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南京:年演500场,民间小剧团也有“大作为”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3-17

3月11日,“南京市民营院团改革创新示范点”暨“何云文化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溧庆黄梅戏剧团举行。这是南京市首个民营院团改革创新示范点,也是南京市首个设立名家工作室的民营剧团。这个来自于乡土、成长于民间的黄梅戏剧团,年均演出达到500场次,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何云(右)带领溧庆黄梅戏剧团演员登台表演。柯建国 摄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何云(右)带领溧庆黄梅戏剧团演员登台表演。柯建国 摄

扎根基层,“草根”剧团年均演出500场次

在溧水区洪蓝街道下仓头村,溧庆黄梅戏剧团的舞台坐落在一片农田中,河塘、绿树环绕。3月11日上午,现场锣鼓声一响,周边的村民放下手中农活,聚到舞台前,找张凳子坐下,开始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揭牌仪式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何云和溧庆黄梅戏剧团的演员合作表演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曲目,换来台下掌声不断。

溧庆黄梅戏剧团是名副其实的“草根”剧团。团长陈祥飞介绍,2012年剧团成立时,没有固定阵地,在各个乡村巡演。每年春节前后是剧团的演出旺季,每到一个村,演出3—5天,一个村演完接着去下一个村,平均每年演出近500场次,10年来演出超5000场次,走遍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省份的近千个村落。

多年扎根基层演出,让溧庆黄梅戏剧团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演出过的村子基本都会再请我们,每场演出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场面壮观。”陈祥飞说,老百姓喜欢看,演员们演得更自信,演得越好,群众越喜欢,形成良性循环,每场演出价格也水涨船高,从原来的五六千元增长到1.2万元以上。

如今,溧庆黄梅戏剧团已成长为一个年轻化、专业程度高的剧团,共有40多名演职人员,从灯光师、舞美、导演等人员阵容,到调音台、音响、LED显示屏、布景等设备,一应俱全,成为南京颇具影响力的黄梅戏剧团,被评为“南京市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

自我创新,热爱和梦想集聚专业人才

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民营院团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但运营状况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缺乏优秀原创剧目、缺乏稳定和优秀的演职人员队伍、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等困难和问题。

溧庆黄梅戏剧团何以脱颖而出,走上良性运作正轨?在陈祥飞看来,一是热爱和创新,二是得到多方扶持。

“剧团成立之初,曾面临没有演出,留不住人的困境,我们大胆走出去,走出南京拓展市场。”陈祥飞说,他经常一个人开车1000多公里出去找订单,逐渐把影响力扩大。

有了演出市场,还要靠优秀的作品来巩固。剧团注重演出水平的提升,每周定期排练,还邀请南京市文化馆、南京市京剧团的专业人士到剧团进行业务指导,每年创排2—3部贴近百姓生活的新剧,有的是改编自经典故事,比如传统黄梅戏《封神榜》《刘秀登基》等,深受群众喜欢;有的则取材于乡村真实生活,说村民自己的身边事、身边人,在广大乡村居民中引起强烈共鸣。去年,溧庆黄梅戏剧团以真实故事为基础改编了现代黄梅戏《第一书记》,讲述了“第一书记”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首演时吸引了千余名居民前来观看;此外,剧团自创现代剧《永远的记忆》在首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戏曲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和以往民营剧团以业余和退休人才为主不同,溧庆黄梅戏剧团70%的演员毕业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在乡村演出,居住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是什么让年轻演员坚持下来?陈祥飞说,靠的就是热爱和心中的梦想。

多元扶持,释放民营院团活力繁荣文化舞台

民营院团是当前活跃在基层的一支文化艺术生力军,承担着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南京市创新举措扶持民营院团繁荣发展,溧水区则探索出台扶持政策,协调排练场地、加大采购倾斜、做好文企联姻、开展专业指导,全力打造民营剧团创新发展的“溧水样本”。在多方扶持下,溧庆黄梅戏剧团每年均能获得约300场的演出订单,并有了固定的训练基地,常年开展“送戏进景区、进企业、进小区”等活动,把流动舞台搭建到老百姓家门口。

本次挂牌,将为溧庆黄梅戏剧团发展带来新活力。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挂牌南京市民营院团改革创新示范点,是南京市文化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将助力溧庆黄梅戏剧团建设成为代表南京市基层文艺水平的标杆院团,为南京市民营院团创新发展总结可借鉴的经验。

作为“何云工作室”的带头人,何云说,将依托溧庆黄梅戏剧团,充分利用好工作室这一平台,将“何云工作室”打造成为南京黄梅戏作品创作展示、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黄梅戏专业人才,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优秀文化作品。

满足群众需求、丰富百姓生活、繁荣文艺创作,小院团大有可为。统计显示,目前,南京市共有130多个民间戏曲院团,他们奔波在乡间大道,用百姓听得懂、喜爱听的方式呈现艺术作品,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戏曲在广袤乡村以蓬勃的生命力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