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江苏70年:秉持共享新理念 民生幸福谱新篇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8-2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民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惠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百姓就业和富民增收结出硕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以来的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民生根基越筑越牢,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百姓幸福感上升
2006年以来,江苏百姓个人生活幸福感呈上升态势,认为自己生活总体上幸福的比重都在90%及以上。2018年百姓认为自己生活总体上是幸福的比重为96.7%,比2006年上升了4.6个百分点。江苏百姓认为个人生活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也年年上升,2016年为63.8%,2017年为71.3%,2018年上升到75.8%,比2017年提高4.6个百分点。说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越来越多的惠及普通百姓,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认为生活总体上不幸福的仅占3.2%,比2006年下降3.2个百分点,不幸福比重呈振荡下降态势。说明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有越来越清楚的认知,幸福感越来越高。
家庭生活和谐体现百姓幸福美满。江苏百姓家庭生活满意率自2006年以来连续保持在九成以上,2018年居民家庭生活满意率高达97.5%,比2006年提高7.0个百分点。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百姓幸福感受更加充实。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业余时间更加充足,业余生活逐渐丰富多彩,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物质生活,也为百姓精神生活开拓了一片新家园。社会公共事业蓬勃发展,为满足百姓文化精神消费需求创造了条件,文化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健身正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生活幸福感受也随之提升,2006年以来的百姓业余生活满意率从2006年的78.0%上升到2018年的93.0%,比2006年提升15.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3个百分点。
各类人群生活幸福感共同提升。首先,城乡间居民生活幸福感差距较小,城镇居民生活幸福感上升快于农村,2018年城镇居民认为自己生活总体上是幸福的比重为97.8%,比2006年上升6.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总体上是幸福的比重为94.3%,比2006年上升2.0个百分点。城乡间居民生活幸福感差距减小,仅为3.5个百分点。第二,各年龄段人群生活幸福感都高于95.0%,2018年35-44岁人群生活幸福感最高为97.4%,25-34岁人群生活幸福感最低为95.6%,高低相差1.8个百分点。第三,各种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生活幸福感均高于95.0%,2018年高中学历人群生活幸福感最高为97.6%,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生活幸福感最低为95.3%,高低相差2.3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幸福感为97.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幸福感为95.7%。第四,除无业失业人员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比例为88.8%外,各职业人群幸福感均在90%以上,2018年各类职业人群认为自己生活总体上幸福的比重,企业单位管理人员(98.4%)、离退休人员(98.4%)、机关单位工作人员(98.3%)、企业单位工人(97.4%)、个体或私营企业主(97.2%)、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97.1%)、在校学生(96.5%)、企业专业技术人员(95.9%)、自由职业者(95.6%)、个体或私营企业雇员(94.4%)、农民(93.6%)与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上升幅度在0.5-6.2个百分点之间,说明各类职业人群生活幸福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二、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江苏就业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将就业始终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稳增长、促就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步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待遇,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业水平不断上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就业形势长期稳定。
江苏百姓就业满意率不断攀升,从2006年的55.1%上升到2018年的84.1%,大幅上升了29.0个百分点。其中,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上升6.7、12.6和1.5个百分点。2018年城镇百姓就业满意达到率86.4%,比2007年上升了29.2个百分点,农村百姓就业满意率达到79.1%,比2007年上升了28.0个百分点,城乡百姓就业满意率几乎同步上升。
2018年就业人口对自身就业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4.0%,说明当前就业人口对自己的就业状况相当满意。满意率最高的是企业管理人员,达到98.4%,其次是事业和社会团体(96.7%)、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满意率为(96.3%)均高于95.0%。机关单位工作人员(94.9%)、企业单位工人(94.5%)、个体私营企业主(93.0%)、自由职业者(90.2%)、个体私营企业雇员(90.0%)满意率均高于90.0%,说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当前自己的就业状况普遍满意。
三、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满意率攀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日益完善,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各种增加百姓收入的政策措施,把居民收入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居民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来源日益丰富多样,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收入满意率提升幅度逐步加快。2018年全省百姓收入满意率达到87.2%,比2006年上升19.8个百分点。2015至2017年连上70%和80%两个台阶,突破了长时间在60%-70%间徘徊的局面,说明富民增收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百姓收入满意率从2007年的64.5%提高到2018年的89.9%,上升25.4个百分点;农村百姓收入满意率从2007年的70.6%提高到2018年的81.0%,上升10.4个百分点。地区间百姓收入满意率差距较小,2018年13个设区市百姓收入满意率均高于80.0%,最高为92.0%,最低的为81.3%,高低之差为10.8个百分点,说明各地区百姓均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四、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满意率上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不断前行的住房改革,带给人民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迁。房地产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居住环境改善、促进城乡人口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姓住房条件逐步改善,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变新房,住房面积逐步增加,住房设施逐步完善,水电气齐备,客厨卫配套,百姓对现有住房状况的满意率呈现振荡上升态势,已达到较高水平。
2018年百姓住房满意率达到94.0%,特别是2015年来成快速上升态势,比2006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住房满意率从2007年的75.4%上升到2018年的95.2%,提高19.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住房满意率从2007年的73.3%上升到2018年的91.3%,提高18.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满意率比农村居民高3.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满意率上升幅度比农村居民高2.7个百分点。2018年苏南、苏中、苏北百姓住房满意率分别是93.8%、95.9%、93.1%,分别比2007年上升16.5、16.0和24.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苏北地区最高,地区间差异逐渐减少。
五、社会保障持续完善,满意率超过90%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江苏全面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保障全体劳动者再到对全体居民的保障,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全省百姓社会保障满意率从2006年的58.4%跃升到2018年的91.5%,提高33.1个百分点,百姓社会保障获得感大幅提升。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满意率从2007年的55.4%上升到2018年的93.5%,提高38.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满意率从2007年的61.5%上升到2018年的87.1%,提高25.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满意率增长幅度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满意率略高于农村居民。苏南百姓社会保障满意率从2007年的66.4%上升到2018年的94.0%,提高27.6个百分点,苏中百姓社会保障满意率从2007年的66.0%上升到2018年的92.7%,提高26.7个百分点,苏北百姓社会保障满意率从2007年的63.5%上升到2018年的88.3%,提高24.8个百分点,各地区百姓社会保障满意率几乎同步上升且差距较小,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六、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满意率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建立70周年来,江苏教育从百废待兴、财政教育经费低、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低,到现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高等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2015-2018年江苏百姓教育满意率分别为63.0%、74.8%、80.2%和88.8%,分别比上年提高11.8、5.4和8.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教育满意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15.3、5.8和9.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教育满意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5.3、4.5和6.8个百分点,城镇上升幅度高于农村,城市居民满意率高于农村居民,且城乡居民差距逐渐缩小。苏南地区百姓教育状况满意率较高,2018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百姓教育状况满意率分别为89.4%、87.5%、88.8%,苏南高于苏北,苏北高于苏中,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1.9个百分点,三个地区的满意率均逐年提高且差距缩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相对富足,经济能力的提高使人们更有条件也更加重视教育发展,满意率相对较高。
七、医疗服务不断完善,满意率连上新台阶
医疗卫生工作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医疗技术更加先进,器材设备不断更新,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加到位,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江苏扎实开展省级综合医改试点,持续完善基本医保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医疗领域改革,全面建设医保现代化新机制,更好地适应了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医疗保障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2015-2018年江苏百姓对医疗服务满意率的分别为62.7%、73.0%、80.3%和88.5%,上升幅度超过25.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超过8.6个百分点,一年一个台阶。城镇百姓对医疗服务满意率由2015年的60.3%,上升到2018年的90.3%,提高30.0个百分点;农村由2015年的67.1%,上升2018年的84.7%,提高17.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对医疗服务满意率上升幅度高于农村居民12.4个百分点。2018年苏南、苏中、苏北百姓医疗服务满意率分别为90.3%、84.7%和88.5%,高低相差5.6个百分点,比2016年分别上升28.4、23.5和23.5个百分点,满意率普遍上升。
八、交通出行不断便利,居民满意率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出行服务和物流发展万象更新,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不断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从未来发展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期盼着手,加快完善综合交通网络,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百姓对交通出行状况的总体满意率由2013年的73.3%,上升到2018年的92.0%,提高18.7个百分点。城镇百姓对交通出行状况的满意率由2013年的70.4%,上升到2018年的93.4%,提高23.0个百分点,农村百姓对交通出行状况的满意率由2013年77.9%,上升到2018年的88.8%,提高10.9个百分点。2018年各设区市交通满意率均高于90.0%,满意率最高的设区市为93.5%,满意率最低的设区市为90.7%,高低仅相差2.8个百分点,说明各设区市本地交通建设均获百姓认可。
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百姓满意率有所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十八大以来,江苏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百姓满意率提升明显。
2018年江苏百姓生态环境满意率为87.0%,比2017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18年城乡居民生态环境满意率分别为87.6%和85.8%,比2017年分别提高2.3和3.0个百分点,说明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均得到了改善,赢得居民普遍认可。2018年各设区市生态环境满意率最高为91.6%,最低为82.8%,高低相差8.8个百分点,说明各设区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都获得百姓认可,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食品安全不断强化,百姓满意率上新台阶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对百姓生活影响重大。江苏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和问责力度,食品、药品安全逐步好转,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百姓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率逐步提升,2015-2018年百姓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率分别为44.8%、69.0%、78.2%和87.9%。城镇居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满意率由2015年的39.3%,上升到2018年的88.1%,提高48.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满意率由2015年的55.0%,上升到2018年的87.5%,提高32.5个百分点。
过往成就令人鼓舞,未来前景值得期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致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