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全面小康|扬州江都:科学识才精准引才多元揽才打造“纳才”强磁场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09-18

扬州江都一季度项目建设迎来“开门红”:48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169.2亿元;36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0.4亿元;到账外资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25%。4月份,“4·17”视频签约等线上签约活动举办,项目总投资达344亿元。

高位开局,更要釜底加薪。这个“薪”,就是人才,关乎江都可持续发展的点睛之笔。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江都区委副书记、区长朱莉莉说,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近年来,江都区科学识才、精准引才、多元揽才,从实用技术技能人才到专业人才,从创新人才到领军人才,多元丰富的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同频共振,龙川大地上涌动着“让菁英都爱来”的热潮,为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汇聚起了澎湃动力。

江都高新区

从一个idea到进军IPO

营造高层次人才“都想来”的圆梦沃土

【故事】

这两天,江都经济开发区扬州托友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为6月份正式投产做最后冲刺准备。作为苏南整厂迁移项目,2020年托友机器人夺得江都区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当地政府600万元股权资金、2000平方米厂房三年免租金等多项政策扶持。

江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盛维林说,托友机器人舍弃苏南落户江都,就是冲着江都区精心培育的机器人产业,“我相信,托友骑着‘自行车’来,不出三五年,必定会开上‘宝马车’,做成江都机器人产业的‘瞪羚’,甚至是‘独角兽’!”

江都区的机器人产业“初长成”,还要从一个idea说起。

2019年初,经由第三方公司引荐,德屹智能科技(扬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念皓来到江都经济开发区。

邓念皓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此前在上海德企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2015年,他创业成立上海戴屹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邓念皓的,是江都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

“江都地处京沪高速、宁启铁路、连淮扬镇高铁的交会处,还是长江、运河和淮河的交汇点,这里的工业基础较好,是机器人制造技术和应用的福地。”邓念皓毫不掩饰他的“机器人进军苏皖制造领域的idea”。

两年过去了,德屹智能科技(扬州)有限公司车间呈现出机器人作业的盛景:一台3米多高的打磨机器人,一旁是切割、震砂等工作台,工作人员输入指令后,机器人顶部抓手(夹具)从旁边输送带上抓取一个工件,旋转倾斜后,伸到切割工作台加工。

对于他的机器人,邓念皓很自豪:常规工业机器人能进行搬运等操作,代替简单人工劳动,而德屹智能科技出品的打磨机器人“心灵手巧”,打磨精度是人工的30倍。比如,一般人工打磨精度为3毫米,这台机器人打磨精度能达到0.1毫米。

德屹智能科技,就像一处高端制造业的强磁场,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近两年来,德屹智能科技拉动13家相关企业落户江都。

扬州新米思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德屹智能科技的上游企业,专业从事机器人平衡底座生产。2019年底,该公司尾随德屹智能科技而来。新米思米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秦贵禾说:“我们的产品正好给德屹智能科技配套。邓总推开窗户喊一嗓子,我们就把平衡底座送过去,省了中间运输环节,成本拉低了,对双方来说,是共赢。”

“因为有了邓总一个idea,江都区崛起了一个机器人产业。”江都区工信局局长李更新表示,近两年来,德屹智能科技成长迅猛,崭露出行业独角兽的潜质。因它而来的企业群,产值规模已近10亿元。一批发展潜力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正进军资本市场,为在海内外IPO做准备。

【纵深】

从idea到IPO,一个个创新创业的金点子,孵化成一家家“潜力股”企业,形成一片产业森林,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土壤、阳光和雨露。江都区正在成为企业家放心创业、安居乐业的乐土。

“为了缩短企业孵化周期,江都区为招引来的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厂房,三年免租。”江都区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樊洪喜表示,江都区培育企业很用心,既做企业的房东,又成为企业的股东。除了为招引至江都的企业提供厂房和税收普惠性支持外,江都区还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股权支持、提供全程招聘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履行纳税义务后,政府股权保底退出。

“供厂房、给资金、帮招才、创品牌、助上市的成长伴随计划,用非常举措温暖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盛维林说,江都区就是要营造一切先进资本和技术“都想来”的温床,让企业家在江都投得舒心、投得放心。

近年来,江都区为助力产才深度融合,已连续举办两届“江都杯”创业大赛,高层次人才登台打擂,获奖项目落户江都;借赛招商引才,连续举办两届创业大赛共产生19个获奖项目。截至目前,第一届9个项目已全部产业化,第二届10个项目已注册6个。

平均一个月招来40名大学生

“真金白银”植下一片“人才森林”

【故事】

5月7日上午,在江都经济开发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船舶设计员刘俊的手机上收到了两条银行短信通知。一条是工资到账信息,一条是“江都人才卡”的补贴资金到账信息。刘俊笑着说:“在江都工作,每个月除了领正常工资,还能收到江都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发放的2000元人才补贴。”刘俊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轮机工程专业。2020年9月,扬州中远海运在南通举行了专场招聘会。在现场,刘俊被江都区组织部的人才政策给吸引住了:“高校本科生到江都制造领域工作,区财政三年共补贴5万元,硕士研究生补贴10万元。”

与家人商量后,2020年10月,刘俊一头奔向江都。

劳动合同正式签订后不久,人事部门就梳理出了刘俊的毕业院校、学位证书等信息,确认了他的学历,给他发放“江都人才卡”。因为是硕士学位,刘俊每个月能收到2000元的补贴。

补贴优厚,交通便利,虽然来到江都才7个月,刘俊已打算在江都安家。“江都的医疗、教育资源非常丰厚,以后的小家肯定能幸福。”刘俊对未来的小日子满怀憧憬。

外乡人才要输入,本地人才更要留下。江都区还对接“双一流”工科类高校,邀请江都籍高校老师宣介江都的人才政策,吸引江都籍毕业生回家乡创业、就业。

“90后”包江生,江都大桥人,202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成为长青农化的一名设备管理员。除了公司的工资,每月他还可以领到1000元的区级人才补贴。

【纵深】

“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用“真金白银”支持人才“都来创”,江都区诚意满满。

“2018年,我们开始试行人才补贴事项。2019年,印发了‘人才奖励激励实施细则’,制度化、系统化对人才进行补贴。”盛维林介绍,在江都制造业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办理“江都人才卡”,本科生每月给予1000元奖励,满三年一次性补足至5万元;硕士生每月给予2000元奖励,满三年一次性补足至10万元;博士生每月给予3000元奖励,满三年一次性补足至30万元。

自2018年试行以来,江都区已累计发放近4000万元人才补贴。盛维林介绍说,目前平均每个月有40名高校毕业生申领“江都人才卡”,这说明江都区每月新增40名大学生人才。40个、80个、120个……依照这种节奏下去,江都“人才森林”必将形成大气候。

人才不问出身不唯学历

树立“有用即人才”新人才观

【故事】

今年4月,捧回202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电气技术带头人”年度人物的荣誉证书,顾春勇再次成为工人中的骄傲。

顾春勇,江苏华伦化工首席技师、“龙川工匠”、扬州大工匠、江苏省第五期“333人才工程”技术带头人。谁能想到,“首席”的起点,其实很低。

1991年,顾春勇高中毕业进厂,负责烧锅炉。上班的时候,他经常观察锅炉开关控制、气体进出的规律。不久,他就注意到,因为自动化程度太低,锅炉在鼓风时经常出现火苗外溢的情况。揣摩了两天,顾春勇大胆向厂里提出了锅炉启动电路的改良方案。烧炉工的建议被公司采纳,迅速在厂里炸开了锅。

1992年,顾春勇参加成人高考,顺利考入了江苏化工学院,学习化工机械设备自动化。“第一年是一边上班一边上学,领导看我学习专心,决定由公司出资让我在学校全日制学习两年。”说起自己的求学路,顾春勇很自豪:“我是由公司出资去深造的第一人!”

“对人才怎么看?不问出身,问贡献;不问学历,问能力;不问资历,问思想。”江苏华伦化工董事长吴义彪说,我们做企业的,不能让人才引进中的“陈规陋习”成为限制或束缚创新的“紧箍咒”。对一个企业主而言,慧眼识才,必须不唯年龄、文凭、论文、职称、资历,“有用即是人才”。

【纵深】

“以前,我们追求的是‘但为所用,不求所有’的柔性引才政策。后来发现这种模式落伍了,人才与江都的黏性不强。现在我们追求‘既要所用,更要所有’。”盛维林表示,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人才,我们问“东家”(企业主)、问“高薪”(薪酬待遇)、问“专家”(业界专业人士)、问“大家”(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不问学历、不问出身,“有用即人才”。

“你说,企业家肯开出50万元年薪,即使这个人学历不高,能不算人才吗?一个匠人、一位技师,在乡野里培育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能不算人才吗?”盛维林深有感触,江都区要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既需要院士、博士、硕士,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家、专业技师、乡土人才,在江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大放光芒。

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落户,江都区放眼全球,先后在伦敦、法兰克福成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招引国际顶尖人才。目前,江都区引进的全职外籍专家有近50人。在西安、哈尔滨设立人才工作站,紧盯西北、东北工科类名校,挖掘本地产业和企业需要的实用高端人才。

江都区还通过评选“龙川工匠”、打造江都名师工作室,让车间一线工人成为人才,把本科生培养成人才,把能工巧匠锻炼成人才,给补贴、给平台、给政策,为各类人才竞相涌现铺设了一条成长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