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柴火树”变“金树苗”——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刘树安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9-17
2007年,已经年收入千万元的刘树安在句容市天王镇党委再三邀请下,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天王镇唐陵村,当选该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发展起苗木产业,村民眼里的“柴火树”变身“金树苗”,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2000元跃升至2020年的5.5万元,村集体经济更是从负债100多万元翻身至年收入700万元。2020年底,刘树安当选唐陵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干劲是无限的。”今年60岁的刘树安说,要像自己的生肖牛一样,做乡亲们信赖的孺子牛。日前,他被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临危受命,转变思路化孬地为宝地
2006年5月,时任天王镇党委书记的陈建业拜访刘树安,动员他回乡参选唐陵村党总支书记。
当时的唐陵村“矛盾多、穷人多、麻将馆多”“干部队伍一盘散沙、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干群矛盾一触即发”,多年戴着“黄茅革命老区重点扶贫村”的“红帽子”。“组织的殷切召唤不容推辞,但生意不是说放就能放的,而且家里也有不同声音。”当时刘树安决定要兼顾南京的建筑生意,干到55岁就退休。然而不到一年,刘树安就将南京的生意转给亲朋好友,全身心扑在了唐陵村。
唐陵村耕地多为严重缺水的岗坡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70%的土地抛荒。望着抛荒地里长出的朴树,刘树安想起做工程时的一段往事。“1995年我到昆山干工程,当时工程方在采购朴树等绿化树,价格很高,而在唐陵村,朴树一般用做熏腊肉的柴火。”刘树安说,对种植稻麦等传统农作物,缺水的土地是孬地,但改种耐旱苗木,却是宝地,加上340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唐陵村发展苗木前景广阔。
加减乘除,抱团发展建起绿色银行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叫干部往前冲,自己首先要往前冲。”刘树安每家每户走访,动员村民种植苗木,哪怕吃了闭门羹还是会“三顾茅庐”。“当时他挨家挨户给我们送榉树苗,免费让我们种。”王保平是最早一批种植苗木的村民,她笑着告诉记者,接受刘树安送树苗的村民如今都成了种植大户,个个都是百万富翁。
刘树安的坚持与辛劳,村干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8年,华安彩叶苗木合作社成立,15名党员干部率先入社带头种树,在村里掀起又一轮种树热潮。
种植苗木,只是苗木产业链的一环,要想村民的钱袋子更鼓,必须抱团发展。刘树安用一年多时间做了多道数学题:党员教育做“加法”,原来无人问津的党员活动日成了唐陵村党员的必修课;建章立制做“减法”,从香烟和饭店两个“烟囱”管起,减少村民不满意的地方;作用发挥做“乘法”,建立村社合一党建模式,党组织的凝聚力“乘”倍增长;决策民主做“除法”,凡是关系全村发展、村民利益的事一律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除”掉党员群众心中的疑惑顾虑。
人心齐泰山移。唐陵花木交易市场建成,实现了订单共享;广东棕榈和南京仁恒两家上市公司加盟,传授先进技术;60多名苗木党员经纪人带动发展1000余名苗木经纪人……唐陵村成为以“苗木种植销售”为主要产业、以“苗木经纪人、包装、运输、餐饮”等为配套产业的大型苗木产业基地。按照市场价估算,全村1.5万亩的“绿色银行”储值13亿元。
富口袋更富脑袋,多元化经营塑造最美乡村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近年来,唐陵村发展了300亩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开发了100亩果园,种植桃树、葡萄树、梨树等果树,形成花、果、树有机搭配,改变了苗木产业“一棵树”的单一化格局。甩掉穷帽子的唐陵村成为“月月有花开,处处都有景”的“中国最美乡村”,唐妃墓、新四军交通站等历史遗迹与玩花船、打年糕等民俗活动融为一体,更增添了村庄魅力。
如今唐陵村的各个苗圃里,滴灌系统取代了人工浇水,解决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而5到6米的苗木间距,也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空间。从去年起,村集体试种了20亩香沙芋,当年获得丰收。今年种100亩,到2022年扩展到500亩,2023年翻一番至1000亩——在刘树安看来,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林间套种玉米、花生、黄豆等,让粮食作物品种更丰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中,刘树安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刘树安有了新目标:将唐陵村建成森林养老特色的医养院,城乡特色的农旅园,幸福、祥和、平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