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打造“一区一城” 全方位争创“第一唯一”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 2021-08-03
五年的生动实践历历在目。武进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在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中,在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中,在抗疫防汛的严峻考验中,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五年来,武进坚持因地制宜、实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了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六提工程等,确定了“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目标定位,为开启“十四五”武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武进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围绕全市“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建设等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城镇更新、园区更新、农村更新,高标准打造“一区一城”、全方位争创“第一唯一”,争做全市智造名城主引擎,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高质量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武进答卷。
回望五年
“强富美高”:阳湖大地谱华章
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武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是武进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武进围绕实施“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建好五个生态、打造一区一城”,凝心聚力、团结奋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五年。
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综合实力持续壮大
五年来,武进全力以赴稳增长、抓投入、促转型、优结构,综合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近1300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中稳居第一方阵。
产业发展质效有力跃升。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2000家,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达40.8%,十大产业链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迈上700亿元大关,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认定数位居全省县(区)级首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农业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区)。
项目集聚效应全面彰显。武进全力攻坚重大项目,五年累计招引超100亿元项目7个、世界500强企业超20家,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一名。石墨烯产业形成14项全球首创成果,集聚全省80%的石墨烯龙头企业;机器人产业领跑全国,每4台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武进造”;理想汽车跻身全球汽车公司市值前二十强。中天钢铁捧回“中国工业大奖”,瑞声光学、中车戚研所、新誉集团等10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新纶科技、百佳年代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平台承载能级勇攀新高。武进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五年跃升20位,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县(区)国家高新区之首,“一车一人一芯”产业名片特色彰显。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在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列第6位,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排名全国第一。中以常州创新园移址扩容提级,在全国中以合作领域保持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三个领先”。绿建区发展步伐加快,由工信部授牌成立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获批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首批绿色城区示范区。武进高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苏澳合作园区被纳入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日益迸发
武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激活力、挖潜力、增动力。每年精心谋划、统筹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开创12项“全国率先”,实现土地增值收益36亿元。第二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任务通过验收,水稻收入保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
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978家,累计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58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超54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54%。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创新生态有效营造,打响“非武不栖、进无止境”人才周品牌,建成全市首个国际人才社区,龙城金谷南区集聚金融、类金融机构超300家。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排名全国第五、江苏第一,获国务院表彰,武进名列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第一名。
开放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46个,比“十二五”期间增长229%,中方协议投资额4.3亿美元,同比增长734%。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全区实际到账外资五年超39亿美元,对外贸易年进出口总额近8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35%。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参与发起创建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拿下全国首张长三角联盟双创券。积极拥抱资本市场,上市企业五年增加25家,累计达42家,资本市场“武进板块”不断壮大。
生态优先、统筹协调,城乡发展齐头并进
生态环境展示新形象。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85家,清淤河道940公里,实施钢铁、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PM2.5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了31.5%,三条入太河道水质均达到三类,省级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碧水蓝天绿地逐渐成为武进新常态。生态工程稳步推进,五年新建污水主、支管网747.5公里,新增绿色建筑近2000万平方米。创成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荣膺中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二名,并成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
城市建设焕发新面貌。空间布局更加科学,一大批重大城市功能配套在西太湖等重点区域落地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框架全面拉开,五年公路总里程增长150公里,打响“至善吾径”农路品牌。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新沟河、永安河工程全面竣工。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淹南片区、长沟河片区更新工作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完成27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达76万平方米,惠及6000多户居民。“精品街道”示范创建全面推开,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进入全市第一方阵,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位列全省前列。
美丽乡村绘就新画卷。全面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3+N”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农村产权交易额位居全省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成果获全省第一等次。创新实施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实现全区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农村天然气覆盖率已达85%。雪堰镇创成国家园林城镇,城西回民村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6家单位获批江苏省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9家单位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乡村正在加速构建。
以民为本、人民至上,民生福祉不断增加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近八成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武进荣获中国最关爱民生县(区)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6万元,累计增长近50%;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100%,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慈善救助、光彩事业、阳光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公共服务内涵全面提升。创新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形式,每年确定、推进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五年累计完成民生项目123个。教育均等化步伐加快,新建、改扩建52所学校,累计新增学位2.8万个。创新推出村级医疗卫生人才“区管镇用”机制,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床位增加到5.4张,国家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市民艺术节、西太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理成效更加显著。围绕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大力推进平安武进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维稳、互联网金融、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积分入学、平安卡工程、民生茶社、社会治理视频云等创新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首创“四梁八柱”网格化集成管理、群租房安全管理“武进模式”。群众安全感达99.33%,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
展望五年
擘画宏图:敢为人先又续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武进将在“把握新格局”中乘势而上,努力在“融入长三角”中增创优势,在“瞄准现代化”中担当作为,在“彰显高品质”中勇创一流,以更多“第一唯一”,争当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在全国百强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力争增加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65亿元,上市企业数达到70家以上。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4%。环滆湖地区规划建设高质量推进,新城市中心初具规模。绿色发展成为鲜明特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社会救济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平安武进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安全发展观有效贯彻,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大幅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今后五年,武进工作的战略重点是:“1+6”。“1”就是一个主题:高标准打造“一区一城”,全方位争创“第一唯一”。“6”就是要打造六个“一流”:
科技赋能的一流创新平台。厚植产业创新优势、创新策源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把武进建设成为吸引人才、集聚资源、融通内外的“产业创新策源地”。力争到2025年,创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50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8件,企业作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作用显著提升。
实力强劲的一流产业集群。深耕实体经济,坚持“链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不断迈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到“十四五”末,力争打造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突破50%。
引领时代的一流人才队伍。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做到“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着力打造勇立潮头的企业家、术业专攻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和担当奋进的干部人才“三支队伍”,让各路英才在武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活力迸发、竞相奔腾。
灵秀至美的一流生态品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统领,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筑牢“美丽武进”、全域旅游、宜居宜业的自然生态底色,努力让大气和谐、天蓝水秀的一流生态品质成为武进的靓丽标签。
亲商富商的一流营商环境。全力争创新时代“两个健康”全国试点区,探索“亲”“清”政商关系“武进模式”,跻身全省“营商环境便利度”第一方阵,把我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信誉最好、回报最多”的创新创业乐园。
幸福和谐的一流人居感受。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根据上述目标和战略重点,武进将争先奋进再出发,全力开拓“六个新局面”:
一是释放“双招双引”领跑动能,开拓创新发展新局面。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奔跑计划”,加快构建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的“双招双引”武进模式,全面增强以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竞争新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释放改革创新动能。
二是擦亮“现代智造”产业名片,开拓产业跃升新局面。坚持“以智为先、以造为基、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全面落实《推进智造名城主引擎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夯实先进制造产业基础,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力,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建设再突破,园区发展再提升,产业集群再发力,“两业”融合再深化。
三是绘就“绿色低碳”美丽画卷,开拓生态文明新局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武进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展现武进担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生态制度体系。
四是打造“最美湖湾城”特色品牌,开拓城乡融合新局面。对照“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最美湖湾城”的目标愿景,以全域美丽为引领、城乡融合为目标、区镇联动为路径,全力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建设有机互动、城乡生产合理分工的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深化组团融合发展,彰显镇域特色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五是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引领,开拓民生幸福新局面。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主动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争先姿态,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将越来越多的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围绕“民富”提升增收渠道,围绕“民安”提升保障水平,围绕“民享”提升公共服务,围绕“民乐”提升文体内涵。
六是夯实“安全稳定”社会根基,开拓社会治理新局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聚焦全市“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武进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城市治理智慧化,坚持基层管理网格化,坚持平安建设长效化,坚持应急处突制度化。
又一幅次第展开、震撼人心的宏伟蓝图,又一个孕育希望、充满挑战的崭新征程。
武进将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围绕全市“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高标准打造“一区一城”,全方位争创“第一唯一”,为争做全市智造名城主引擎,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