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找到致富门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23
曾经,沛县沛城街道李集村是个典型的“空壳村”。1999年,李集村集体背负80万元债务,村里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村里集体办事大多需要集资,造成矛盾纠纷不断。
2001年村两委换届,新的班子组建后,开始了探索创新。分析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后,村两委最后作出决定:开发湖田。过去常年受淹,为降低风险,该村将湖田地四周围上大坝,整地除草,经过努力,李集村新增湖田地近2000亩,让全村的土地面积翻了近一番。这些新增的土地或流转给大户,或分给村民,不仅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让许多种植大户受益。
“我参与了这片湖田地的开发,第一年流转租金每亩50元,租金不高,但收益很不错。”第一批流转新开发湖田的李新民回忆说。
李集村因地制宜,变洼地为聚宝盆,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过3年的努力,这些土地流转的价格越来越高,一年能为该村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收入。至此,李集村实现了“破壳”。
李集村的主干道也是一个马路集市,有几十年的历史,辐射周边3个镇的十余个村,在集市的中段有个老电影院,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为进一步拓展集体经济收入来源,2005年,经过村民大会商议后,村两委决定在老电影院原址建商用房,由集体出资建设,产权集体所有,房屋租给商户,租金为每年5万元,这笔收益不仅可观,而且十分稳定。
2007年,村里的老窑厂部分土地已经复垦,还留下了一个大窑坑。村两委变窑坑为资源,发动村里的能人创业,发展水产养殖。由集体出资,将窑坑简单平整后流转给这些水产养殖户,集体经济又有了5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此外,村里还抓住县里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拓宽的机会,利用挖出的土方复垦土地30亩,全部种植了经济林,既为大堤绿化,保护了环境,又改善了生产条件,拓展了增收空间。
“带领一个村发展就好比过日子,得想方设法多渠道去寻找致富门路,将鸡蛋放到多个篮子,不仅降低了风险,还提高了收益。”李兆洪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集村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能保持集体每年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该村同时还积极探索运用土地流转、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形式,开辟发展集体经济新领域,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有了收入后,该村开始完善湖田地的农业设施,大建水利,修桥铺路,目的是服务土地流转大户,让他们有更好的收益,从而提高湖田的流转价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该村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修建了生产渠6000米、生产路12000米,同时引导种植大户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微山湖品牌。湖田的小麦和水稻产量翻了两番,目前小麦亩产超1000斤,水稻亩产超1500斤。租金也由每亩50元到300元提高到现在的7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3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了收入后,该村开始完善自己的工业硬件设施,多方招引项目。2014年,鸿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李集村的厂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决定在该村投资建设秸秆收储加工项目,仅厂房租金收入就有4万余元。
如今,李集村每年村集体经济固定收入25万余元,该村两委充分利用这笔钱,整治环境美化家园、搭台唱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做好帮贫解困,让百姓生活得有滋有味。
(徐报融媒记者 于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