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善用“大思政课” 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7-26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新时代重大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大思政课”不仅包括思政课程,还包括课程思政,各门课程都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德树人的功能。在新时代“大思政课”中,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课程、深入各种课堂、进入各类实践。

红色资源是“大思政课”的优质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不朽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永恒印记。我们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有“触感”的“大思政课”。

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悠久革命传统。江苏高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实践教学,善用红色资源,让青年学生在重温历史时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有情可寄,时常浸润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之中,让思政课从“书本本”走向“心窝窝”,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了有温度、接地气的“大思政课”。

探寻精神密码,延伸教学内容,汇集大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密码,是当代青年学生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江苏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拥有革命遗址、遗迹1710处。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江苏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深挖思政教育元素,聚焦红色革命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探寻红色基因的精神密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的红色引领作用,讲好江苏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夯实红色课程,备好红色教案,做好红色资源“活化”工作,推动中国特色思政教育走深走实。同时,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血脉在当代的赓续,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沉浸式“大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思政教师要用好伟大抗疫精神这个红色资源的“活教材”,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铭记革命历史,厚植爱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拓展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大练兵。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思政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思政课”要杜绝“填鸭式”教学,须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为载体,让思政课走下教室小讲台,踏上社会大舞台,引导青年学生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责任和担当。让“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争当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成为青年学生的座右铭。厚植红色研学情怀,触摸红色精神;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参加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举办校企合作,培养劳动精神……这些都是江苏高校引导青年学生拓展社会实践的常用方式。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更要让抗疫的战场,变成现实的课堂。思政教师要精准凝练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引领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近生活、走入农村、走进西部、走向社会,融入志愿服务,在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实践考验中,形成更加强烈的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涵养精神境界,提升教学能力,要做“大先生”。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为思政教师争当思政领域的“大先生”指明了方向。教育者要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导师。一是要有大格局。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及时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研读红色经典,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厚植思想理论根基。二是要参与大实践。思政教师要先于青年学生参加实践,总结实践经验,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用身体力行带动学生,才能增进师生感情,游刃有余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三是要培养大情怀。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承担育人重任的思政教师尤其需要培养大情怀。思政教师要让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至纯至善的人文情怀根植于心,传承接力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共同奋斗的红色基因,用高尚品格提升青年学生境界,用人格魅力呵护青年学生心灵,用学术造诣开启青年学生智慧,承担好举旗帜、兴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责任,打造更多让青年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高水平思政“金课”。

打通教育场域,串连教育内容,突出实践教学,涵养精神境界,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境界提升一体化推进的“大思政课”模式,让“大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实践同行、与现实同频,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红色育人路”,让红色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