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加以战略谋划和扎实推进,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新时代。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确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鲜明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规律的崭新认识。把握好这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就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就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是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在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共同推进。其中,依法执政处于关键的支配性地位,这既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基本条件,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重大创新。此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必须坚持一体建设。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这无疑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内在机理。

三是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要围绕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善治的目标要求,恪守立法为民理念,尊重立法工作规律,完善立法体系和机制,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严格行政责任,完善执法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努力建立权责统一、高效权威的依法行政体制,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要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严格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关切,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进而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环节,要着力增强全民守法观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四是加强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在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有效推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重大全局性抉择,精心研究谋划和部署推进,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大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法治改革举措,当代中国法治领域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成效显著,藉以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科学有效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保障。

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清晰地展示着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运动方向,凝聚着殊为丰厚的中国法治建设与发展的宝贵经验,需要我们深入总结、悉心把握、长期坚持,藉以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不竭的动力。

首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所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大法治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坚强有力的领导,确乎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宏伟大业的不可动摇的根本政治保障。面对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时代使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崭新业绩。

其次,必须坚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远考虑,切实加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谋划。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应该可以如期实现。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很显然,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旨在为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法治化制度化方案,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从而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设强大坚韧的法治空间。

再次,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发展与法治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法治以其特有的方式,标志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阶段,为新的发展系统建立相应的规则和制度基础。新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刻而独特的发展价值指向,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因之,新发展理念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之中,就必须解决法治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功能定位,悉心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功能。在这里,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发展与社会正义的关系。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社会正义问题,使之成为法治发展的基本价值基点。

第四,必须坚持从中国的法治国情条件出发,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法治发展与法治改革是内在结合在一起的。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有效解决法治领域存在的法治难题,努力克服影响法治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3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相当部分与法治领域改革密切相关。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出了180多项法治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涉及重大的法治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在加强法治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同时,党中央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遵循法治领域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法治改革。

(公丕祥 作者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