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盐城市亭湖区:农民也有了工资卡

来源:亭湖报 日期: 2021-09-23

5月16日晌午时分,记者来到坐落于亭湖区便仓镇金陈村的爱华无公害果蔬基地,顿时感到满目的盎然生机扑面而来:一座座硕大的现代化大棚西瓜地里,四处绵延的瓜蔓间,一个个浑圆饱满、光滑细腻的西瓜氤氲着甘甜的气息,等待着瓜农前来采摘。20多位瓜农正在瓜田里紧张忙碌着,不一会儿,身边的20多个篓子里就装满了新鲜欲滴的西瓜。

金陈村“农民”卞龙英就是众多瓜农中的一位。这位54岁的普通农家妇女,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勤劳敦厚的气质,黑红的面庞上挂着淳朴的笑意,额头、鼻尖上沁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她动作娴熟地分开瓜蔓和瓜叶,又轻柔地将成熟的西瓜采摘下来,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在这里料理西瓜的都是本村的‘农民’吗?”记者问卞龙英,没想到她风趣地纠正道:“我们现在是‘工人’了,每个月都定时拿工资呢。”说着还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工资卡,“我今天早上刚从银行里拿了工资,可方便呢。”

“你在这里‘上班’多长时间了呀?”记者笑着与卞龙英攀谈起来。“3年多了,自从家里的5亩土地被流转后,我就成了这里的‘工人’。”谈到“上班”,卞龙英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她从临近的步凤镇(时为步凤乡)嫁到金陈村,当时农村刚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日子比以前有了些好转,但人多地少的矛盾仍然存在,她婆家大小6、7口人,守着几亩责任田,种些稻麦,长些传统蔬菜,虽然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离富裕和小康还有很大的距离。“那时觉得,如果田里能长些更‘值钱’的东西,那么土地的‘含金量’就会提高,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红火。”

“所幸的是我赶上了好时候。”卞龙英没想到自己的梦想正慢慢地变为现实: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里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引导村民们从种植传统农作物向种植经济农作物转变,部分农家建起了蔬菜大棚,成为头一批在泥土里“刨金挖银”的“示范户”。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全村蔬菜大棚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最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效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及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土地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村里大力引进、发展高效农业项目,既让乡亲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又让大伙儿的生活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卞龙英指着眼前鳞次栉比的一排排大棚,幸福之感溢于言表,“基地还经常组织我们参加技术培训,并对技术精湛的人员给予额外奖励,还准备评定‘级别工’呢。”“你们的收入比之前单家单户种田‘上翻’了不少吧?”记者问道。“其实,流转土地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腰包鼓得更快了。”谈到收入,卞龙英显得更为开心,她扳着指头与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的责任田以前自个儿种植,刨去各项成本每亩只有1000多元的收益,而流转后不仅每亩地每年有1200元‘租金’收益,在基地上班每年还有3万多元工资,算下来硬比流转前净增年收入3万多元!”“看着工资卡上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过着不比城里人差的日子,我们打心眼里感到越来越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卞龙英的笑容在初夏的阳光下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