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丨刘素兵:摘下“穷帽”靠双手 养蟹蹚出致富路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1-26
10月23日下午,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新集镇长春村脱贫户刘素兵承包的海龙养殖场内,一只只个大肉鲜的螃蟹正在地笼里攀爬。从昔日村里的贫困户,到如今的致富能手,刘素兵用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坚定行走在小康路上。
政策兜底,鼓足干劲“摘穷帽”
很多农村贫困家庭都是因病致贫,刘素兵家就是这样。刘素兵的妻子梅从香在怀孕期间被检查出肾炎,孩子在一周岁时被诊断出患了脑瘫。一家人带着孩子多地奔走治病,花了十几万元,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孩子。2010年,梅从香的病从肾炎发展成了尿毒症,让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幸运的是,村里了解刘素兵家里的情况后,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妻子看病就医有了保障,并利用镇紫竹爱心基金,对其进行大病二次报销。除三保五助各项政策外,还免费帮其签约家庭医生。
“我是个农家宴厨师,一个月最多能挣4500元。我老婆这个病,如果不报销,一年大概要花10万元,现在自己只要花两三万元,这让我看到脱贫的希望。”刘素兵说。
靠自己当厨师和老母亲种田,可以勉强维持住家庭的运转,但刘素兵不甘心,他想摘掉贫困户这个“穷帽”。当他了解到螃蟹养殖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前景后,脑海里冒出了养殖螃蟹的想法。
坚守初心,变身河蟹“养殖达人”
“我养殖螃蟹,政府给我帮了大忙。”刘素兵笑着说,他把想法告诉了帮扶干部。2016年,村里商议后,同意让刘素兵低价租用周边的半荒洼地进行养殖,没有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同年,刘素兵与合伙人投入60万元承包了80亩左右的土地,整理出3个塘,开始进行养殖螃蟹。
养殖螃蟹,技术是关键。刘素兵与合伙人由于没有经验,前两年亏了十几万元,合伙人陆续都离开了,只有刘素兵依然选择坚持。
在家人的支持下,刘素兵赴宜兴、金坛学习河蟹养殖技术,继续借钱买制氧、冷藏等设备,来解决河蟹销售过程中的存活率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他逐渐掌握了“清好塘、肥好水、放好种、投好饵、调好水、防好病”的养蟹诀窍。如今的刘素兵,说起养蟹头头是道。
凭着这股干劲,刘素兵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最终实现脱贫。现在,提到刘素兵,长春村的村民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一夸:“现在我们都喊刘老板,因为他不仅自己脱贫了,还把养蟹经验教给大家,带着大家一起致富,真是好样的!”
2019年,刘素兵的海龙养殖场每个塘能产100多斤螃蟹,养蟹年收入达到10万多元。
正当一家人的生活迎来好转时,今年3月份,刘素兵69岁的父亲刘茂海又被查出得了肺癌。刘素兵感激地说:“父亲治病,一个疗程2万多元,一共化疗了5次,花了10万多元把病情控制住了。除去新农保报销,自己自费了2万多元,另外镇里的紫竹爱心基金还给我们进行了二次报销。”
最让刘素兵忧心的是,今年疫情造成螃蟹市场需求低迷。往年,刘素兵将螃蟹拉到扬州水产批发市场,立马会被抢购一空。今年同等品质的螃蟹只有降价才能被收购。近日,新集镇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刘素兵的困境,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帮助刘素兵推销螃蟹,为他解决了部分销售问题。
刘素兵说:“今年形势不好,但我的养殖场至少能收个万把斤螃蟹。我相信,只要肯奋斗,一定能拼出幸福来的。”
刘素兵通过双手脱贫致富,正是新集镇长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缩影。
脱贫攻坚战役中,新集镇鼓励当地群众利用身边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经济林木种植等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扶贫干部因户施策,贫困户激活自身“造血”功能,勤劳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