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个“先富带后富”的明星村——探解张家港善港村“小康实践”新模式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8-27
编者按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苏州各地勇担使命,奋力拼搏,创造出辉煌成就,贡献了苏州力量。苏州市社科联与苏州日报联合组织“社科专家看一线”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总结经验做法,提炼内涵特色,展示全面小康实践中的苏州风采。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中共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善港村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全面总结苏州小康村的实践经验方面,“善港实践”引起了各方面的瞩目,这块全国“先进集体”牌子的分量很重。不久前,苏州市社科联专门组织调研组,邀请多名专家走进善港村对“善港模式”进行深入调研和总结。
“领头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当调研组走进善港村,村里的村民和相关领导都提到了村党委书记葛剑锋——正是在葛剑锋的带领下,全村创出了一个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小康之路”,把善港村建成“生态环境示范化、田园乡村特色化、富民模式标准化”的富裕村。 2012年,善港村与3个村合并成“新善港村”,在葛剑锋的带领下,通过建造高标准工业集中区、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善港村级可用财力上演了3年翻两番的高标准“逆袭”,2019年村可用财力达到2500万元。近年来,善港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民生实事工程,让村民在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同时,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善港“善治”激发发展内驱力
调研组专家来到善港村的村民“议事厅”,讲解员介绍了善港村探索村民自治的过程。近年来,面对农村治理结构、治理对象的新情况新变化,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组织设置科学化、村务管理规范化、村民自治高效化、德治法治一体化”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十多项荣誉。 善港村村委通过上门召集、交流座谈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本村事务、履行政治权利的热情。在2015年召开的村民大会上通过了善港村第一部村民“小宪法”——《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从此有章可循。全村通过村民海选、村党委审核、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由15名代表组成的村民议事会,严格按照“阳光议事六步法”,扎实履行议事员参与村务管理、民主议事协商、收集民情民意等具体职责,“由民作主”自此成为现实。此外,善港村以制度建设推动乡村治理常态化,还细化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村规民约》。为了划清村级权利边界,还先后出台《村委会履职清单》《村民议事会议事清单》《村委会协助政府工作清单》三份“微权利清单”。村党委统筹领导,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随着“1+4”组织架构的持续完善,多元主体融合共治的格局基本形成,更好激发了发展的内驱力。
发展现代农业带领村民致富
善港村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什么?随后,专家组来到农业产业园,善港村党委副书记徐国忠介绍说,几年来,善港村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生态农业,现集聚各类内外资企业140家,建设4000亩生态农业基地,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试点村,村级收入实现翻两番,工业总产值超21亿元,合作社年分红额超千万元,四村同步脱贫奔小康。 善港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也是一条探索之路。讲解员介绍说,村里提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时也遇到一定的阻力,但他们邀请了著名农业专家赵亚夫担任首席顾问,建有可追溯蔬菜、有机水稻和有机瓜果等九大生产基地,建成冬暖式大棚160余个,先后获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10余个,并在新疆、陕西、湖北等地建有玉枣、山地苹果等种植基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和收益渠道。专家们对善港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深表肯定,认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就是最好的创新,也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脱贫攻坚探索“整村帮扶”
最后,调研组来到“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对这所办在一个村里的学院非常感兴趣。学院的负责人告诉专家,多年来,善港村和陕西方塔村、侯沟门村,贵州高峰村,湖北杨柳沟村,江西沃壤村等省内外6个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积极探索“整村帮扶”新路径。 2018年以来,善港村与高峰村签订“整村帮扶”协议,葛剑锋书记在总结过去5个贫困村帮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推进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五位立体”的整村帮扶模式。在善港村的全面帮助下,高峰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3月的35.4%下降到3%以下。为了将“整村帮扶”的经验产生更好的辐射效应,2018年3月,善港村建立农村干部学院,把经验带给更多贫困村的干部。同年9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正式批复同意善港农村干部学院为“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善港)培育基地”;2019年9月,善港农村干部学院挂牌江苏省党支部书记学院农村分院。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培训10000余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先富带后富,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的“小康实践”,已树立了一个新标杆。专家们表示,善港村发展启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专家观点
党建引领善港全面小康路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孔川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是善港村在全面小康路上取得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和荣誉。善港村在村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善作善为,以党建活力激发小康动力,把党性融入致富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区域示范性的善港小康路。 党建活力激发小康动力。从一个贫穷村到闻名的小康村,从一个村富到带动结对村一起富,善港小康路的动力源于哪里?善港人的答案就是党建活力。村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组织力,党组织坚强有力,有效激发了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党性融入致富小康路。善港村党员把党性融入致富小康路,在带领群众奔小康中锤炼党性,坚定党性。党性强不强,要看致富小康本领高不高。善港村的实践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挖掘治理之“善” 树立自治新典范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 宋言奇
善港村村如其名,“善”字先行,“善”为本源。善港村的“善”体现在多个维度,如生态之善、治理之善、文化之善、民风之善、扶贫之善等。在诸多“善”中,治理之善是基础与核心,决定着其他“善”的高度与深度。善港村的治理之善积淀深厚:推出包括“善福康”项目在内的多项福利措施,惠民生促发展;开设村民议事会,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注重党建引领,加强制度创新,形成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新格局。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善港村应进一步深挖“治理之善”,提升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推动居民互助与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创新村民自治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村民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社区“痛点”问题以及村民需求为着力点,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典范。
走向共同富裕需要更多带头人
张家港市委党校副校长 魏欣
善港村本来也是贫困村,它的村容村貌也不是特别好,只能算一般。但是在这两年却成为全国有名的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典型村。它的奥秘是什么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个好书记带领村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一个好村庄帮扶全国多个村走向共同富裕,一个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更多人带领大家迈向富裕小康路。 善港村书记葛剑锋本来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自己的企业办得很好,但是他心里惦记着整个村民的共同富裕,惦记着作为城郊村的家乡怎么变得更加美好。因此,他毅然返乡担任了村书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到了把善港村带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村民共同富裕之后,葛书记又和善港村干部一起把目光看向了全国,在全国先后结对了六个贫困村,并且采取整村帮扶的形式让六个贫困村先后脱贫致富奔向了小康,他的思想境界和担当奉献精神特别值得学习。
档案里的“善港故事”见证幸福小康路
张家港市档案馆副馆长 孙静
“善港模式”以强村富民的精彩实践演绎了一个村庄的发展传奇,也讲述着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致富的点点滴滴。档案作为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见证了善港村的完美嬗变,承载了其小康路上的非凡历程。一直以来,善港村不断推进民主自治建档、民生实事建档、民间文化建档,让档案成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围绕重大决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建档,让基层履职、村级权力等在阳光下运行;围绕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劳动就业等建档,聚焦民生福祉,践行共享理念,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围绕民间文化建档,勇扛“文化大旗”,讲好档案里的善港故事,以文明乡风涵养基层善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满足百姓有尊严、更体面、高质量的生活。
苏报记者 马玉林 王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