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探索能源需求侧供给侧协同转型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8-24

《巴黎协定》明确将全球升温的目标控制在1.5℃之内。一直以来,中国坚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积极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超5%。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江苏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潜力区域。“十三五”以来,江苏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坚决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碳减排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全社会节能减碳氛围逐步形成。2022年1月,江苏发布《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力争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双碳”目标下经济转型升级与能源转型面对的是“能源—环境—经济”多元系统,现实经济体系中各产业部门的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侧的结构和效率存在互动关系,实现碳减排目标要求有效降低能耗强度与科学发展新能源二者有机结合,需要同时考察能源供给的结构和效率,探索能源需求侧与能源供给侧协同转型的机理和路径。从协同能源需求侧与供给侧的视角,在省级层面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低碳发展的路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丰富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讨。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江苏煤炭消费总量为24142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的54%,呈逐年下降趋势;油品消耗3250万吨,也处于下降趋势;天然气消费量提升至307亿立方米,比“十三五”初期提高4.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替代进程加快,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升至3496万千瓦,五年增长370%。其中,并网光伏项目总规模为1684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11.9%;海上风电装机573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一。风、光、水、核等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1%,逐步形成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

“十三五”期间,江苏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7.09%,同期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为1.44%,表现为弱脱钩效应。从产业结构看,2020年江苏的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4.4%、43.1%、52.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有研究证明,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有重大的影响,江苏第一产业能耗占1.66%,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占73.2%(其中工业占71.8%),服务业能耗占14.9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是重要的能源消费服务业,占比7.98%,此外,生活消费用能源占比10.23%,占了能源消耗的较大比例。综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工业行业是江苏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

2020年江苏综合能耗排在前三位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远高于其他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综合能耗也较高;由于高耗能制造业中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比重较低,其能耗总量并不高。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能源供给侧,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增加,其能源消耗在逐年下降。其他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调控存在波动性。

为实现减排降耗、加速绿色发展,江苏应从能源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着手。首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规范有序发展氢能。严格控制煤电新增规模,推进落后煤电机组关停,进一步优化煤电结构。其次,发展智慧能源,优化电厂内部能源结构,支持耦合分布式光伏系统加储能系统,鼓励其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打造高产高效、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电厂。

在能源需求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用能结构电气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社会综合能效水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实施减污降碳行动,推进高耗能行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对能源消耗高的钢铁、水泥、炼油、乙烯、合成氨等重点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能源效率。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高度融合,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技术攻关、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赋能江苏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难度高、任务重,必须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一是要强化落实“双碳”目标的长远规划和总体设计,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政策和市场体系。二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三是要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电力、煤炭、油气市场化改革,推动电网体制改革,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四是统筹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让市场机制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