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全要素改革,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31

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拓展,遭遇土地资源瓶颈成为国内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共性难题。如何更大程度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备受关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在加速推进。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黄桥街道被列为试点地区之一。

今年2月25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函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同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相关材料备案。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方案,成为全国446个试点地区中首个报部、首个通过省级审查和部级备案的方案。根据方案,黄桥街道将在3年时间里,推进全域23.15平方公里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目标。

“‘面积’虽然有限,但‘空间’可以无限,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效益,是摆在黄桥人面前的必答题。”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宏庆说,黄桥街道将勇蹚改革“深水区”,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

全域推进

统筹整治“山水林田湖草”

全国400余个试点地区中,首个通过省级审查和部级备案的方案为何花落黄桥?在当地人看来,这并非偶然。事实上,黄桥街道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探索早已开始。

黄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昔日的黄桥是远近闻名的“老板镇”,曾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上万家,一半常住人口是老板,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村办工业先锋,集体致富榜样”。

步入新发展阶段,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较突出,制约了黄桥的经济社会发展,以村为单位的传统乡镇工业模式难以为继。为破解土地不足瓶颈,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2017年以来,黄桥扎实推进“263”“331”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度淘汰“散乱污”企业(作坊),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2019年,黄桥在苏州全市率先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20年,黄桥成为苏州市5个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先行区建设单位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率先获批,对黄桥而言,既实至名归,又恰逢其时。

从“天时”上看,通过前期整治工作的开展,黄桥呈现出“空间布局明显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的四大喜人变化。当前,黄桥正处在产城融合的关键阶段,城市肌理亟待进一步理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更大力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助于破解生态质量退化、土地整治手段单一等难题。

从“地利”上看,在相城地图上,黄桥既是相城高新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紧邻高铁新城,能便利地为两大板块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载体;在苏州地图上,黄桥位于苏州中心城区边缘,地处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姑苏区三大板块交界,能够同时享受到三大板块的辐射;在长三角地图上,黄桥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上的重要一环,距离苏州火车站、苏州高铁北站均只有十分钟车程,能够更顺畅地承接上海先进制造业的转移。

“一言以蔽之,形势逼人,黄桥需要这场改革,也有条件和能力完成这场改革。”冯宏庆说。确立了任务书,如何规划路线图?黄桥的思路是:彻底改变以往土地整治项目内容单一的方式,全力推进包括“山水林田湖草”在内的全要素综合整治,发挥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以耕地情况为例,根据三调数据,黄桥辖区内原有耕地249块,平均每块面积仅9.7亩左右。经过整治,耕地数量减少至94块,每块平均面积增至58.1亩,将新增耕地3052亩,待全部整治完成后,最终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品质良好、种植规模适宜的实有耕地一万余亩。这样的变化,仅靠单一的整治手段远远不够,只有全要素综合整治才能实现。

随着综合整治加速推进,一个“现代精致新城区 美好生态金黄桥”呼之欲出。翻开规划蓝图,“一轴、两带、三心、四片”现代田园城市格局跃然于眼前:正在建设的轨交线路贯穿区域中心轴,研发产业带、城市生活带横跨其中,交汇形成创智、商贸、文化三大中心,城市公园、田园郊野、产业研发、都市生活四大功能片区错位发展、互为补充。

“清”“建”同步

盘活工业用地推动产业转型

“作为一家开发生产健康清洁器具的企业,我们非常支持黄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番‘腾笼换鸟’,为我们换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换来了人才和项目的加速集聚。”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骏说,自己是黄桥人,但是在当时产业扩张时有所犹豫,原因是当时的黄桥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配套也不完善。但现在,黄桥的环境大不一样了。见证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决定将公司新大楼落户在黄桥智能产业国际研发社区。

之后,春菊电器获得黄桥智能产业国际研发社区提供的约180亩场地,以及一系列配套设施服务。更让李骏高兴的是,周边的环境大幅提升,“邻居”大多也是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为招引人才、吸引客户带来了极大优势。研发社区里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创新型研发企业的入驻,盘活了整个研发社区生态链,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共享资源都极为方便。

“类似黄桥智能产业国际研发社区这样的高端载体,如今在黄桥越来越多。比如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就是由村级电镀园升级而来。”黄桥街道规划建设管理局局长张雁介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原先的产业园也经过升级改造“脱胎换骨”,原先作为主力的高耗能企业大部分被淘汰,转而引入了一批科技企业,实现了产业集聚。产业园的纳税额从此前的不足千万元,猛增至2亿元。

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的蝶变,是黄桥街道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契机、推动村级工业集中区转型的生动缩影。“过去,黄桥曾因区位优势承接了周边地区大量的制造业,但从眼下的土地使用实际情况来看,已很难有更多的承载空间。只有积极向研发型、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黄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因此,我们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产业载体的升级改造,特别是村级工业集中区的转型,是重中之重。立足黄桥“2+4”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集中、要素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黄桥街道提出,要加快构建“1+2+N”多载体格局。其中,“1”是指黄桥智能产业国际研发社区,“2”是指通过提升改造已投入使用的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总部经济科创园,“N”是指正在建造和未来拟建造的载体。

紧抓产业载体“牛鼻子”,黄桥通过收储再供地、企业自主更新、引入项目促转型等多种方式,同步推进“清”与“建”,迅速实现工业用地减量增容,激活土地利用新动能。数据显示,街道工业用地从原先零散分布的6300亩整合缩减至集中布局的3600亩,容积率由0.7提升至2.5。

在此基础上,黄桥狠抓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革落地。街道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出台《黄桥街道工业区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设立红、黄牌制度,实施“黄牌降级、红牌出局”,将评价结果与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和享受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奖励、补助的资格,以及主要负责人的各类评先评优等全方位结合起来,倒逼企业提升亩均产出。

“推动土地更大程度集约化利用,实质上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和扶持。”苏州华源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兴龙算了笔账,过去公司老厂房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如今新厂房占地面积只增加了3.6亩,建筑面积却达到了3.1万平方米,土地容积率提高了3倍不止。作为扎根黄桥22年的老牌企业,华源电气紧紧跟随区域转型升级的步伐,抢抓契机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近千万元,跻身国内供配电设备生产商第一梯队。

黄桥的思路经受住了考验。去年以来,黄桥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07亿元,同比增长22.4%;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5.88亿元,同比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73%;注册外资406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480万美元,较前一年均实现大幅增长。冯宏庆说:“转型的‘阵痛’并未出现,这表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分类实施

加快优化“三生”空间格局

占地约840亩的张庄村整体提升项目,是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头戏。街道选择分类实施,逐步推进——

通过实施“退二进三”,腾退黄蠡路南侧原工业集中区,盘活土地约300亩,实现生活区集中连片;通过实施“退二还一”,将黄蠡路北侧区域原工业用地空间腾挪至产业集聚区内,腾出工业用地约240亩,规划为农林用地和绿地;通过对张庄村原400多户农户整村搬迁、异地安置,腾出土地约300亩,同样规划为农林用地和绿地,并通过后续的土地平田整理和土壤培肥工程,实现耕地集聚连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拆迁、整治、修复、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但发展到了特定阶段,这一步不得不走。”冯宏庆说。在整治过程中,街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和公共空间三类整治工程,加速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格局。

“生态空间更新,要深刻把握当地的天然肌理和历史文脉。”黄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举例。黄桥自然资源丰富,南有虎丘湿地公园,北有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西有西塘河取水口,境内河流多达52条,但水系之间并不畅通,未能与南北湿地形成呼应。如何才能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黄桥决定将西塘河沿线打造成为贯通南北湿地的绿色走廊,构筑起一个围绕东部城镇集中建设区的C型生态保育区,总体呈现“以产业研发片区为中心,南北湿地、西园东城”的空间布局。

在生态保护修复上,黄桥针对水系不通、断头浜较多、驳岸退化损坏等问题,实施河道拓浚、驳岸整治、防护林带修复等修复工程,通过生态廊道畅通工程构建“三横三纵”的生态体系,改善提升全域生态环境。

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多次来到黄桥调研考察,多位专家认为,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中,黄桥街道的探索和实践令人瞩目。迈入发展新阶段,黄桥将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产城融合的重要抓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大力度推进改革,确保整治工作出实效出成果,为相城区建设“苏州市域新中心”贡献黄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