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域振兴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县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最能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县域整体发展、城乡一体化联动,乡村全域振兴就有了支撑、有了动能。经济发展好、社会治理好的县域,不仅能够实现城镇繁荣,还能让乡村充满活力。集中精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区域一体化中谋划县域乡村振兴。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要在多元多层次区域合作中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溧阳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奋斗目标,既要让生态在区域一体化中更具吸引力,让人愿意来;还要以新颖形式放大生态的魅力,让更多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更要通过生态优势蓄积发展动能,在更高层次实现生态的价值;最终通过科技、人才、产业与生态融合,为县域发展添薪续力。近年来,溧阳打造了全国首家水利设施类上市公司“天目湖”,吸引超过1900万人次游客徜徉绿水青山,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产业培育在城市需求导向下实现优质供给。以溧阳为圆心,两小时车程内生活着2亿多人口,休闲、康养等新需求日益增长。作为长三角“最美净土”,溧阳与城市共享消费群体,着力发展“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幸福经济,休闲经济、健康经济已分别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3.6%、8.5%。乡村环境在城乡融合进程中展现田园新貌。乡村之美,美在村落,更美在全域。溧阳首倡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苏皖合作示范区,联动周边各县市建立生态环境共治体系和生态安全大格局。溧阳先后关停170多个采石矿、砖瓦窑、石灰窑、码头等,修复废弃矿山50多个,让山更绿;治理64座水库、32座重点塘坝,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水更清。2011年起,扎实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所有村庄通过省级验收,建成“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2017年开始,以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深入实施“美意田园行动”,谱写具有溧阳特色的田园牧歌。
把空间价值增值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乡村振兴的过程,是乡村空间在县域经济价值链上不断增值的过程,需要激活土地、生态、品牌等资源,形成联动效应。土地综合整理变出“金娃娃”。溧阳以农村土地综合整理为载体,推动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鼓励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山林以及闲置农房等资源投入规模经营,促进富民增收。全市已累计流转土地23.31万亩,惠及17万农户。塘马村合作社通过流转50亩村民闲置土地,开辟“我家自留地”,返聘村民为田园管家,村集体年创收200多万元。“溧阳1号公路”串成“金银山”。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串联起全市主要景区景点、文化遗存,以及220多个乡村旅游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这条彩虹路既把游客引向诗和远方,也将沿线农副产品带进千家万户,富硒软米、两湾白芹等优质产品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特色瓜果种植基地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天目湖”示范引领塑造“金招牌”。溧阳冠以“天目湖”品牌的农副和旅游产品有100余个,天目湖砂锅鱼头和天目湖白茶最具吸引力,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与此同时,农旅融合潜力凸显,去年,全市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就超过810万人次,实现农旅收入37亿元,带动5.2万户群众增收。
以解决人的问题把准乡村振兴关键点。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溧阳致力于建设“精神焕发的富美农村”,核心就是解决人的问题。农村事有人管。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的同时,溧阳首创乡村“百姓议事堂”,探索村民参与式治理路径,做到 “大事一起干、好坏一起评、事事有人管”。去年,全市“百议堂”共收集社情民意568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2340余个。农村活有人干。吸引有眼光、有情怀、有实力的“能人”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溧商回乡创业”工程,三年落地项目26个、总投资59.8亿元,海归博士仲春明创办的“美岕树屋”享誉业界。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创业的溧阳籍大学生已达823名,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万余人。农村房有人住。引导激励优秀教师、医生到乡村工作,推动 “微民生”特色品牌向乡村覆盖,一元制“镇村公交”在全国推广,让生活在乡村的人有更多获得感。着力加强农村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建立以低保、医保、资助、救助、保险为主体的“一揽子”兜底体系,让困难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徐华勤 作者为溧阳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