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姜堰:“舌尖上”的小康路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1-04
提到“小康”,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个“点”,有人认为收入涨了、口袋鼓了,比起过去,能够更加愉快地买买买;有人认为城市靓了,文体中心、时代广场、万家福广场等相继开放开业,娱乐休闲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人认为出行顺了,海姜快速路、宁启动车线、扬泰机场让我们可以随时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作为一个在小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生活了三十年的“土著”来说,最直接的感触是“吃”的变化。
年少时,很多人对吃的定义就是“吃得饱”。小时候一日三餐都甚为简单,早上上学路上买的鸡蛋饼、小店里的馄饨、家里的糖水荷包蛋就是标配。姜堰鸡蛋饼不同于后来吃的山东杂粮煎饼、台湾手抓饼之类,标准流程是摊上面皮,打上鸡蛋,加上葱花、海带丝、火腿肠,涮上酱料,现在已经少有这样的正宗姜堰煎饼摊,海上海街区附近还有个老太太卖鸡蛋饼,价格也从记忆中的一元五角涨到了五元,却每天顾客纷至沓来,小小的摊饼摊前排着长队,不想站那里等的就需要预约,“一饼难求”。其实,就如今的生活水平来说,鸡蛋饼算不上高大上的美味,但是很多人吃的就是回忆。
中午一般都是三菜一汤,耳边常常伴随着长辈早上露天菜场“价格战”的故事,晚上就把中午的菜加热加热,搭配上最常见的主食青菜面条或者糁儿粥。那时候招待客人,最直白的待客之道就是鸡鸭鱼肉全部摆盘上桌,肉类以红烧最为流行,卖相、口感都在线,客人直呼“吃得太饱了”“吃不下了”,主人也就高兴、放心了。总的来说,对“吃”的理解就是填饱肚子,没有过多的讲究,恩格尔系数也很高,居民收入很大部分花在了吃上。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吃的要求慢慢变为“吃得好”。拿早餐来说,鱼汤面、煮干丝、各式的包子点心等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餐桌上呈现着前所未有的丰盛,要是碰上节假日,“吃货们”更是开启觅食之旅,到梁徐街道的董记弄碗牛肉面、到春光酒家买上几个大肉包、麻辣鸡饺。值得一提的是姜堰董记的牛肉面,牛肉汤是当天现熬的原汤,面与牛肉汤分开盛放,要是配上一块大炉烧饼,就更满足了。
中餐、晚餐的选择就更多了,大伦羊肉、蒋垛猪头肉、溱湖簖蟹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但最主流的还是“下馆子”,无论是大饭店、还是土菜馆,亲朋好友在那就是大场合,菜有按单点菜、也有按客定标准,连酒都要分个三六九、海天梦。外地的亲朋好友来访,一定要带他去吃上一顿溱湖八鲜,在很多小饭馆是低配版,取名“溱湖一锅鲜”。这时候的“吃”承载的已经不仅是裹腹的欲望,还有幸福的生活体验,甚至互相较劲的“排面”。
现在,大众的饮食观念慢慢转变为“吃得精”。人们不再追捧大鱼大肉,而是更加注重食品的绿色健康和饮食方式的方便快捷。粗粮、土菜又重新成为饭桌上的“新宠”,各种有机农产品开始占领各个超市,比如本土的姜堰大米、河横草鸡蛋、桥头香菇、溱湖簖蟹等等。姜堰的“百村优品”不仅俘获了本地人的心,还收获了很多外地粉丝。很多爱美女性在挑选食物时还会关注卡路里、甜度、配料表,超过了对食物本身口味的关注。
除了饮食观念的改变,饮食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外卖点餐深受很多姜堰人的青睐,打开手机上的点餐软件,五花八门的菜品就映入眼帘,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美食。如今,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再为了吃而吃,姜堰人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