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一条路子 致富一方百姓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27
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市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周铁根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引导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放大以农房改善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努力做到选好一条路子、致富一方百姓。
我市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抓住“搬得出”是关键,“稳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的重点,全力推进农民住上新居之后的扶持工作,让群众搬迁之后再“扎根”,踏实过上好日子。
7月16日,在新沂市时集镇桃花源新型农村社区,52岁的村民徐雪玲正忙里忙外地进行新家的装修。看着面前敞亮、精致的两层小楼,而自己正努力一步一步把它变成自己心目中家的样子,徐雪玲脸上挂满了笑容。
时集镇将农房改善与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同布局同实施,将腾出来的土地进行流转,建设标准厂房,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确保搬迁农户有稳定的保障、充分的就业和持续的增收。桃花源新型农村社区周边4公里范围内覆盖有3万亩水蜜桃种植基地、800亩木槿花种植基地和近千亩鲥鱼特色种养业。并且社区周边建设有镇创新创业产业园,该园已建标准厂房20.6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5家,使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睢宁县王集镇洪山村鲤鱼山庄农业专业合作社内,村民陈宜飞等正在用柳编制作篮子、提筐、鱼篓等工艺品。“我们成立睢宁县鲤鱼山庄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集体经营,把一家一户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手中,放大土地效益,壮大产业布局,形成1500亩智慧梨园、800亩梨园、300亩黄桃园、150亩百果园等果树产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到果园打工。”洪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全胜说。
走进丰县范楼镇齐阁村,只见白墙黛瓦、炊烟袅袅,宁静而美丽。社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网,公共厕所、休闲广场、百姓舞台等一应俱全。该村党支部书记汪允峰说:“我们村家家种牛蒡,村里有几个加工厂,新型社区附近又建了个牛蒡产业园,村民就业不成问题,收入越来越好,新房子装修一家比一家牛!”
范楼镇政府在利用齐阁社区拆迁结余出的土地建起了一处大型牛蒡产业园,依托便利的交通和优良的生态种植条件,打造成牛蒡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深加工生产基地,吸纳更多劳动力,成为丰县农业重要出口创汇基地。
在全市各地,伴随着农房改善项目一个个地建成,一个个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也在逐渐形成,农民就近就业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广。“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最真实的写照。
我市充分发挥农房改善在“三农”工作中的牵引作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项目规划上统筹考虑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明确农村居住生活、产业园区、农业生态等功能区规划,通过规划布局调整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链,结合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渠道增加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2019年农房建设项目区新增产业类项目175个,财政总投资31795万元,其中,一产119个、二产24个、三产32个。目前,已竣工项目共106个,吸纳就业7284人,销售额达到42809万元。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一个新建社区一个特色产业”的标准,积极发展本地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大力引进层次较高、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尽可能让改善住房条件的群众居住在社区、工作在园区。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结合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渠道增加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群众就业,2019年新增公益岗位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和中老年劳动力总人数4295人;以搬迁群众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民工学历和能力双提升计划,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万余人。
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上,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推动农业和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房改善为契机,整治重塑乡村环境、整合集聚资源要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真正让乡村的颜值“靓”起来、人气“旺”起来、财富“聚”起来。
(文 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