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沂稻香村里“米文化”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6
金秋十月第一个周日,走进规模初现的稻香小村,能闻到滚滚稻浪飘来的阵阵清香。稻香小村是新沂粮食购销公司依托窑湾镇杨场村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探索一二三产互融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看着如今的稻香小村,谁能想到当初这里是个百亩废弃砖窑厂基地,2010年因禁止使用黏土烧砖,该处窑厂被取缔。当时因窑厂大量取土烧砖,导致周遭土地变成了高低不平的沼泽地。
2017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充分考察后,新沂市粮食购销公司最终决定投资3000万元,在废弃的砖窑厂上打造一座苏北地区仅有的稻香小村,粮食局局长苏洋说:“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不断转型升级,我们决定在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本,带动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深入。”
打造稻香小村面临的首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土地增值。市粮食购销公司决定依托优质的骆马湖优质水源,以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种植基地为生产载体,打造600亩高标准无公害水稻、月光水稻和五彩水稻种植基地,并把生产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
“我们采用人工除草、人工捉虫,拒绝使用任何农药,从源头保证大米的安全。”杨场村村民李昌飞去年在粮食局的帮助下,试种了40多亩有机稻米:“粮食局给我们提供专门的种子、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育秧育苗都有技术员跟踪服务,价格能卖到10元一斤。”收割完自家最后一垄有机稻后李昌飞说。
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有机稻米种植初见成效,杨场村临边的刘宅村党支部书记孟旭也提前进行预约:“我们村在明年将试种200亩有机稻米。”一些起初不愿意种植的农户纷纷要求参与其中,随着有机稻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粮食局将着重打响骆马湖稻米品牌。
稻米的品种改良了,价格提高了,但一粒大米的价值还远远未被挖掘出来。
粮食供销公司依托自身优势,把稻米种植向产业链中的二产储藏、加工产业逐渐延伸。
“我们设立的稻米种植体验区,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认领一块地,平时可以托管给当地农户,假期可以来到田间体验,我们还建设稻米加工体验馆,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体验一粒大米的形成过程。”
建设冷库,采用常温储藏,有效地控制稻米的含水量,达到稻米保质保鲜、延长保存期的目的,也是提升了稻米价格的又一途径。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局还将建设稻米加工车间,引进自动化设施设备,建立完善的稻米加工体系。
二产不仅使一粒米的价值得到提升,就连稻草也被利用起来,指着稻香小村入园处的稻草动物园,稻香小村项目负责人张庆成说,“水稻收割后,我们经过防水处理,用来搭建各种小动物,吸引游客来观赏”。
有了规模种植,又拥有加工基础,稻香小村在运营中继续向三产延伸,充分利用毗邻窑湾古镇的优势,与窑湾古镇的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有机稻米种植区留取部分田地种植月光水稻和五彩水稻,种出各种图案供游客观赏;稻米收割后不再种植小麦,改种油菜花,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景点。
在稻香小村项目区建设苏式仓房、缩建全国各地仓房展示馆、稻米粗加工体验馆、粮食博物馆、农耕文化馆、稻草主题动物园及餐饮、休闲和迷你高尔夫娱乐设施等工程,让游客体验稻米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业也让当地村民尝到甜头。“与窑湾古镇一些旅馆单一‘住’的功能不同,我们以当地的生活特色和乡情民俗为着力点,把特色民居进行修缮改建,游客来了之后住着民居、吃着农家饭,体验淳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张庆成介绍说。
稻香小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给杨场村及周边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杨场村党支部书记刘洪秀说:“将废弃窑厂改造成稻香小村,不仅让废砖瓦厂变废为宝,美化村庄环境,还能帮助农民鼓足钱袋子,村里60岁的留守妇女可以进行田间劳动,孩子上学还不耽误接送,每年收入能达到15000到20000元。”
稻香小村经过综合治理,将成为集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之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正从图纸上渐渐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人们的视野。
(《徐州日报》记者 王枚 通讯员 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