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秋水共长天一色
来源:大丰日报 日期: 2021-10-15
市民袁红的家靠在五一河边上,闲暇时她喜欢到河边走走。“秋天的大丰景色很美,其中一美就是水美。傍晚时你到河边,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袁红说,家乡充满诗意。斗龙河的蜿蜒流淌,卯酉河的涓涓滋养,翻开大丰的历史,水的故事一直陪伴。如今,走在大丰的滨水绿道旁,“天在清溪底,溪边照影行”,人与生态水系勾勒出一幅和谐景致。
部门联动,打造“清水走廊”
治水当以治源头,治源头就是治污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通榆河大丰段全长36.4公里,南北贯穿我区西部地区,是一条集调水、灌溉、供水、防洪、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流域性河道。今年以来,我区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巡河力度,深入推进通榆河河道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全力打造“清水走廊”。
为保持河流清澈顺畅,区河道管理处牵头治理管护河道,重点抓好沿线绿化造林规划编制实施、河道驳岸硬质防护、违法案件有效查处等。作为河长助理单位的区生态环境局,配合河长协调解决河道“两违”“三乱”等问题,通过专项整治加强水污染监管。河道警长协同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对通榆河沿线群众加强法制教育,对破坏或侵占河道水域、岸线、堤防资源和向河道内倾倒或排放有害有毒垃圾、物质等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按照“谁损毁谁修复”的原则,区交通海事、航道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修复损坏的通榆河河坡。同时,加强船舶污染监管,协同各镇(街道)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浮吊船、码头整治。加强对沿线镇、村辖区内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快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古老的通榆河正展现新的风采。
鸟飞鱼跃,定格水美乡村
“今年河里来了很多水鸟,有白鹭,还有野鸭。”经常到大中街道恒北村钓鱼的老人庞国亮说,这种情景许多年不见了。水鸟成群出现,说明环境的改善。在几公里之外的高新技术区,上班族们也逐渐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变。市民王亮说:“五一河清澈透亮,还能看见小螃蟹!”一汪清水,为高新技术区带来勃勃生机。水质的好坏,群众的感受最为直观。
从鱼虾的重现,到水鸟的归来,治水的红利让人惊喜不断。惊喜背后,是我区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动真格、不罢休,是层层发动和扎实推进。我区坚持“科学、生态、创新”理念,加快2019年度农村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特色亮点,建设更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加强河道管理,维护好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成果,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河道水质,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增产提供基础保障。
因地制宜,抓牢“长治久清”
在南阳镇,“河长制”工作推进用上了新媒体手段,镇上每条河道最新的管理和整治情况,每个河长、河段长都能通过新技术手段做到心中有数。在刘庄镇,“河长制”与断面水质提升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国考大团桥断面水质。该镇在131条沟河布设区级、镇级和村级262个监测点,自购水质监测仪器,每周对镇域河流进出口交界处的11个点位、每月对全镇的262点位取样监测,比对沟河首尾水质落差,剖析存在问题,精准找根源,科学制定对策。在大中街道,实施“点穴”式监督,着力开展污染治理。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等活动,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实行系统共治。
插上“智慧翅膀”,治水因地制宜,抓牢“长治久清”。做好水文章,河长制必须浓墨重彩。近年来,我区围绕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在农村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提水平,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水美大丰。镇、村两级河长坚持“边建边管、建管并重”原则,开展常态化巡河,落实河长治河管河责任,有序推进河道“两违”“三乱”专项整治,及时处置农村河道生态治理、长效管护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