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弘扬劳模精神,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 2021-07-20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与目标,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追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回首走过的发展历程,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展示着一代又一代模范人物的时代风采。“小巷总理”许巧珍、“中国技工”邓建军、“黑猫警长”李松、“大国工匠”刘云清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薪火相传,家喻户晓;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前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们正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乘风破浪、一路向前,奋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采撷了常州部分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分享他们的精彩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在建功“十四五”的伟大征程中,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

周晓萍:车灯“女王”

如今,汽车车灯不仅满足照明功能,更是注重款式的安全、新颖、独特和个性化。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旗HQE阅兵车上,其全套灯具都来自“星宇车灯”,这为我国民族车灯行业争得了荣誉。

作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晓萍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在她心中,一幅“工业4.0+互联网+”国际化企业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1993年,周晓萍创办了“星宇车灯”。创业之初,她提出了“团结、坦诚、拼搏、开拓”的企业精神,以“星宇车灯,照亮世界”为使命,以“打造高品质、高效率、高科技竞争优势,成为员工信赖、客户满意并践行社会责任的智慧星宇”为愿景,在企业管理中推行“意识先行,让学习贯穿质量全过程”的新理念,通过贯标会议、质量月、员工技能竞赛、QC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活动,让大家深知产品质量是市场的“入场券”,是企业的生命,是效益的源泉,是员工的饭碗。2011年,“星宇车灯”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车灯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质量有了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源于科技创新。周晓萍十分注重科技投入,并提出“尾灯、小灯第一,大灯跟随超越”的产品战略和未来发展的全球化战略,并将此分解为销售、研发、生产、供应链、人力资源、信息化和质量等战略,每年设立100万元创新奖励基金,以激励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贡献者。

28年来,周晓萍坚持把“阳光工程”作为星宇的立身之本,以“星宇十条”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将“爱、感恩、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安全文化上聚力,在质量文化建设上接力,成立“星宇大学”,为员工搭建了人才成长双通道。2015年,公司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公司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并设立每年100万元的质量奖,用于奖励质量工作中的特殊贡献人员;2019年,获省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业设计中心。

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周晓萍勇担社会责任:连续12年对当地养老院等进行资助,开展结对活动;她自己带头参与集体献血活动,12年来公司成功献血达90万毫升,成为常州市的献血标兵单位;多次向市慈善总会捐款,去年给当地区政府捐款100万元用于支持抗疫工作……如今,获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星宇车灯”,连续9年被评为市工业五星级企业,员工敬业度同步持续处于最佳雇主行列,2020年的敬业度分值达91.75的高分。周晓萍本人于2017年获评市劳动模范,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孙永强:用心研制“好药”

取得4项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5只产品获三类新药临床批准……这是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孙永强的研发“成果单”。

1997年,孙永强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便踏入常州四药,被分配到车间一线。经过2年磨砺,他接手车间质检员。就在此时,公司研发部门急需人才,孙永强被顺利调入研发中心。从那天起,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点名堂来。

2000年时,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国内还刚刚起步,常州四药也没把它作为重点项目。但这并未影响到孙永强攻克难关的态度。每天,他以实验室为家,甚至晚上回家睡觉,满脑子里还是想的实验步骤。就这样,4年坚守,孙永强终于换来了成绩:首只多肽类药物——生长抑素研发成功,并获批上市。上市10年至今,已累计销售4.11亿元。紧接着,类似产品“胸腺五肽”也相继研发成功。这是常州四药在多肽领域的里程碑,由此获奖无数。

随着多肽类药物的研发成功,孙永强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公司药研小组带头人,致力于在药品研发路上深耕。

2016年,孙永强团队承接了老年病新药的研发重任。孙永强说,这只药在前期已投入了10年时间,继续研发,就意味着再投入,仅BE试验一项,就要投入1000万元。面对压力与挑战,孙永强带着研发小组又投入到了实验室。

一点点积累,反复地实验,历经5年时间,就在他们快要看到胜利曙光时,突然接到电话称“项目因参比制剂不明确,暂时不受理”。听到这消息,孙永强心急如焚,但转念一想,只说“参比制剂不明确”,项目还是有希望。于是,他率队连夜整理好证明性文件资料,赶到北京,经过与专家审评组的反复沟通,并提供了相关详细资料和国外证明材料,终于使这一项目顺利受理。

凝聚了整整15年心血的产品,要在今年即将落地,孙永强为之而感到自豪。他深有感触地说:“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用心研制‘好药’,为更多老年朋友带去福音。”

创新源于用心,孙永强专注新药研发,把用心研制“好药”作为自己永恒的目标。近年来,他先后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获国家授权专利14项,获美国、欧洲、日本专利授权各1项,由其主持研发的多肽药物项目分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造成果”一等奖;主持研发的生长抑素及冻干粉针剂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孙永强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缪惠民:茶农的“孺子牛”

这两天,缪惠民又忙着茶园的田间管理。“要把茶叶种好、做好,必须靠天、靠地、靠政府,还要靠人。”这是缪惠民从事茶叶种植20多年来的最大感受。

1998年,正逢溧阳市供销合作社改制,在供销社工作近20年的缪惠民开始思考未来。在爱人徐玉琴的指点下,他把目光转向了茶叶种植。

起初,缪惠民只敢承包60多亩荒山作试验。经过5年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种茶门道。此后10年,在天目湖镇沙溪路西、桂林脚下,他先后建起了300亩高标准无性系良种复合生态科技示范茶园、10亩茶树品种园与育苗温室和15000平方米茶叶清洁化加工标准厂房等,创建了我省第一家民营茶叶研究所,并在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优良茶树新品种,采用高效、复合栽培新技术、新模式,创出了一条科技兴茶特色的有机白茶产业之路。

为改变传统茶叶品种和种植方式,缪惠民于2006年与5个中小茶农种植户成立了溧阳天目湖伍员春茶果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指导社员实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合作社成员由最初5户发展至现在的75户,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增至4500亩,发展林果产业、特色水果种植、绿化苗木等基地6000多亩,带动周边200多农户走上优质茶叶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种好茶,是本业。缪惠民以“科技兴农”为己任,潜心研究,不断培育、引进茶叶新品种,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助增收。近年来,合作社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等茶科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在珍稀特色茶树良种引进、选育、茶叶高效栽培技术上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和创新,现已形成白茶仙子、红色经典等五大系列36个品种,其中天目湖白茶、毛峰等6个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由缪惠民主持起草的《黄金芽茶质量分级》等4个技术规程被列为省级地方标准,天目湖茶叶研究所先后获评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博士后创新实践等基地。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是缪惠民一贯的为人准则。在他的工作记事本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合作社无偿帮助茶农调运茶苗累计1050万株,帮助社员节省成本87.3万元;统一集中采购有机肥等农资,为社员节省生产成本和运输费30.6万元……无论是合作社社员,还是周边农户,只要遇到困难,都乐意找他来解决,他谦虚地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愿做服务茶农的‘孺子牛’。”近年来,缪惠民先后荣获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省供销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乡土人才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严成:“焊花”人生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焊接区域碳钢班班长严成,18年如一日,勇于挑战、善于创新,从普通焊工成长为国际焊接技师,并拥有7张国际焊工证书,覆盖铝合金、不锈钢、碳钢等三种材料,掌握MIG/MAG/TIG焊等三种焊接方式,用“做专、做好、做精、做透”诠释普通劳动者的“工匠精神”。

1996年6月,严成中专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焊工。依他的话说,对焊接感兴趣。

为了把电焊技术学到手,他一边帮老师傅打下手,一边学焊接门道,晚上还捧起书本学焊接技术,不到1年时间,严成不仅掌握了一般焊接方法,且在老师傅的焊接方法上学会提炼。当时焊的是自行车车架,焊一圈,老师傅们都要把它翻4次身,而他只要翻3次。“关键是掌握焊接角度。为了找准焊接角度,每天不停地练,有时连吃饭时手还在不由自主地比划,甚至连做梦都在焊接。”严成说,别小看少翻一次车架身,时间短了,速度快了,产量自然就比别人高出1/4。加上焊缝连贯,既结实可靠,又横平竖直、美观耐用,产品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他所在班的产量在车间里年年排第一。

因受焊接材料与技术的局限,严成选择了更高平台,2003年入职新誉集团。

“我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严成对自己的要求,蕴涵着他对工作的执著和做事的认真。

2004年,在试制伊朗德黑兰地铁箱体项目时,严成发现铝合金厚板型材不易焊透,且焊后易出现裂纹等现象。为此,严成反复试验,摸索出了“氧乙炔预热——焊后缓冷”工艺,有效解决了中厚板铝型材焊后易出现裂纹和气孔等问题,且这一技术也应用到了高铁项目上。2008年CRH3-380高铁中顶板项目的试制成功,一举打破了西门子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同类产品的国内空白,为新誉集团争取到更多订单。

2018年4月,“严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领头羊”,严成不仅带着工作室成员对生产中的新项目、新工艺等关键性问题展开技术创新,还通过“传帮带”方式,为企业培养了150多名焊接能手,其中18名徒弟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近年来,严成先后荣获省企业首席技师、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其所在班组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还登上央视“在岗位”栏目;“严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去年被评为常州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严成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范云霞:援陕路上的“白衣天使”

4月8日,金坛区今年首批东西部对口支援帮扶医疗专家团到达陕西省宁陕、石泉两县,开始支援当地医疗健康建设。金坛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范云霞第二次踏上援陕之路。

作为医疗专家团团长,范云霞被派驻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人民医院。她告诉记者,一定不负众望,利用1年时间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任务。

去年5月,范云霞第一次援陕。在宁陕县人民医院的1个月时间里,她有序开展了4项新技术、3次贫困山区义诊服务、4次讲座,并对医院麻醉科建设与管理提出了独到见解,获得当地医院的一致好评。

1997年8月,范云霞中专毕业,便进入金坛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一干就是24年。终身学习是医生的“代名词”,通过自学考试,范云霞从中专到大专、本科,再到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及江苏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不知熬灯苦读了多少个日夜。她说:“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病人性命相托,麻醉医生责任重大。只有对每台手术麻醉都做到精准,才能给患者减少更多痛苦。”

为了提高麻醉技术,范云霞到南京市妇产医院学习无痛分娩技术,并在金坛地区率先规范化开展无痛分娩工作与相关课题研究;到浙江省育婴儿童医院学习麻醉科薄弱的亚专业小儿麻醉,“舒适小儿麻醉”成为了金坛人民医院麻醉科重点打造的品牌服务。无论是开展贯穿围手术期的人文关怀,还是小儿麻醉系列新技术,范云霞勇于创新,促使医院全科小儿麻醉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2019年的“降低全麻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项目,范云霞代表医院参加江苏省医院品管圈比赛,荣获二等奖。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范云霞带领5名医生护士坚守在抗疫最前沿,连续值守了20多个日夜,圆满完成手术室重新启用的任务,时刻准备留院重症病人的抢救,并顺利完成因病情无法转院的全部病人的手术。其中,最危险的气管插管操作都由范云霞一个人来完成。办公室里的一张小床就是她的小窝,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泡白的双手和脸上的压痕,是这场战役留给她的最美印记。

作为麻醉科主任,范云霞十分注重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7年间,麻醉科从没有研究生到硕士研究生占比近40%,为医院麻醉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近年来,范云霞先后荣获市劳动模范、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由她主持的省、市级课题分获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21年范云霞拟推选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黄建勋:电力调控“老黄牛”

如何优化电网设备配置、最大限度消除电网运行瓶颈、保障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和可靠供应?这是电网调控人员每天需思考的问题。金坛区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调控班班长黄建勋,在这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1991年7月,黄建勋从苏州电力学校毕业,便被分配到金坛供电公司,当了调度员。年轻好学的黄建勋,为了提高应对技能,在工作中虚心好学、钻研业务,还积极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和技术研讨,不断拓宽知识面,熟悉电力系统设备配置、选型,熟知机电工程相关法律法规、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更好地适应电网日益发展的需求。在这期间,黄建勋先后取得了电网调度员高级技师、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等执业资格,并结合平时的经验积累,发表、出版了《一起内桥接线变电站失电原因分析》《稳推调控一体化模式更新显成效》《OPEN-3000系统中建立农村配网结线图》《论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措施》等10多篇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成为电力从业者中的佼佼者。

黄建勋说:“作为电网一线调控人员,必须做到细心、用心。所有优化改进方案合理与否,一线人员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要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立足日常,黄建勋乐于思考、善于分析,常态化开展电网运行分析,助力金坛地区的中航锂电、北电爱思特、东方日升等10多个重点项目投产;累计完成变电站、主变压器、高压线路等各类大型新设备启动、投运60余次,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群众和电力用户的停电。

每年的“迎峰度夏”,都是电网运行的关键期。黄建勋总是仔细梳理、排查电网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整改,牵头完成各类反事故应急演练,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

依托“黄建勋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黄建勋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完成“建立基于EMS系统保电工作模块”“多段供电式配网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等多项创新课题的研究,有效提升了电网调控精益化管理,取得了较高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他的带领下,金坛调控班至今已安全调度运行18834天,其所在班组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班组”、省电力公司“标兵班组”和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他个人荣获省企业首席技师、省电力公司劳模、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突出贡献人才、市技能大师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季文斌: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走进湟里镇西墅村,映入眼帘的是“二十四孝”墙绘,经济强、环境美、百姓富的一幅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西墅村围绕“强村”“富民”两大主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西墅村党总支书记季文斌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正因有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才有了西墅村的今天。”

今年56岁的季文斌,自2005年1月走上村支书岗位至今,始终不忘初心与使命,通过抓住“三头”,做到“五子登科”,使村级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30万元增长至现在的450万元,西墅村变成了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9年被列为我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季文斌解释说,“三头”即为村头、田头和人头,村头是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田头是改善村民的生产环境,人头就是为村民创造更多的福祉;“五子”即为动脑子、占位子、补口子、寻路子、强班子。

在季文斌的带领下,西墅村发挥自身优势,借助水陆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在挖掘发展潜力中“动脑子”,大力发展工业,走出了一条以工养农、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工业强村之路。截至目前,村级稳定性可持续收入从200万元增至500万元,集体存款从2000万元达到了4000万元。

推进产城融合,季文斌在挖掘发展潜力中“动脑子”,全力推行镇村联动、资源共享,通过安置区建设和发展商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至2015年底,对全村小散乱远空自然村实施改造,整体搬迁了7个自然村,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西墅村投入5000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和农田水利等新农村建设,完成村庄“五化三有”标准化治理和农田水利沟渠路电泵站配套体系建设,田间所有机耕大道实施硬化,在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中“补口子”。通过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西墅村加快成果转化,做足土地文章,在农村改革创新中“寻路子”,真正让村民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为了真正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心上,把富民的责任扛肩上,把群众的利益举头上,季文斌在选优配强干部中做到“强班子”,并制订了便民服务、绩效考核、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等8项制度,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一张网、办事一个窗、每人一个片、分工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的创新之路,真正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近年来,季文斌先后荣获省百名示范村书记、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西墅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传统村落等称号;2021年季文斌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张东杰:用心“造线缆”

“事业是奋斗出来的。用心‘造线缆’,要在线缆领域做到极致。”这是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技术部长张东杰的奋斗誓言。

2008年,张东杰大学毕业,进入上上,从车间工艺员起步。因工作出色,半年内,他连跳两级:矿缆分厂从事生产管理、公司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搞技术。从此,他与一根线缆“结缘”。

在线缆测试实验室里,张东杰时常一呆就是10多个小时,不停地来回于观察实测线缆与电脑显示数据比对的“两点一线”间,他一边记录着每根测试线缆的质量数据,一边思考着如何改进线缆品质、调整关键参数等。由他主导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用硅橡胶车内高压软电缆,设计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优于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打破了汽车关键电气零部件需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该线缆现已批量配套国内新能源企业安全应用,且产品设计经验已被固化,并推广至批量生产。

在张东杰的办公室里,橱窗内堆满着各种证书,仅专利就多达十多项。其中,塔筒用电缆、耐磨抗拖曳耐低温软电缆和硅胶绝缘车内高压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均为发明专利。他说:“3项发明专利,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与挑战中获得成功的。”2010年,由他主导研发的额定电压26/35千伏乙丙绝缘无卤风能电力电缆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替代进口,推动了海上风电电缆国产化进程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由此,上上被上海电缆研究所邀请负责主持《中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国家标准的起草,该国标现已正式发布实施;2015年,张东杰主导研发了轻型抗蠕变塔筒用阻燃电力电缆项目;2021年,又承担了汽车线缆轻量化、大功率快速汽车充电、汽车网联化线缆的立项开发。

“不但自己要做得更好,还要把好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传授给大家。”这是张东杰的带团经验。为提升团队整体实力,从体系到规章制度,再到产品研发、标准、检测试验等,他都一项项“固化”下来,并以“项目负责制”的培养方式,让每个成员得到锻炼。经过磨练,张东杰所带的10人团队,均已在工艺、技术等关键岗位独当一面。据统计,他们一年要完成各类QC小组项目30多项,每月完成小改小革近30个。

在上上的培养下,张东杰得到快速成长,现成为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师、线缆制造高级工,先后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市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梁泽锋:旷达“旋压工匠”

“80后”梁泽锋,中专毕业后,于2010年5月进入常州旷达威德机械有限公司,当起了旋压工。尽管脏、苦、累,可他乐于此岗。

10多年间,梁泽锋保持工序质量100%合格,经他旋压的产品,所达标准均高于行业标准。在封头行业中,梁泽锋可是颇有名气的“旋压工匠”。

旷达威德是从事压力容器中主要承压部件“封头”的专业制造商。封头制作需经多个工序,成形工序至关重要,涉及板厚、形状等要素。梁泽锋就是专做“封头活”,他把自己操作的FM10旋压机当作宝贝,精心呵护,细心操作,并使封头的断面形状、失圆度等完全符合制作标准。他告诉记者,旋压是技巧活,通过用压力轮来施压钢板,使之产生局部塑性变形后,来完成各种形状旋转体的拉伸、翻边、缩口、胀形和卷边等工艺,“产品质量的好坏,加工设备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人。”梁泽锋说。

一次来料加工,订货时,客户未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只关照按封头国标制造。没想到,材料到达现场,对方却提出了制作技术条件,失圆度公差由国标16毫米提高至3毫米,周长和形状公差均比国标要求提高近5倍。面对这批高规格产品,梁泽锋勇于应对,从材料分析入手,多方位研究其加工工艺和制作工序,根据控制旋压时的热收缩量与失圆度,先用电炉加热试板到700℃,再进行试板加热前后的测量,待完全冷却观察试板尺寸变化,寻找材料的收缩变量值。为保证旋压时的失圆度,他还特制了一套失圆度测量工装,在封头冷却到300℃时,对封头失圆度进行测量和旋压修正。就这样,经过一遍又一遍测试与参数修正,终于完成了这次严峻考验。“修正封头失圆时,人需要靠近300℃左右的封头,才能观察到封头口部的尺寸变化。每次修正,人都像是洗澡刚出水时一样,全身没一处是干的。”梁泽锋笑着说。

2018年,“梁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借助这一平台,他与工作室成员持续创新工作路径,现已取得国家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取得科研成果21项,为企业累计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并培养了一线技师62名、威德工匠和武进工匠5名。

从普通员工到熟练技工,再到高级技工、技师,梁泽锋时刻走在质量改进与技术攻关路上,无怨无悔,由他承担的《4.2米以上大封头旋压最小板厚的提升》等质量改进与技术攻关课题,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技术成果。近年来,梁泽锋先后荣获武进区劳动模范、首批“武进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庄惠芬:教改“拓荒牛”

1992年参加工作,30年坚守教育事业,从乡村到城市,从公办到民办,从总辅导员到集团校长……岗位在变,规模在扩张,但不变的是对学生炽热的爱护,对学校老师执着的呵护,对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她,就是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庄惠芬。

为了让孩子们“乐学”,庄惠芬破解并形成了“站起来的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专注儿童学习恐惧感、障碍感、分化感破解研究,聚焦儿童学习敏感期、马鞍期及断层期整体建构,把“乐文化”融入“乐教育”中,把教学中的特色、亮点凝炼成“趣、活、实”的教学风格,唤起孩子们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从湖塘桥中心小学到星河小学、周家巷小学,并结对共建了4所乡村学校,庄惠芬把“钱学森之问”当作办学的主旋律,以执着的爱为圆心,画出学校发展的同心圆,促使每所学校创办成为省内外名校和地区优质学校。为寻找名校的办学密码,她用3年时间走遍了全国30多所名校,并拜访了20多位课程专家。有一次,为了请上海专家指导,而这位专家只有从山东返回上海的晚上有空,庄惠芬买了盒饭,竟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口处等专家。因为执着与敬业,由她领衔的《儿童创想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践创新》终获省首批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全国第四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和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作为学校“大家长”,庄惠芬始终站在“教改”最前沿,创新办学理念,打破教育围墙的边界,首创家校社融合的家庭、学校、社区“FSC:儿童品格社区”,并建立了16个学科培育站,让全社会成为儿童成长的资源。庄惠芬说,为了让这项举措落地,学校采取了“三大行动”:家长时间银行行动,每一个孩子家长6年完成6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儿童城美好生活行动,学生在“创想城”中扮演模拟角色,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放眼看世界;野外情境体验行动,用学校的生态小系统来影响社会大系统的文明程度。同时,庄惠芬还创建了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立的中国创想教育联盟辐射到21个省份,通过开设家长夜校、设立100个家庭图书馆、建构外来务工子女生活力课程等方式,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进步,真正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到实处;到贵州、新疆、西藏等地支教,义务上课数百场,筹集资金在新疆、西藏、贵州建起了70多个流动图书站。

借助“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庄惠芬带领地区更多教职工、校长、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开启“四有好教师”种太阳计划,做强优势学科。近年来,庄惠芬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省特级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朱新财:温暖“投递路”

一身快递绿,一个绿邮包,一辆电动三轮车,为百姓送去快递超600万件,投送零差错、服务零投诉。这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分公司新区营投部快递员朱新财20年“投递路”的真实写照。

在抗疫期间,朱新财笃守“一人多跑腿,众人少出门”的职业信念,逆向前行,和同事克服重重困难,一边忙着收件寄件,一边主动投入疫情防控中,每天起早贪黑地跑在派送和寄递路上,4天为群众送去5000余件“爱心防疫包”,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家庭送达“暖心水果”7000余份,为市民配送蔬菜防疫包8000余件,为所在辖区的学生送上教材书籍300余件,保障“停课不停学”,还主动上阵,靠前为客户提供加冰袋、包装、贴生鲜标志签等服务,助力客户打响复工复产的“第一炮”。

朱新财有个绰号,叫“投递军师”。投递中,他勤于留心观察,乐于建言献策。每年“双11”,是对快递企业的一场“大考”。朱新财所在的新区营投部是常州进口邮件量最高的营投部,单日峰值3.3万件,人均五六百件,比平常量翻了3倍。为简化流程、提升各环节效率,朱新财通过创新延伸电子围栏分拣技术,单独施画电子围栏,实现快递包裹自提点机动车直投等方法,有效缓解了末端投递压力。正是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每个邮包都能悉数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中。

在自己的邮路上,朱新财一路播撒“爱的温暖”。他忠实履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使命,陆续结对了十多户空巢孤老,定期照料、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投递”亲情温暖;参与志愿服务,带领所在的“志愿者邮路”成员到社区、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为留守儿童免费邮寄物品、改造老化的电器线路等,进企业、进社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积极响应电商脱贫工作,将安康土豆引入大客户食堂,至今达成土豆订单3600多笔,销售土豆25吨,投送扶贫产品1万余件,被社区推为“爱心形象大使”……朱新财投递的不仅是邮件,更是一份爱心,他在孤寡老人心中就是“最美快递员”。

扎根邮政20年,朱新财坚守投递一线,埋头苦干,砥砺前行,用责任担当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青春韶华谱写了新一代邮政人的奋进赞歌,用敬业奉献弘扬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邮政十佳快递员、省十佳文明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最美抗疫职工和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

夏洪兴:守护“动力心脏”

“一层6圈,每绕一层都必须控制线缆张力,且每个饼都必须压实。一台变压器要绕116层,即116个饼,每层每圈的线圈绕制间隙必须严格按标准作业。否则,就是不合格品。”这是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超(特)高压车间夏洪兴在对班组成员讲解线圈绕制的工艺要领。

“特高压输电”已被国家列为七大“新基建”项目之一。特高压变压器是整个输电系统中改变电压、传递能量最核心的设备,堪称“动力心脏”。为守护“动力心脏”,1992年高中毕业的夏洪兴,一干就是30年。

每天,周而复始的线圈绕制,劳心又劳力,枯燥且乏味。但在夏洪兴眼里,每绕一层都有一种成就感。从绕线工到绕线班长,再到超(特)高压车间副主任,夏洪兴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敬业与专注。在这行当里,夏洪兴的绝活就是排查线圈内部故障短路点。在300-1000米的线圈长度中,他可以精确定位短路点,其误差控制在1米以内,堪称“线圈达人”。

2008年,夏洪兴勇挑重担,担任公司新成立的超(特)高压车间绕线班班长。在全新的产品面前,他也是够拼的,连续1个多月吃住在车间,“深耕”于工位。从熟悉图纸起步,按照新标准、新要求,夏洪兴一点一滴地把标准与要求落实到工作细节中,并找来超(特)高压变压器等书籍,一边调试一边做笔记。就这样,首台“灵宝工程”在夏洪兴所在班成功下线,创造了该公司“换流变产品”的新纪录。至此,特高压交流、直流工程的生产真正跨上了新台阶。

作为班长,夏洪兴深知带好队伍是多么重要。翻开他的记录本,上面记录的都是每位成员的指导方案,从实习生到班组骨干,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一套“定制”培养计划。他说:“这些年轻人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只有对他们严厉了,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据统计,经夏洪兴与团队成员绕制的特高压变压器线圈达300多台,合格率为100%。

近年来,夏洪兴所在的超(特)高压车间硕果累累:2017年完成重点产品43台,创造了车间年度制造台数之最;2018年完成滇西北、巴西美丽山等重点产品50台;2019年完成重点产品62台,“巴基斯坦直流输电工程”创造了批量生产换流变产品的新纪录;2020年“青海-河南”等特高压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年度生产容量、产值居历年之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夏洪兴的立身之本。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变压器行业技术能手、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21年拟推选江苏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