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白塔村:昔日穷山沟 今日花园村
来源:西渚镇人民政府 日期: 2021-09-23
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地处宜兴西南的丘陵山区,改革开放前,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西渚元上,宜兴西藏,电话一响,不是要钱就是要粮”。进入新世纪后,扶贫村这顶穷帽仍然戴在头上。怎样才能让农民尽快地富起来?刚上任不久的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经常是睡不着觉,他总是在痴痴地想,我们村有6000多亩耕地,每亩地若能增加收入1万元,就是6000多万元,全村3000多口人就可每人增收近2万元!他带这个梦想,开始勾画起了白塔村的蓝图。二十七年来,发生了一桩桩、一件件鲜活而又感人的赶穷奔富故事。
把高效农业作为强村富民之基
种植传统水稻至少能让人吃饱饭,发展高效农业的确是一件没有把握的事。针对这一艰难的问题,村党总支部下定决心,号召党员先行先试,专门成立了白塔南天竹特色党支部,把党的建设融入到产业链上,通过“党支部+”的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南天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南天竹党支部副书记殷继华是全村南天竹种植的“领头雁”,至2019底已有面积220余亩,他所在的下田舍村40余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南天竹。目前全村南天竹种植面积已达3200余亩,亩均效益达到2万余元。仅这一个产业,就远远超出了欧阳华当初的预期。事实胜于雄辩,农民有了这样的产业,能不富起来吗!与此同时,白塔村党员还带头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老党员宋时胜十年前带头种植红提4亩,后又为村民引进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种植大户党员殷继斌种植的“秋月梨”获得第十届“神园杯”江苏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
目前,白塔村已建立了南天竹、苗木花卉、特色瓜果等八大高效农业基地,总面积超过了5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为了方便村民农产品销售和提高经济效益,村里组建了苏南地区首家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创新打造了“白塔味道”地域品牌,专门建立了“白塔抖音”新媒体工作室,通过抖音、淘宝直播、微信等几大主流新媒体平台,帮助农民与商家直接对接,实现创收致富。
把文化先行作为倡导文明之策
白塔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他们把以于伶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星云大师的禅德文化作为特色文化品牌加以发扬。先后建成了于伶纪念馆、白塔味道展馆、宜人书院、党建展示馆等七大展馆。在此基础上还成功创建了“江苏省妇女微家示范点”和“江苏省五星农家书屋”等。这些场馆还成为《中国作家》杂志社宜兴创作基地、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白塔村民自己的悠闲乐园。
特别是白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爱国爱家热情空前高涨。其中“白塔志青春”志愿服务站,去年一年举行各类培训、服务活动50多场次,有效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提升了村民爱国爱家的热情。在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村有80多名党员和200名爱心村民不计一分报酬,义务参与防控工作,全村党员干部、爱心人士带头捐赠防控物资价值150余万元,有806户村民自愿向武汉捐款113690元。
把生态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之宝
白塔村地处宜南山区,有山有水,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在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村里积极鼓励村民种植苗木、花卉、果树等生态植物,目前连片樱花、海棠就有500余亩,加之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种植樱桃、玫瑰等,已形成名副其实的千亩花园。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充分尊重农村的传统和习惯,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的原生性,把自然环境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了一片片特色风光区。窑山村吸纳千年古窑文化精髓,建成了特色古村落;横塘干村通过改造以后,成功创建为三星级康居示范村;薛家桥村被列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村庄。随着一批批田园特色村的建成,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适,也为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投资、旅游、居住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把乡村旅游作为创新未来之举
白塔村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场馆做起了乡村旅游的大文章。为体现江南农村特色,他们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用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小景点吸引旅客的眼球,如山水相映的垂钓区、超级浪漫的星巴克、禅修文化的心宅、历史传承的白塔钟声等休闲区,都已成为游客的好去处。同时还新建了云芯山庄、行香竹苑、半山有庐等民居民宿,这些景点已由8公里旅游环线形成珠链,也正由于这些“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特色风景招人喜爱,2019全年共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白塔村的乡村旅游还以红色文化为特色,在前期打造于伶红色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建了白塔村党建展示馆,突出“党旗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这个主题。为进一步做活文化旅游产业,2019年,白塔村正式开始筹建国内首家融微电影体验、微电影创作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后不仅使乡村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为村经济带来丰厚的实惠。2019年白塔村人均收入突破了4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也从20年前30多万元增加到805万元。白塔村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巨变,从昔日的扶贫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