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寻意古南街》

来源:交汇点 日期: 2022-06-28

近日,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协会员、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韩丽晴长篇散文《寻意古南街》的分享会。作为省作协第十四批“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项目,《寻意古南街》独辟蹊径,以叙事状物的小切口和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敏锐,为一条位于宜兴丁蜀镇、以紫砂产业闻名天下的江南古街“立传”。古南街是条什么街?作家又“寻”到了什么“意”?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古南街即蜀山古南街,亦称蜀山旧街,是明清时期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也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古南街位于蜀山脚下,紧挨蠡河,蜀山因苏东坡的“此山似蜀”而得名,蠡河则因归隐乡野的范蠡曾与西施泛舟于此得名。

古南街的深厚底蕴,使她有资格成为文学作品的“传主”;在勘探这条文脉绵长的紫砂古街时,作家没有把目光聚焦于那些作品昂贵的紫砂大师,而是以温情的目光摩挲紫砂产业塔基的无名匠人,从他们缓慢、沉静、虔敬、专注的姿态中,寻找并定格那些静水流深之“意”。

今日古南街 图片来源:交汇点

今日古南街 图片来源:交汇点

比如,家住前墅龙窑的紫砂艺人赵艳,中学没念完就辍学回家,跟着同村的老婆婆学做壶。做壶的第一步是学会打泥片,泥片下的功夫足不足,直接关系到紫砂壶的透气性能好不好。做壶对体力的消耗极大,赵艳忆起刚出师时接到订单,一刻不停从早做到晚,一天下来也才能完成两个壶坯。如今,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赵艳依然是行业里的无名之辈,“不配”把姓名刻在自己的作品上,她却依然通透豁达:“谁的名字还能盖得过紫砂两个字呢?本事在自己的十个指头上,这个比名字贵重得多。”

“对宜兴紫砂大师我基本上是熟悉的,但对书中的主人公,我一点也不了解,他们太普通平凡了。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匠和紫砂大师一道,支撑起宜兴的紫砂文化。”省作协原副主席储福金说。

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周旭看来,《寻意古南街》是对普通紫砂艺人的深情礼赞,作者也在海量采访、披沙拣金的过程中形成了饱满的感性、理性认识。“该书不仅是对紫砂工艺的技术还原,揭示其美学密码,更是对紫砂工匠微观精神事件的水墨画般的呈现,从哲学层面对紫砂工匠家常生活做出深度开掘。”

是美学的,更是哲学的,这是韩丽晴在寻意古南街的过程中,主体思绪超拔飞扬的主要维度。譬如,对紫砂艺术,作者认为“无其器则无以载其道”,但最重要的不是“器”,超越日用、超越现实、飞越物质、突破技巧才是理解紫砂的关键,这是物的升华,也是人的升华。又如,作者认为紫砂艺术不仅体现了江南文化中的禅意,也是手工艺人自律、仁爱、惜物等匠人美德和自身气质的体现。由此可见,韩丽晴笔下的古南街已成为与现代社会并峙的精神空间,她希望借此探讨现代人与自我、与时间、与欲望的关系,乃至提出了“陶式生活”的概念。

今日古南街 图片来源:交汇点

今日古南街 图片来源:交汇点

“其实,《寻意古南街》写的是我们寻找怎样的人生方向。有的人在紫砂壶里寻找,也有人别的领域里寻找。”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教授刘永昶说。

对此,韩丽晴表示赞同。“紫砂只是一个‘方便门’,我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描写进行一种自省: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我们过的?我们往往不甘心接受平凡,我们习惯了慕强,对成功持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我于是想写一群最普通的人与纷繁世界的关系,古南街和一群紫砂艺人正好给了我这个机缘。那些手工艺人重复着做壶纽,搓壶把手,但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他们的生活没有失去应有的滋味。”

韩丽晴在创作自述里讲到了她采访紫砂艺人的过程。每次去古南街,她都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乘6点50分的高铁从南京南站出发,基本上次次都在丁蜀下错车,有时是不认路,有时是故意下错车,给一个自己在当地吃早饭的理由。

“我在宜兴采访,都是自己找个饭馆吃面条,当地的朋友请我吃饭,我都说不要,到饭店吃一碗面条也是我做东。我会随身带着茶叶,还把我带去的茶请当地朋友喝,或者就喝店里十块钱一壶的宜兴红茶。”韩丽晴说。

这种真诚和羞涩,酿就了浸透于字里行间、属于“这一个”主体的精神印痕。在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贾梦玮看来,紫砂是把世间“生气”收入一团泥巴,文章其实也是创作者人格、审美、涵养、性情的收束蕴藉,有韩丽晴其人,才有《寻意古南街》里充满性灵的文字、不乏深邃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摹写这条江南古街的时候,韩丽晴并没有把主题局限于对“从前慢”的讴歌,这源于资深媒体人贾梦雨对她的适时“点醒”——在现代写一条古街,一定要有“现代意识”。

《寻意古南街》中,韩丽晴表达了她对艺术过度市场化的忧虑,对个体手工业形态的审视。相较于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下手的默契配合,与美术大师韩美林、央美教师张守智的珠联璧合,如今的紫砂艺人很难再拥有这种激发创意的氛围了。在韩丽晴看来,这是如今壶手众多却难出紫砂名壶的原因之一。在她看来,手工是通向个人内心世界的一项活动,但也需要与外界产生碰撞,否则很难走深走远。

韩丽晴记录下紫砂艺人的故事,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和讲述者一道继续完成某种叙事:“任何手工制品,最终都是由使用者来帮助它达到生命光芒万丈的顶端”。同样地,任何一种传统技艺,也是因普通人的走近、倾听与传播而实现传承。这也是寻意古南街的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