说这话的,是大李庄村四组、42岁的贾长雨,她的房子已居住近20年,虽然房屋面积尚可,但不通天然气,每天烧水做饭,麻烦不断。过去十几年,大李庄村一二期农房改善项目,都和贾长雨“无缘”,今年又开始的农房改善工程,贾长雨终于得偿所愿。想到年底就能住进水电气齐备的新房,贾长雨充满期待。

据了解,今年大李庄村继续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推进的农村社区型农房改善工程,计划用地80余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设计住宅256户,力争惠及更多村民,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党建引领,日子越过越火

农房改善是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近年来,大泉街道大李庄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农房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切实抓实抓细抓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联排“别墅”拔地而起。

依托党建引领,大李庄村还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基层治理、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依托中联水泥和贾拉克文化艺术品公司,延伸运输装卸业务,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轨道,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垃圾清运体系建设,倡导推行垃圾分类减量。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净化乡村环境,实现道路硬化“户户通”,雨污分流全覆盖;新建村综合服务中心、群众活动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家风评议、农民技能培训等活动;培育乡贤能人,建立乡贤工作室,通过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将乡村治理有效落到实处,以基层网格化为平台,扎实推进“四位一体”基层治理;探索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进一步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并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让农民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更多受益。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通讯员 孔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