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青春宿迁 小康梦想展露现实模样

来源:宿迁日报社 日期: 2021-07-27

弹指一挥间,五年时间转瞬而逝,少年宿迁悄然长成了青春宿迁。

五年时间,历史长河的一瞬,对全省最年轻、经济基础最薄弱的宿迁来说,却是建市以来最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由1522亿元增至2351亿元,成功跻身全国地级市百强。

——这五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48.5:39.8,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迈进。

——这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2233元、12772元,年均增长11.8%、12.9%。

——这五年,一举拿下多个国字号荣誉,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批桂冠尽收囊中,目前正阔步迈向全国文明城市。

——这五年,宿迁多项改革全国瞩目,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六个一”工程、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等一批原创性改革全国率先,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宿迁经验”。

……

五年间,宿迁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的奋斗目标,按照“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发展定位,高举改革创新大旗,秉持“生态立市”战略,突出生态富民,加快转型发展,奋勇拼搏,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靓丽的答卷。

伟大的小康梦想正在宿迁大地上逐渐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

放大生态优势,趟出富民新路子

深秋时节,沿着宿迁市宿豫区幸福大道一路向东,两侧瓜果飘香,游人如织,一派热闹景象。

“我们不仅种植荷藕、培育香水莲等水生花卉,还加工制作花茶,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带动15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沿路的新庄镇九品香莲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新庄镇是宿迁首批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之一,重点打造万亩荷园、千亩玫瑰园等特色种植基地,借助生态资源做好经济文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是宿迁最重要的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城市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城市资源。建市以来,宿迁一直秉持“生态立市”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宿迁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

2016年7月25日,省委书记李强首次莅宿调研时指出,宿迁生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要倍加珍惜生态资源,让生态优势发挥更强竞争力。

随后,经过充分论证,宿迁审慎提出在全省率先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印象古黄河公园两岸风光美

生态富民,前提是要保护好生态。

水体长期刺目刺鼻的马陵河,是宿迁老城区市民的一块“心病”。2013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启动了第八次马陵河整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确定了“截污、水清、岸绿、路通”的整治目标。经过三年多的奋战,马陵河这条原先的“龙须沟”已经蜕变成贯穿城区的一条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7月27日,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宿召开,总结推广宿迁经验。

守住生态优势,让绿色发展的“家底”更殷实。近年来,宿迁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打响治水、治土、治气攻坚战,剑指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效明显。

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2045条河道都明确了河长;洪泽湖、骆马湖全面禁采,有力地维护了河湖健康生态,国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是100%。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沿大运河、沿古黄河、环洪泽湖、环骆马湖和环中心城区“五大生态走廊”建设,启动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推进100万亩生态湿地、100万亩生态经济林、100条生态河道、100个风情旅游景点、100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问题少了,群众满意度自然就高了。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百姓满意度调查中,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和政府重视程度评价值均列全省第二。

仁恒里特色街区景观带

发展生态经济,富民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去年底,宿迁在扶贫重点片区选取8个乡镇,作为全市首批生态经济示范镇进行试点,推动人口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就业园、生态宜居新家园,加快农民向股东转变、务农向务工转变、打工向创业转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地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加快工作推进,催生出生态经济的特色“花果”。

湖滨新区黄墩镇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示范园,通过模拟水流环境,产生循环流水,让鱼群始终处于逆水“奔跑”状态,鱼成活率高、品质优,更“跑”到了欧美市场;沭阳县钱集镇槽坊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达1280万元,用工约600人,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新庄镇的幸福驿站围绕农副产品展销和宿迁特色小吃做文章,并开展网络创业项目孵化和电商培训,带动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打开增收“阀门”,殷实群众“口袋”。一组数据令人欣喜: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5元、同比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9元、增长9.1%,三项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且分别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宿迁将始终把生态立市作为第一战略,利用好特有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说。

聚力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含绿量”

“以前是‘垃圾镇’,现在是‘淘宝镇’。”说起家乡的变化,宿城区耿车镇老党员感慨不已。

去年之前,耿车镇还是华东规模最大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塑料加工严重破坏了环境。2016年,宿迁决心开展综合整治,3个月时间4887户违规加工经营户全面清理、96个交易货场全部关停。

电商产业,快速崛起

随后,在政府的引导和大户带动下,耿车人转型做起了电商,而且发展迅猛。2016年,耿车镇实现电商交易额20亿元,跻身全国电商强镇,实现淘宝村全覆盖,共有网店2253户,其中从废旧塑料加工转型电商达1675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682元。

耿车镇的“蝶变”,正是宿迁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宿迁要在转型发展上走得快一些、探索多一些,闯出一条生态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李强对宿迁转型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对于宿迁而言,转型发展就是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绿色工业是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的主干。宿迁积极构建“双新一特”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推行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严把项目技术关、环保关,对“三高三落后”企业坚决说不。同时,坚持打造特色,在市区设立了8个先进特色产业园重点加以推进。

激光,正在宿迁加速。位于宿迁宿城区的激光装备产业园,就是8个先进特色产业园之一,去年启动建设,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成功引进华工激光、天弘激光等16个项目。现在,宿迁正瞄准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先进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大力推进先进特色产业园建设,目的就是坚持‘生态+特色’,充分体现产业的标识性、先进性、特色化、高端化,不断打造产业新名片、新标识。” 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说。

宿迁作为农业大市,推动绿色发展,自然不能忽视农业。

近年来,宿迁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生态富民效应不断彰显。

目前,全市121个涉农乡镇规划建设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的高效农业基地136个,已建设完成50个。在主体培育上,全市家庭农场累计达7170家,家庭农场集群及综合服务中心56个,集群累计经营面积达29.2万亩。

生态农业瓜果飘香

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宿迁旅游业赚了个盆满钵满,全市20个纳入统计的重点景区共计接待游客73.8万人次,门收入1030.5万元。

服务业是富民产业,也是绿色产业。近年来,宿迁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绿色服务产业,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6611”工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制造业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有机融合,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

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互联网时代,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跨界、跨行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走绿色发展新路,关键还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宿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就是最好的证明。

宿迁通过“互联网+创业”,推动互联网与全民创业融合,网络创业蓬勃兴起,如今正常经营网店超过5.2万家;“互联网+农业”,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全覆盖,让4600余种农产品沿着“一根网线”卖到全国;“互联网+工业”,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嫁接融合,洋河1号、力达塑料托盘等销售模式创新,金牌橱柜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腾宇机械的远程诊断服务等,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是宿迁的生命线,绿色是宿迁的底色。当前,宿迁正依托绿色这个发展优势,发展体现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积极培植绿色高端产业,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全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全面深化改革,激荡发展“动力源”

“项王故里”宿迁城夜景

“以往办理大冰箱的生产许可证标准、流程上都有特殊要求,但在宿迁两三个月就拿到了,完全出乎我们意料。”江苏双鹿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金鑫感慨道,大容积、智能化时代产品竞争很激烈,而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为企业争得了上市时间。

金鑫的切身体会得益于宿迁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时间再向前追溯,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率先开展“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社会组织培育、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等多项改革;先行探索资格资质去行政化、“一证一号”等改革……目前,宿迁承担了53项国家和省授权开展的改革试点任务。

作为江苏最年轻的设区市,宿迁密集推出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实属不易。其背后的改革逻辑是什么?

正如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所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宿迁始终将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用改革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全面深化,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在改革推进路径上,该市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点,聚力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事业“三大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竞聘上岗时,刚好领到呼叫服务员(三级)资格证,获得了升职机会。”位于宿迁市宿豫区的京东商城全国客服中心员工赵猛高兴地说,就在自己公司培训、考试,认证方式更便捷、考核内容也更实用。据了解,目前宿迁86家企业已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7.1万余人。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仅是宿迁“放管服”改革链条上的一环。在注册准入环节,从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到刻制印章,再到银行开户、领取发票,整个注册准入环节,由原来的1个多月减至3个工作日。在投资建设环节,企业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0个工作日减少到50个工作日内。

而在生产经营环节,除了开展“两资”去行政化改革,还创新推行要素配置改革,通过推进水电气大用户合同交易和工程市场化,让企业有了议价的权力;推行全流程清费降负改革,取消部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垄断经营性收费等,据初步统计,经过这几项降费,每年为企业和群众减轻负担近2亿元。

改革走得愈远,离群众、企业满意愈近,市场主体活力也愈强。2016年,江苏区域市场准入环境指数报告显示,宿迁开办企业发生环节精简率、工商注册便利化程度领跑全省,综合指数居江苏第一;全市66%的政务服务事项都可以全流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和“见一次面”的事项数量占71%,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办好。

今年1至6月,全市新增私营企业9503户、个体工商户27974户,同比分别增长13%、22%,平均每天新增各类企业57户,万人拥有企业数由去年同期的175户提升至187户。

位于泗洪县的江苏美阳生态农林有限公司以承包流转的2.68万亩土地作抵押,从泗洪多家银行机构贷款800余万元,使承包土地规模增加了6000亩,帮助了更多的低收入户脱贫致富。

洪泽湖湿地好生态

“美阳生态”的发展故事得益于“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推行。2015年12月,泗洪县被列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宿迁农村产权交易累计达43.77亿元,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会、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场会先后在宿迁召开。

作为全省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宿迁不断加快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三进三帮”大走访,建成“阳光扶贫”数据系统平台,创新推进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保险、全程扶贫助学、残疾人照护体系等政策措施……一系列扶贫“组合拳”为低收入群众送上了厚重的“民生礼包”。

群众冷暖挂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过程中,宿迁全市县域就诊率达89%,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全面消除校园D级危房,所有县(区)高水平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国家督导认定;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基本完成,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从“医教水住行”到“法访文保收”,宿迁以改革的办法不断刷新民生高度。

置身新的改革航程,宿迁时刻强化归零意识,始终高扬改革旗帜,恪守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三大导向”,以果敢的勇气、坚韧的定力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