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淮安区:农路如“珠链”,串起“小康图”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1-04

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富足与希望。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秉承“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县道、乡道和村道的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构建起农村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

昔日功能单一的阡陌小道,蝶变成纵横交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四好农村路”,不仅打通了方便百姓出行的交通通道,更打通了为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活力的康庄大道。

以路为先 产业“兴”起来

入秋的施河镇,清风吹拂,杨柳依依,道路宽阔,干净整洁。曾经的淮安区东南边陲小镇,如今的全国“教学具之乡”,有着“苏北小温州”之称的施河,俨然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近年来,我们在农路建设和管养维护等方面投入较大,仅2019年就投入4000多万元,通过提升道路等级、补植绿化、完善设施,整个施河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施河镇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施月亮如是说。

从泥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再到宽敞的柏油路,农路的升级改善,不仅改变了施河的面貌,更为教学具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截至2019年,施河镇已有教学具企业246家,其中生产型教学具企业131家。2019年实现列统工业应税开票销售收入32.8亿元、工业入库税收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2019年7月,施河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以路为引,生活“富”起来

车桥镇卢滩村有着20多年的芡实种植经验,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芡实的传统。但长期以来,由于道路条件差,芡实种植规模偏小、各自为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生活贫乏。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在交通部门和区政府的关心下,卢滩村的道路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道路全部得到硬化,一直通到田间地头,为芡实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村集体收入逐年增长,老百姓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2019年卢滩村成功脱贫摘帽。

以路为媒,环境“美”起来

笔直的路,清澈的河,青砖黛瓦马头墙,干净清爽又漂亮……如今的石塘镇张兴村,已和村民们记忆中的模样大不一样。

张兴村距离淮安区主城区仅有8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多条河流穿境而过,自然禀赋优越,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伴随着“四好农村路”的推进实施,道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不仅打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引来6家企业在村里落户,也燃起了振兴乡村旅游的希望。眼下,张兴村正以“淮上江南 水美张兴”为题,打造新居与原宅映衬、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农村社区,把社区建设成风景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文旅项目吸引游客驻足。

以路为笔,幸福“画”出来

博里镇是远近闻名的诗画之乡,尤以农民画见长,博里农民画是淮安文化旅游的“独特名片”。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博里农民画,擦亮这一“金字招牌”,近年来,博里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改善道路交通,让画作出得去、游人进得来。

道路变宽、村庄变美、生活变好,博里正在发生的“蝶变”也都如实地反映在了农民创作者的画中。一幅幅农民画,一幕幕新农村的“幸福美景”。博里镇正以绿色生态田园为底色,以乡土艺术文化为灵魂,以博里诗画产业为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特色乡村新风貌。

在淮安区,越来越多的“四好农村路”正如毛细血管般延伸乡村的各个角落,把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期盼、对乡村振兴的向往串联在一起,铺就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小康新图景。

( 图片摄影:王昊 赵启瑞 视频:陆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