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港:向海而兴,打造大通州湾核心区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3
仲夏时节,走进海门港新区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施工现场,昔日荒滩已是塔吊林立的热闹景象,一座座建筑正拔地而起,海滨钢城的“骨架”已初见端倪;站在5万吨级通用码头上,红色的大型门机高高耸立,不时有巨轮停靠……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海门港新区已进入“全面创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大通州湾核心区”“双区”驱动的黄金期。“我们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明路径、指方向、谋大局,坚持拥抱大海、向海发展战略,坚决扛起‘工业经济再造一个新海门’的历史重任。”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介绍,海门港将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构建精品钢、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抓手,以城市配套建设为支撑,激扬“大项目推动大发展、高效率成就高质量”的“狼性精神”,奋力跑好大通州湾核心区建设的接力棒,努力建设一座宜居宜游、富有活力的现代化钢铁产业新城,成为中国沿海经济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交通先行,“江海河”直通联运优势明显
行进在港东大道上,一片片长达70多米的风电叶片,一个个标有“南通三峡”“上海电气”“国家电投”等标识的集装箱,不时闪过,绵延3公里。在通用码头上,4台750吨的门机迎风而立。“前几天,艾郎风电的一批风电装备就是从这里出去的。”海门东灶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五洲说,去年,这里出运艾郎风电叶片1798片,完成货物出口量160万立方米,靠离泊外贸船舶45艘次,实现码头营收7300余万元。艾郎风电总经理谢焱介绍,有了港口,公司节省了出关成本,不需要再到上海去中转。去年公司通过这座码头实现应税销售2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也已经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向海发展,核心在港,关键在路。目前,海门港新区已建成企业码头3个,政府通用码头1个,另有4个政府5万吨级通用码头、中天绿色精品钢8个5万吨级码头以及海螺水泥3个2万吨级码头正在报批报建,港区内码头遍布、吊机林立、巨轮往来、集卡穿梭的繁荣场面正在加快形成。海门港新区还以口岸开放为引领,进一步扩大港区水域开放范围,深化一类开放口岸建设,探索保税物流、转口贸易等功能,积极申报建设海门港新区保税物流中心。
对接大通州湾发展规划,海门港新区以陆路交通为重点,正在谋划建设与江海快线、机场快线等未来交通主干道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力保障和推进洋吕铁路、疏港铁路、港西大道南延、货运通道及港东大道改线等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构建“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集疏运体系新格局。大交通网络的持续完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引领着新区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项目为王,现代化沿海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向海发展,产业聚集是硬道理。随着港口建设的深入,海门港新区落户一批特大项目。在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穿梭不息,塔吊之下机声隆隆……虽然第一台高炉定在9月底点火,中天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之火每天都在现场点燃:75支施工队伍、1万余人分布在近50个施工标段争分夺秒展开大会战。
中天绿色精品钢是为了响应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重点示范项目,也是南通首个千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围绕“把项目建设成为贯彻国家战略的样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江苏乃至全国钢铁行业的样板,打造现代化钢铁新城”这一目标,自2019年底落户海门港新区以来,海门专门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千方百计破除瓶颈制约,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健华介绍:“去年,我们用了130天时间完成了267户原始户搬迁;用了150天完成了10493亩土地的吹填平整。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24天,创造了南通项目建设史上的海门奇迹。”目前,公辅系统、集疏运体系、焦化、料场、烧结等大部分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正按照时序顺利推进。不久的将来,海门港新区2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一座绿色的、智能化的现代化钢城将变成现实。
政府部门“店小二”式的全流程服务,为中天项目第一台高炉点火提供了强支撑。而以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落户为契机,海门港新区政府创新思维,形成全产业链招商新思路,相继招引了海螺水泥、中新绿岛、建华建材、俐马纺织、东岭保温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上多个重大项目落地,促使关联产业高度集聚。“中天的废水渣和废钢渣磨成粉,就是海螺所需要的原材料;俐马纺织、建华建材等所需要的蒸汽和水泥,中天和海螺正好也都能提供。”海门港新区招商负责人说。全产业链招商就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及绿色发展为出发点而打造的循环经济,这给海门港新区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黄卫国介绍,“十四五”期间,海门港新区将依托中天项目“靶向”招商,精准选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和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良好态势。重点围绕中天绿色钢铁产业基地打造循环经济、工业绿岛、现代物流、临港装备制造等四大特色产业园,到2025年,计划累计引进重特大产业项目不少于30个,其中超百亿元项目不少于3个,超50亿元项目不少于5个;精品钢产业达千亿产值,现代物流产业园达300亿产值,循环经济产业园超百亿产值。
系统推进, 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不断隆起
向海发展,港产城融合是最强音。区位优势的日益突出,产业的高度集聚,势必会带来人口的快速涌入。据介绍,到“十四五”末,新区集聚人口预计将超过10万人。如何让这些人成为新海门港新区人,在新区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成为海门港新区站在新征程上的重要思考之一。打开海门港新区的规划:“提升城市功能配套与生活环境,努力建设一座宜居宜游、富有活力的现代化钢铁产业新城”赫然在列。
走进近年来新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商业区,影院、超市、集贸市场、KTV、餐饮、酒店等城市配套一应俱全,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在此购物、休闲。学校与医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配套。目前,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新建一期工程已实现结构封顶。根据人口分布情况,新区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包场幼儿园改建项目开工建设,镇北、海洪纯贤两家民办幼儿园生源实现整合转移。针对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员工子女入学问题,新区还计划新建一所幼儿园,目前已进入设计阶段。“海港大厦东侧200多亩的商业综合体和商品房已经开工建设,我们还将大力推进星级酒店、文体中心和海鲜一条街等开发建设,积极招引国际国内品牌零售巨头在新区设立大卖场、大超市、连锁店,加快人气商气聚集。”海门港新区社会事业与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同时还将围绕中天工业旅游、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港风情民宿等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打造沿海生态风光带。
到2025年,海门港新区的商业开发规模将达10万平方米,建成五星级酒店2家、大型商业综合体1-2个、人才公寓及城镇成套住宅5000套,加快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特色商圈;聚力提升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海门城市副中心。
港、产、城融合全速推进,海门港新区跑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2020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50.26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65.19亿元,同比增长68.7%,增幅均列海门园区组第一。其中,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02.1亿元,同比增长43.3%,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幅领跑海门。今年一季度,海门港新区整体经济运行持续保持良好态势,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都达到了序时进度。
默默耕耘多年的海门港新区,终于走到舞台中央,成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的核心成员。步入新时代的海门港已经铆足干劲,拉满弓弦,决心在海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树立“主角”思维,扛起向海发展的历史重任,奋力建设一座港口码头集群、产业发展集聚、商贸业态集中的现代化钢铁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