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睢宁奋力擘画乡村振兴“三园”美景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16

“十三五”期间,睢宁县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脱贫攻坚告捷,乡村振兴再出发。开启“十四五”,睢宁突出农业品质、镇村功能、农民收入、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五项提升,做强特色现代农业,以“农业大花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农村大公园”为蓝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民大乐园”塑形铸魂,让群众文化火起来。随着“三园”新格局缓缓拉开,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睢宁大地铺展。

“农业大花园”:产业链里价值高

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睢宁创新构建“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县镇农业公司资产规模超90亿元,支持1252家家庭农场、567家集体农场,466个村集体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84万亩,县镇农业公司社会化服务面积近50万亩。

在姚集镇,拥有近500亩的黄桃种植面积,每亩地丰产期可达4000-8000斤,是林果种植大镇。姚集镇聚焦三产融合,依托“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做大做强镇农业公司,做活做精村集体合作社,科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品种改良和模式创新,打造出“高效优质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生态休闲旅游”为主体、三次产业互促并进的姚集产业升级版。

如今,睢宁的田野上正迎来“农业花园”经济的喷涌释放。依托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资源禀赋,打造以黄河故道为轴带、房湾农业公园和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及各镇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平台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提出以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生态养殖“4个主导产业”,西甜瓜、蚕桑、中草药、小花生“4个特色产业”,稻渔共作、花卉苗木“2个培育产业”的“4+4+2”产业体系,形成全县现代农业整体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

此外,睢宁将用好省级农业示范园、农产品集中区、万吨冷库集群等载体,建强“机械化生产+工厂化加工+品牌化打造+平台化销售”全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村大公园”:让农村美到骨子里

去年,睢宁新建16个新型社区,7386户、2.95万人喜迁新居。76%行政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率先在全市通过省级验收,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乡村生活更加美丽宜居。新栽树木900万株,累计造林8.7万亩,房湾湿地入选省级水利风景区,高党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故道田园风情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睢宁生态美景越来越受青睐。

王集镇洪山村下辖的鲤鱼山庄,临近故黄河西岸,过去环境破败,设施陈旧。近年来,睢宁启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鲤鱼山庄随之摇身一变成为游客喜爱的“绿富美”村庄,走上了一条田园社区和农旅文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为创建以沼气为纽带、绿色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农业格局,睢宁创新构建秸秆、畜禽粪污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三大模式”,建设37个沼气站、4个有机肥厂和13个垃圾处理中心。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6%,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1%,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8%,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睢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44.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带动兴业富民美村效应不断显现。

2021年,睢宁将积极稳妥推进25个农房改善项目,同步做好保留村提升改造,以“农村大公园+”的思维去推动产业融合,加快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特色村镇的串联与整合,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农民大乐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在凌城镇沙庄村,60个大棚整齐排列在凌埠路两侧。凌城镇采用“鼓励承包+雇佣劳动+推动创业”的引领机制,按照“农业公司+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扶贫小额贷款”的运营模式,先后建设稻蟹养殖、香菇种植、中华苔韭、瓜果大棚、蔬菜大棚和电商六大扶贫产业园,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同时,优先向低收入户常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入园自主经营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34户、劳务90户。

去年,睢宁投资93亿元实施175项民生实事,把稳增收致富“主线”,建成运营扶贫产业园187个、扶贫车间135个,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61.58万元。站在新起点,睢宁将全面推进“安全、和谐、美丽”的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真正让民生工程更好地为民、便民、亲民、利民、惠民。

睢宁县委书记苏伟说:“睢宁要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总结拓展文明镇村创建成果,广泛开展‘睢宁好人’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放大‘道德模范之乡’‘诚信睢宁’品牌效应,引领农民群众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围绕乡风文明建设,睢宁将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如“我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做点啥”大讨论、“党史”学习教育等,进一步凝心聚力、群策群力,转变村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努力形成全民“奏响大合唱,唱出心中最美家园”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何莹子、通讯员 顾士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