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引领扬州邗江“绿色崛起”
来源:中国邗江网 日期: 2021-07-23
驱车纵横驰骋在邗江大地,蓝天白云下,你看到的是一幅幅令人心醉的生态画卷:长江之滨的诗渡瓜洲,江岸边绿树环绕、洪波涌起,长江黄金水道货轮穿梭来往;邵伯湖之滨的公道,堤外清水奔流、风景迷人,堤内沃野成片、纤陌纵横;S611省道,邗江人称之为沿湖大道,这里北通高邮湖西,南接扬州主城区,绵延几十公里的绿化林带俨然一道京杭大运河之滨的“生态画廊”,移步换景,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落子邗江北部公道、方巷、杨寿三镇的北湖生态湿地公园,经过建设者们三年努力,芳姿初现,湖面水鸟翔集,岸边草木葱茏,游客在此怡情山水,尽享“森呼吸”,这里也因此成为邗江又一处“天然氧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区委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邗江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聚焦绿色发展,做活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完成了一次经济社会发展的华丽转型。2018年,邗江区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在扬州市各县(市、区)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成为苏中地区唯一,实现了“绿色崛起”的历史性跨越。
加法:守护一方“生态绿”,天空尽现“邗江蓝”
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来自区大气办的消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邗江区全区PM2.5比例较上年改善5%以上,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较上年持平。经过五年的合力攻坚,晴空万里“邗江蓝”越来越多,见证着蓝天白云带给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蓝天之下,邗江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先导地段,守护一方“生态绿”,更加义不容辞。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六七年前,京杭大运河西岸沿线的槐泗镇,这里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造船厂、砂石厂和码头,在短时间对地方经济增长做贡献的同时,排放的污染物也损害着周边的环境面貌。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高速发展。为了让一江清水北上京津南下长江,槐泗镇多管齐下启动造船厂、砂石场搬迁工程,历时一年多时间,将所有造船厂、砂石场全部搬迁,镇政府并迅速对腾空的地块进行生态修复。
与此同时,方巷镇政府就位于生态保护区“二级保护范围”内的砂石场关停问题,与区交通、水利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数次上门,与相关砂石厂老板见面,宣传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整治方案。由于工作到位,方巷镇的两家砂石场顺利关停,并拆除吊杆等机械设备,当年完成扫尾工作。竹西街道的扬州发电厂一号灰池码头,也在“江淮生态大走廊”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经过街道有关部门工作,码头成功关停。
在清理关停沿江、沿河小船厂、砂石场专项行动中,全区上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条块结合,各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建立健全基础工作网格化管理,重点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成效明显。
“绿满邗江”植树造林行动随后在全区推开。在新甘泉大道,在沿湖大道,在北湖湿地公园,在瓜洲长江岸边,一个个绿化带令人流连忘返,成为秀美新邗江一张精致的生态“名片”。
减法:铁腕控污,建设“美丽邗江”新家园
邗江有两个国控水质断面考核点,5个省考核断面点。经过五年的努力,邗江环保人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现有的5个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2个有了提升、3个得到保持。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从原来的30.4%提升至56.5%。国考仪扬河、冻青桥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省考古运河邗江叉口南断面水质由Ⅴ类提升到Ⅳ类;槐泗河口断面保持Ⅲ类;邵伯湖心断面保持Ⅳ类;生资码头断面保持Ⅴ类。市级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率由50%提升至75%。
治气治污,重任在肩,使命必达。这五年,邗江严格落实大气污染橙色预警各项措施和强化减排方案,全面加强各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真对照《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扬州市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区攻坚办牵头区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等落实“六个百分”要求,重点控制好辖区内的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确保除尘设施正常运行。凡是存在问题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先停后治,道路、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扬尘管控要各司其职,做好喷淋、覆盖管控。
餐饮油烟治理是社会关注度高的难题。五年来,邗江生态环境局会同属地,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与社会第三方合作,开通了在线油烟监控“云平台”。今年,就望月路美食街重点区域群众反映的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引导烧烤店等餐饮企业加大投入,将原有一次净化装置升级加装二次净化装置,降低了餐饮油烟排放的有害物成分,提升了烟气处理效率,啃下了这个“硬骨头”,此举受到沿街企业和小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乘法:生态优先,撬动邗江经济华丽转身
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仍旧靠拼落后产能,摊大饼、铺摊子维持低端产能的旧发展模式,已经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
2021年7月,一份来自区工信局的资料显示,由于坚持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邗江全区单位GDP能耗自2013年至2020年连续八年保持下降态势,且每年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几年来,邗江加大力度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节能降耗,先后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扶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淘汰落后的电机、锅炉等老旧设备,取得明显成果,这几年,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根据市工信局、市信用办出台的《扬州市节能失信行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邗江开展了一轮工业企业生产节能降耗监察执法活动,加大力度帮助企业淘汰落后的老旧设备,把全区的万元GDP能耗降到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对企业而言,淘汰高耗能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当于在同等产值条件下,拓宽了企业利润空间。有舍才有得,企业加大力度节能降耗,创造了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空间。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搜集处置介入城市生活,并成为邗江城乡居民新生活时尚。一部分生活垃圾和城市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得到二次开发利用。同时,重点推动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北山污水处理厂即将开工建设,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邗江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沉舟侧畔千帆过。在加大供给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伴随着一些落后产能的淡出,微电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为支撑邗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入新动能。
除法:铁腕去除历史沉疴,为“绿色发展”铺平道路
这是一个壮士断腕的抉择!自2017年1月开始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邗江聚焦高质量发展,直面发展中绕不过去的环境问题,以最严格的管控铁腕去除历史沉疴,为“绿色发展”铺平道路;
这是一枚足以告慰邗江人的熠熠闪光的金牌!五年的时间,邗江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精准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6年以来,共立案查处607件环境违法案件,处罚金额超过2230.17万元。
五年的时间,邗江历史性地实现了多项突破:将全区“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将原先遍布全区城乡的砂石场、造船厂全部搬迁,并着手进行卓有成效的生态修复;实现全区非电生活用煤清零,历史性地以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燃料,实现能源结构领域内的深刻变革;三年任务两年完成,邗江人治理水系誓词掷地有声,一道道城乡黑臭水体悄然变身景观河道……
方巷镇,东临邵伯湖,北接公道,是邗江北山名镇,多年来,地方经济的发展依赖着骨干企业的税源支撑。2017年初,“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中的“减化”行动一开始,邗江就对联合安邦这样的大中型化工企业“亮剑”。区攻坚办(时为区263办)态度坚决:像这样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本身治污无望,且不符合国家相应的环保政策,关停势在必行。
尽管这是一家年贡献六百多万元税收的骨干企业,但方巷人识大体顾大局,多次与区攻坚办、生态环境局同志深入企业宣讲政策,取得企业理解与配合,顺利实现了企业关停。
正是有了这样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邗江三年减化行动中,关停了14家治污无望的化工企业;在减煤行动中,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区非电生活用煤清零。
遍布城乡的水系,被称为邗江城乡的“血脉”。曾几何时,“河水清且涟猗”大大小小的河道,变成了散发着阵阵异味的黑臭水体。这让邗江人如鲠在喉。
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邗江人控源截污,水岸同治,理清管道脉络,清淤清障补水……一场遍及全区的水体整治战役全面打响。扬州市水投公司负责槐泗河主河道整治,邗江区水利局牵头,维扬经济开发区、甘泉街道、竹西街道、西湖镇、槐泗镇等配合,并且全力整治尚桥冲、老人沟等五条支流。与此同时,区住建局清查沿河排污口,进行沿岸老小区管道再建。
时至今日,不仅槐泗河及其支流重新焕发出亮丽风姿,杨庄河、幸福河二期、引潮河二期整治完成,红旗河、赵家支沟、叶桥大沟等一道道水系告别黑臭,成为市民经常打卡的“网红河”,被称为城市“西区之眼”的明月湖碧水风荷,成为城市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