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向潮“而立”,产业“芯”城磨砺出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6-13

浦口经开区管委会

1992年10月,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成为入驻开发区的第一家企业

华天科技

智慧谷

园区道路四通八达

集成电路设计大厦

依维柯焊装车间

七坝港

花红柳绿好生态

品质小区乐享生活

时代的大潮浩浩荡荡,奔腾向前。长江北岸,无数见证者、推动者、实践者的奋斗历程,汇聚成浦口经开区30年的磅礴篇章。

这是一路奔跑的30年。从零起步,集成电路和高端交通装备两大主导产业聚少成多、由弱变强,台积电、华天科技、南京依维柯、芯德半导体……龙头企业落子布局,产业链条拉长补强,省级经开区序列综合考核第一的排名,令人刮目相看。

这是蝶变新生的30年。产城港融合,桥林新城全面拉开建设框架,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落子布局……曾经的江滩荒地上,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有了现实模样。

这是改革突围的30年。高端创新要素如何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从哪里破题?与国家级江北新区怎样融合发展?浦口经开人不循于俗,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精神把一长串的问号拉直,重塑体制机制优势。

30年斗转星移,过往皆成序章。“产业实力引人,城市环境聚人,发展能级留人。”浦口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步入“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之年,园区一如既往锚定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愿景,坚决扛起现代化新浦口建设的主力担当,而立之年再出发,笃行不怠向未来!

攀高向新竞逐“黄金赛道”

6月7日,总投资100亿元的芯爱科技施工现场,车辆川流不息,工人挥汗如雨。国内首家量产5G、FCBGA高端基板的工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目前,浦口经济开发区已拥有集成电路企业260余家,全市占比25%。

30年前,这一切没人敢想。

1992年,浦口经济开发区成立。这个素来以农业为主导的南京郊县,就此踏上工业拓荒之路。

没有资源积累,没有交通优势,更没有现成模式,浦口人有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从最低端的加工制造业做起,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浦口经开区硬是用“日拱一卒”的拼劲,在山南水北之间盖起一间间厂房、引入一家家企业。

数易寒暑,到2009年,浦口经开区的医药、纺织和电子三大产业已形成规模。当年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70亿元,工业固投超过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72亿元,三大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速。更为重要的是,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的长江隧道,即将为浦口经开区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

也就在这一年,浦口区委、区政府大旗一挥,经开区转战20多公里外的桥林,开始“二次创业”。

这是全新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重新来到听取蛙声一片的农田菜园,浦口经开区如何在86.7平方公里的“处女地”上再创辉煌?答案是变轨换道,向高端产业进军!而集成电路和高端交通装备产业,正是经开区的主攻方向。

13年前,对大多数人来说,集成电路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当时的浦口,也仅有区区几家电子元器件企业。但敢想敢干的浦口经开人,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接连创成江苏(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园、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华天科技、芯德半导体、空气化工等“链主企业”竞相布局,带动百识电子、伟测半导体这样的“新锐黑马”齐头并进,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材料配套,一个完整产业链闭环构建。

芯片世界,只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敞开大门。如今,集成电路已经成为浦口增长最快、份额占全市最大、企业竞争力最强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年产值近150亿元。浦口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千亿,在全市占比超过50%,经开区重任在肩,使命必达。

以南京依维柯为代表的高端交通装备产业,是浦口经开区的另一台“制造业引擎”。近年来,围绕整车制造、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园区快速集聚90余家相关企业,去年产业链上下游规上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初步形成了涵盖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轨道交通车辆配件及服务配套的产业体系。浦口区正积极推动中车浦镇整厂搬迁,这艘“航母”的落地,将为该区高端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0年倏忽而过,浦口经开区筚路蓝缕,不负众望。2021年,园区GDP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14.43%;规模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21.97%;工业投资98.49亿元,同比增长28.11%。在省级经开区序列,浦口经开区的排名一路狂飙突进,去年更是首次力拔头筹。

纳贤聚智厚植“科创雨林”

初夏的浦口经开区,创新的热浪扑面而来,处处涌动着“第一动力”。

在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去年底搬进新家的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两年就孵化引进了近30个优质项目;在低碳谷,南京大学浦口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研发的二氧化碳矿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示范项目,聚焦“双碳”目标抢占“双碳”风口;在紫峰研创中心,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正寻找新材料领域“弯道超车”的路径……既是经济主战场,更是创新增长极,用技术迭代引领产业升级,这是浦口经开区的发展逻辑。

融入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局,工业园区如何扛起担当,回答好“人才从哪里来”“资本在哪里找”“成果往哪里转”等问题?浦口经开区的选择,是全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用最优质的平台,引聚最高端的人才项目资源要素,用最灵活的机制,打通成果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来了,南京大学陈骏、王广厚院士来了,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杨炳雄、赵建社来了……4年多时间,大院大所、专家院士纷至沓来,目前浦口经开区已集聚13家新研机构,其中7家通过市级备案,孵化引进企业170家,一大批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在浦口经开区实现产业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浦口经开区的“科创雨林”愈发枝繁叶茂。成立仅两年的清研易为,是清研华科成功孵化的第一家企业。凭借着清华大学团队在新能源重载车辆高转矩密度电动轮、电驱动桥方面的技术优势,企业不仅完成了两轮融资,今年2月更是向外拓展,在山东淄博投资建厂。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王铭东说:“园区优渥的创新生态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极大缩短了成果转化周期。现在看来,在浦口扎根落户,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产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创新的竞争。在浦口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扩大研发投入,在攻克一项项“卡脖子”技术的同时实现跨越追赶。

最近,久吾高科与钛白行业企业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钛石膏资源化利用项目即将投产,项目通过陶瓷膜独家技术,将钛石膏“变废为宝”,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这家专注于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企业,25年来累计推出数十项全球首套、国内首套膜集成技术,接连荣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膜行业陶瓷膜领域龙头企业等称号。“深耕陶瓷膜行业是根本,研发投入则是关键。”久吾高科董事长党建兵表示,仅2021年就投入研发资金4200多万元,占营收总额近8%。

点亮创新之光,浦口经开区活力奔涌,气象万千。2021年,园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当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当年营收4.66亿元。500多位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勇攀科技高峰,探索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暖心陪伴深耕“价值高地”

揽下35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超36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86亿元、外资1.36亿美元……翻开今年1-5月浦口经开区的招商“成绩单”,一连串逆势上扬的数字背后,是资本市场投出的“信任票”。

什么力量,让好项目、大企业对浦口经开区情有独钟?“这里有供应商,也有客户,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朋友圈’,而经开区也提供了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资信心。”8个月前,上海伟测半导体董事长骈文胜在签约仪式上的这番话,令人记忆犹新。而浦口经开区,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褒奖。从联系电力部门解决增容难题,到协同人社部门招聘一线员工,伟测半导体的所有需求,园区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响应。仅用不到5个月,新工厂就在春节后正式投产。

强大的产业集群,固然是吸引企业的硬实力,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是看不见的“加分项”。多年来,浦口经开区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持续优化升级“服务包”,创新探索“专家+管家”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机制,组织业务骨干成立“服务经理”团队,153名工作人员挂钩联系园区398家企业,跑腿代办手续,收集发展诉求,解决具体困难,迅速拉近了园区与企业的距离。“一企一策”“一站式代办”“金牌系列”……一个个精细化服务品牌,陪伴企业一路成长,真正把营商环境变成生产力。

让行动跑在企业需求前面,浦口经开区还有更多实践。最近,园区与浦口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打造的“质量小站”开门迎客,通过整合专业机构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贯标、资质认证认可、质量信用等级评定等10个大类的服务。专业机构既“深度体检”,又“开方抓药”,系统性解决企业质量提升需求。

营商环境犹如一个天平,一头承载着区域的发展,一头承载着企业的未来。集成电路和高端交通装备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金融活水”畅不畅通,是企业选择落脚点的重要考量。浦口经开区联合头部机构,目前已设立包括国调国信智芯基金、南京智子基金等在内的17只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近200亿元,用强大的金融配套服务赋能产业发展。

今年3月,百识电子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这家2019年落户浦口经开区的企业,由园区参投的国调国信智芯基金引入,3年不到估值增长已超过8倍。而这只规模已达34亿元的基金,还带来了飞恩微电子、时识科技、禹创半导体等多家优秀的集成电路企业,为浦口经开区做强“芯片矩阵”立下汗马功劳。

资本总是追逐有升值潜力的产业和板块。优化营商环境,更少不了地方政策的支撑。项目落地最高可获5亿元扶持、流片补贴最高600万元、设备投入补贴最高500万元……2020年出台的《浦口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让台积电晶圆制造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加美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浦口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这让企业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扎根浦口的决心。

精雕细琢巧筑“魅力新城”

夜幕降临,刚刚竣工的浦口经济开发区集成电路设计大厦美轮美奂,3栋百米塔楼的全玻璃幕墙光影交织,与隔湖而望的“硅立方”联袂上演一部视觉大片。这里,就是桥林新城的“最美封面”。

2009年移师桥林时,浦口经开区就肩负着双重使命——推动产业转型,建设桥林新城。但当时的桥林,连片的农田一眼望不到头,闭塞的村庄杂乱无序,进城更是要辗转多趟公交,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地带。当地居民感慨,上学、看病、购物都不方便,不往城里搬,小伙娶媳妇都难。要在这片苏皖交界的土地上建起一座新城,难度可想而知。

白纸作画,浦口经开区选择从产业破题,修道路、建载体、引企业,曾经无人问津的桥林,改变肉眼可见。尤其是进入2018年,桥林新城作为江北新主城的有机板块,一跃进入南京重点建设的九大新城序列。而随着《南京市江北新区桥林新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与《江北新区桥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接连获批,产城港融合发展的路径越发清晰,一张令人心潮澎湃的蓝图已然绘就。

根据桥林新城相关规划,到2035年新城人口总量将达20万,为“新桥林人”打造乐享生活的幸福家园,生活配套、公共服务必须同步跟进。从“以产兴城”到“以城聚人”,桥林新城的建设进入了“下半场”。

品质住宅、人才公寓、保障房小区,一栋栋新楼满足了各层次人群的安居需求;金穗路中学开建,桥林一小2024年开始招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跑步进场”;规划了225张床位的桥林卫生服务中心正加快建设……地铁小镇、智慧新城、桥林老城三大板块齐头并进,浦口经开区聚焦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不断导入优质资源。

无论是融入国家级江北新区,还是辐射带动皖江城市带,抑或是置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桥林新城都被寄予厚望。去年,浦口区调整充实桥林新城建设推进专班,对内通过高位协调统筹力量,向外联合桥林地铁小镇,以“一盘棋”思维推动多元主体结成“增长联盟”。今年初,4位国家级、省级大师带领5家专业团队组建《桥林新城战略规划》大师工作营,规划师的笔下,86平方公里的桥林新城,即将迎来又一次蝶变,成为有产有城有港的梦想之城。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却足以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书写不凡。行走在浦口经开区这片热土,感受深切的是沧海桑田的时代巨变,是踔厉奋发、愈难愈进的顽强斗志,是敢为人先、后来居上的勇气担当。而这股劲头,仍将是浦口经开区现代化征程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硬核的发展密码。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浦口经开,明天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