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苏州:用制度红利开创新未来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05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8月30日,省政府召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苏自贸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苏州自贸片区独占其四。

作为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的承载地,苏州工业园区被看作是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的“试验田”,自成立起就承担着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在推进自贸区建设上,约占江苏自贸区一半面积的苏州片区同样责任重大。2019年8月获批以来,苏州片区紧紧围绕“一区四高地”功能定位,勇担“探路、引领、突围”责任,发挥中新合作独特优势,高标定位,高点起步,致力把自贸区的“含金量”转变为发展的高质量。

截至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已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06项在苏州自贸联动创新区示范借鉴。

苏州自贸片区创新亮点密集涌现,为当前园区“四个一流”建设增添了新动能,为苏州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新优势,为江苏自贸试验区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赋能重点产业发展

围绕产业链进行集成化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但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才能真正契合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苏州自贸片区的答案是,围绕产业链进行集成化的制度创新。

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紧盯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集中攻关制度性障碍。在今年6月的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上,苏州自贸片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成果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苏州片区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已开展沪苏临床试验协同机制等10余项制度创新举措——

在研发环节,在全国首创“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模式,即“研易达”,解决了部分医疗器械因未在国内注册而无法进口的问题,允许医疗器械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通过备案进口此类设备用于研发;

在生产环节,在国内率先探索“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解决了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单独负担大规模生产线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运营压力;

在审批环节,落地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核查苏州分中心,解决了以往产品注册申报流程长等问题,加快了产品上市进度;

在流通环节,出台《苏州工业园区购买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即“研易购”,通过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对研发、临床试验用对照样品的全流程监管,消除了批发企业和零售药店销售对照药品的顾虑;

在融资环节,在全省首创“生物医药产业链高价值专利组合证券化”,以生物医药企业的授权专利作为底层资产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极大缓解了融资难题……

在这些创新成果中,“生物医药产业链高价值专利组合证券化”“研易达”“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三项举措,被评为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最新入选的“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是今年江苏唯一入选案例。该举措打通了海内外人才评价体系,拥有高含金量国际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可突破限制,通过比照直接获得国内职称资格。

“这非常有利于吸引国际化人才。”和铂医药副总裁陈宏伟说。由美国毒理学委员会颁发的毒理学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在业内认可度很高,此前已在美国获得该证书的陈宏伟来到苏州后,被直接认定为医药工程专业工程师,这为其后续申报“姑苏领军人才”加了分。

截至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等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今年1至7月,苏州自贸片区完成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近760亿元,同比增长11%。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在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上久久为功

日前,苏州自贸片区联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有限公司推出的首票“货站直提”业务落地: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满载货物的卡车驶出上海浦东机场货运站,直接前往位于苏州自贸片区的和舰芯片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跳过了原有的“货代监管仓库”步骤。

“货站直提”业务是“空运直通港”业务的升级版。2019年,苏州自贸片区推出“空运直通港”模式,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提升进口效率。“我们的货物兼有货值高、严温控、易损坏的特性,对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和舰芯片相关负责人说,“货站直提”模式帮助企业实现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双降。

“从结果导向上来看,自贸区进行制度创新,最终是为了实现营商环境的再升级。”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局长祝欢说。挂牌三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不断深化改革求突破,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上久久为功。

“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将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结合起来,厘清了部门权责边界,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双清单”《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指导意见》,首创“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编写模式,在公开预算、采购文件的获取方式上接轨RCEP、CPTTP等国际标准;“关证一链通”,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销毁处置的难题……一批创新举措让企业实实在在受益。

“一个细节上的改变,每年就可为我们节省成本100万元左右。”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6月,苏州自贸片区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对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主体身份认证等作出规定,为企业与职工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提供服务指引。2021年4月,苏州自贸片区再次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争议处理规则,对电子劳动合同争议处理的一般规定等进行明确,为电子劳动合同争议的调解、仲裁、审判等工作提供指导借鉴。日前,“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获评江苏自贸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

经济活动越活跃,法治化保障越不能少。在司法条线,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在地方法院设立的首家国际商事法庭,地处自贸片区内的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紧跟前沿趋势,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要求,“构建涉外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新模式”。今年2月,该模式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亮点举措”。

引领更高水平开放

发挥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优势

8月24日,第五届进博会苏州工业园区推介会在金鸡湖畔举行。现场,第五届进博会参展商联合日化消费品专委会的部分成员单位,与苏州自贸片区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对接。

即将于今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已有超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企业签约参展,成为当下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去年5月,苏州片区与国家会展中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当年首次举办“进博进园区”活动,借力进博会平台共享开放新机遇。

开放是苏州自贸片区最鲜明的底色。加快融入进博会“生态圈”,是苏州自贸片区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的一项具体举措。获批成立三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积极发挥中新合作、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优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中新合作是苏州自贸片区引领更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为了提升新兴产业企业跨境协同研发的能力和效率,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首推“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这条从苏州自贸片区数据中心至新加坡数据中心的数据专线,通过跨境数据的安全高效交互,让苏州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说,苏州自贸片区已然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平台。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积极学习借鉴新加坡自贸港经验,加快建设“新加坡苏州中心”“苏州新加坡中心”,推进共建了国际化走廊等一系列中新合作重点项目。

外贸外资是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今年5月,苏州自贸片区获评全省首个且唯一一个“省级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目前,这里共引进来自90余个国家的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5000家,已集聚全省近20%的省级总部和40%以上的外资研发中心,是全省外资总部机构最集聚、业态最丰富、贡献最突出、运营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数据显示,三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66家,实际使用外资37.8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417个,进出口总额237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