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放飞甜蜜“小康梦”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0-09
金秋,新沂市阿湖镇桃岭村种植户马强的葡萄大棚内绿意盎然,弥漫着清甜果香。剪下一串碧绿的葡萄,马强掩不住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我家60亩葡萄每公斤卖到50多元,供不应求,利润可达近百万元!”
阿湖镇是苏北地区有名的“葡萄小镇”。桃岭村位于该镇核心种植区,漫步村中,葡萄文化展览馆、葡萄产业示范园、葡萄广场……一个个葡萄“打卡地”吸引八方来客。“全村耕地4800余亩,如今九成投入葡萄种植,成功栽培20余个热门品种,亩均产值2.3万元,农户每亩纯收入超1万元。”桃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桂雷自豪地说。
甜蜜的“葡萄梦”,源于12年前。彼时,为探索特色农业发展,阿湖镇通过大量考察调研,招引浙江台州8名成熟果农来到本地试种葡萄。金增荣正是第一批来桃岭村创业的果农之一,“最初,在政府补贴下,我们承包405亩地,联合4名村民开始葡萄种植。” 镇党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对片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经过电路、水路改造,平地、修路等一系列举措,建成辐射1000余亩的葡萄核心种植区。同时,桃岭村两委带领村民不断“走出去”,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很快,桃岭村的葡萄藤下结出一串串大小均匀、颗粒饱满的果实,一亩地净利润7000多元,让更多村民跃跃欲试。
村民郑玉锦2014年下决心投入10万元,又在村里帮助下贷款10余万元,建起20亩葡萄大棚,开始种植夏黑、巨峰等品种的葡萄。只一年,郑玉锦就还清了贷款,此后开始逐年扩种。
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产业扩大的同时也蛰伏着危机。“前几年,我们的葡萄产量虽高,品质、串型、口感等标准却偏低,价格低廉,经营风险逐年增大。”黄桂雷说。2019年,围绕“一颗葡萄、四季增收”理念,桃岭村依托南京农业大学设立葡萄产业研究院,不断创新葡萄种植技术,并对农户提供技术服务。9月底,记者走进位于该村的新沂(葡萄)推广示范基地。监控室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三红正通过数字大屏,仔细观察着葡萄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两年来,王三红定期往返新沂和南京,剪枝、留梢、定穗、疏果……每到葡萄生长关键期,他都要亲自把关,“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技术。“以前,桃岭村葡萄栽培多采用篱架,离地面低,容易引起病虫害,且不利于通风采光;如今改为‘平棚架’和‘飞鸟架’,让叶面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大大提高了葡萄品质。”王三红介绍。
有了葡萄产业研究院,业内专家和团队帮助桃岭村对葡萄产量、串型标准实现严格把控,进一步打开中高端市场。“夏黑一串105粒、巨峰一串95粒、阳光玫瑰一串65粒,如今一串葡萄重量比以前轻了三分之一,价格却能高出三分之一。”35岁的葡萄种植户何叶是桃岭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对于新标准和新技术,她如数家珍。今年,何叶种植的“阳光玫瑰”收益颇丰,“7月中旬开园卖果,一亩地营业额近7万元,利润达5万多元,科学种植带给了我们甜蜜回报!”在研究院指导下,何叶试种了难度更大的高端品种——“妮娜女皇”,该葡萄以口感香甜著称,每公斤市场售价可达200元。何叶充满信心地表示,目前正在攻克其裂果和着色难题,争取早日实现量产。
曾经的省级经济薄弱村,蝶变为特色田园乡村——桃岭村连续3年举办“葡萄文化节”,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创办年产500吨的葡萄酵素加工厂,实现葡萄反季节销售与深加工;设施葡萄产业年产值超1亿元,年均增幅7%以上,农民年均增收10%以上,就近吸纳农民就业增幅约20%。去年,该村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进一步助力打响新沂“阿湖葡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