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射阳:“第一书记”的淬火之炼 ——来自富民强村帮促队的“海河故事”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6-23
于宇(右一)在养羊基地。 供图 张伟 徐红敏 张婉莹
李海昌(右二)查看菊苗长势。 供图 张伟 徐红敏 张婉莹
杨恒桥(右二)走访低收入户。 供图 张伟 徐红敏 张婉莹
何永红(右二)在农户家了解小麦收获情况。 供图 张伟 徐红敏 张婉莹
6月20日清晨8点,射阳县海河镇。
36岁的于宇从镇政府宿舍出来,便急切地往川彭村赶。田野里,夏麦归仓,禾苗翠绿。山羊养殖基地,3月初抱回的260只小羊已增重20多斤。每天,于宇都会来看看撒欢的羊群。
和于宇一同出发的还有李海昌、何永红、杨恒桥。每天,4人从镇政府去往不同的村庄。他们来自盐城市相关单位和部门,“盐城市委驻射阳县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是他们共同的身份。
百里河道穿镇而过,从这里奔流入海,海河因此得名。位于射阳县西部的海河镇与建湖、阜宁、滨海三县交界,是射阳面积第一大镇,全镇28个村(居),11万人口。
曾经,海河镇的川彭、巨星、同丰、小沙等村,因交通闭塞、产业贫瘠而成为“小散弱”的薄弱村。脱贫攻坚让这些村摘帽出列,但踏上乡村振兴的道路,它们仍需外力“推一把”。于是,去年4月12日,于宇他们来了。
一年多时间,“第一书记”们为薄弱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夏至前夕,记者走进射阳,倾听“第一书记”淬火之炼的“海河故事”。
驻村压力有多大
于宇从未想过,这辈子会跟农民和土地打交道。
2020年底,由部队转业的于宇成为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名法警。从部队到地方有个适应期,领导说:正好有个锻炼的机会。
下乡第一次工作例会,射阳县委副书记、帮促工作队队长葛兆建要求大家“吃住在镇,工作在村,工作日不得擅自离开射阳”。第二天,于宇前脚进村,葛兆建后脚就到。
“任务重,管得还严,这次动真格?”于宇把队里考核指标发回单位,老帮促队员说。“来了之后,我要拿三年帮促方案。”这个方案,于宇琢磨了3个月。
走进同丰村村部,会议室里是破旧的长条桌椅。“镇计生办淘汰的,被我们拖回来。”时任同丰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华说。一块彩色塑料膜把会议室隔成两间,前半间开会,后半间堆农资。第一书记何永红的办公室里,桌子脱了皮,空调制冷不制暖。
然而,让来自盐城市教育局的何永红最忐忑的,还是工作上的“无力感”。
“对三农工作零基础,前两三个月,基本摸不着头脑。”
“刚下村走访时,群众并不上心,看眼神就懂。”
不过,让何永红欣慰的是,村“两委”班子10个人,平均年龄49岁,“接触下来,大家都想干事,这就是战斗力!”
去年9月,经过调研,杨恒桥提出发展养羊产业的想法,得到小沙村干群支持。村里花10多万元盘下两间旧房,改建羊圈,又拿出15万元买回136只羊。
“小羊抱回当天就开始流鼻涕,打疫苗,抽血化验,波折不断。”杨恒桥每天守在羊圈旁,“公家的钱要当钱,投下去的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口上。”
“去年,小沙村在全镇28个村(居)的综合奖考评中,从倒数第一进入第15名。”没能进前十,后方单位让杨恒桥写情况说明,老杨心里憋屈,尽管大伙安慰他,这成绩已很不错了,但老杨暗下决心:短板在哪就补哪,拼个两三年,我就不信小沙村不行。今年正月初六,老杨就从盐城市区家中赶到村里,主动要求值班。
“市里派我们下来驻村,是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队帮促的射阳10个村,都是盐城经济薄弱村,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村打好乡村振兴的开局之战。”葛兆建说。
好产业如何选
城乡的巨大反差,深深刺痛“第一书记”们的心,也鞭策着他们绞尽脑汁想办法、找路子。
村集体之所以贫弱,关键是没有来钱的地方。虽脱了贫,但“造血”功能还很弱。村“两委”班子求发展想干事,又苦于找不到发力点。产业,成为“第一书记”上任后遇到的普遍难题。
什么产业最适合?晚上,4人围坐,聊自己村里的情况,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启发。
“发展工业没厂房,招商难度大。从农业生产来说,种植业比养殖业风险小,养殖业比渔业风险又小些。养殖业中养羊相对稳定,比起养猪养鸡污染也少,而我们村党总支副书记唐正龙家就养羊多年,有经验。”于宇提出建基地养羊,大家觉得行,这也给杨恒桥以启迪,通过买闲置旧房改建羊圈,最终,养羊的想法在小沙村率先破题。
与小沙村不同,川彭村选择建基地养羊。“养羊嘛!多难的事?”于宇没想到,建养殖基地要找建设用地。他和村党总支书记张怀童在村里转了一个月,发现居民区、停车场、屠宰场附近都不合适。“话放出去了,要不是村里有处待拆的老房流转出3亩地,还真收不了场。”
“地有了,谁来设计羊圈?”让于宇挠头的事接踵而来,“设计羊圈的可不如设计大楼的好找!有资质的公司设计的多为工业厂房,能画出羊圈的单位又盖不了章。最后还是请懂行的人与设计公司联手,才算完成。”选地、设计走了弯路,但也锻炼了于宇的工作能力,“坐办公室,哪能学到这些?”
同样的成就感,也在李海昌心中充盈。
夏日雨后,巨星村农户房前屋后,刚种下的菊花苗嫩叶肥绿,成团成簇。
射阳,菊花种植大县,海河镇1000多亩菊花,多种植于农户家门口的次高地上。种菊用工多,相较于集体种植,以家庭为主更合适。
巨星村231户种菊300亩,去年亩均收益8000元至1.3万元不等。“差价都让收购的商贩赚走了,不如村里自己干,让菊农得实惠。”携手射阳国投和鹤乡菊海,李海昌组织村里成立合作社。
“有村委会当经纪人,定点收购,价格也比小贩高,我们还有啥不放心?”菊农张中华说。
薄弱村正悄然向特色村转变。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们用活后方资源,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田头开展农技培训。去年菊花种植培训现场,大伙举手提问积极性高涨。
同丰村把发力点投向塘口。
“100亩鱼塘原来租给个人,村里每年得租金8000元,租期10年。今年到期,何书记四处找合作,最终与射阳国投公司签下渔光互补项目,对方投资3000万元,村里每年保底收入12万元,而且每年递增,合作期限20年。” 掰着手指,徐华感慨,“过去十年赶不上现在一年的收入,这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景也好。”
“上面光伏电板,下面养鱼种芡实,渔光互补、种养混合。”站在塘口,何永红比划着产业蓝图,“跑半年,谈六七家单位,项目落地,心里的石头才放下。”
“海河是农业大镇,25万亩耕地中稻麦种植面积19万亩。”海河镇副镇长陈乾峰说,农村经营主体正逐步从小户向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国有公司集中。发展产业,农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在土地上谋钱,是村集体亟需补上的一堂课。
为此,海河镇提出,有能力的村集体自种500亩,种不了的流转出至少1500亩给大户。按相关规定,村集体可向大户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
“市场风险大、回报不高的项目,我们都放弃。我们要选的是各村可复制的农业项目,不是大项目,是只有二三十万元的小项目,但同样可做大。”射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帮促工作队副队长韩林正说,这4个村在产业选择上,为其他村提供了借鉴。“找出薄弱村可复制的普遍经验,带动富民强村,这是帮促成功的关键。”
去年镇里对28个村(居)进行综合奖考评,川彭村从第五跻身第三、巨星村从第十八进到第七、同丰村从第七升到第六、小沙村从倒数第一挤到第十五名。
帮促资金哪儿来
手中没米,唤鸡不灵。于宇清楚,要干成事,离不开资金支撑。
从刚开始上门抹不开面子,到厚着脸皮敲门拜访,话题最终还得落到“钱”上。于宇坦言:“也不是不给,就是拖着难到位,但项目不等人,几万块钱对村里发展来说,是等米下锅。”有一次,后方单位被盯急了,说钱的事已上党委会研究,于宇提出复印会议记录,对方一愣:你这村干部,这么较真!
“第一书记”的优势在政策熟、信息广、思路宽。
小沙村是镇里最小的村,没有资金资产资源,2018年至2020年,勉强完成18万元增收任务。村党总支书记邹德忠说:“再穷也不过欠债的日子。”
致富靠项目,项目靠资金。相比于宇,杨恒桥方法更多:上门跑,找老乡,拉感情。跑第四趟时,一家后方单位不仅按要求拿出10万元,还多给了5万元。杨恒桥把一家金融机构的领导请到村里,看到村里发展之难,对方主动提出,除要求的10万元外,再加15万元。小沙村最先把养羊项目搞起来,工作队奖励21万元。杨恒桥说,“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如今,小沙村集体账上有81万元,邹德忠笑言:“有这笔钱,能干成的事多了!”
帮促,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位帮促队员的背后,除派出单位,还有两三个出钱出力的部门和单位,如何结合这些资源做好帮促工作,同样考验着队员们的智慧。
“何书记点子好,与教育系统对接,用实打实的消费帮促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徐华说。盐城市教育局发文市直各学校,支持消费扶贫。“去年中秋、春节前,同丰村的大米、小榨豆油等销往盐城市直教育系统,村里增收近30万元。”
“2020年,村集体收入只有18.9万元,上面还有应付款,村里用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今年,除帮促资金66万元外,账上还有33万元。” 第一次“有了钱”,徐华说,村干部们都长舒一口气,腰杆挺直了。
内生动力咋激发
“内生动力咋激发?”于宇说,只有推开农家门、蹲在田埂上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村里先养羊,等成功后,再为有意愿养的农户提供技术,安排低收入户过来就业,对想养又不会养的村民,他们买羊苗村里代养。”于宇说,战斗力不能光靠威信,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村里有能力挣钱,集体能增收,群众得实惠能致富,那么,大家自然信任村干部。
“前面是射阳河,再走两公里就是滨海县城,太偏。”同丰村村部距离海河镇21.5公里,徐华说,开车35分钟,每天两个来回86公里。“何书记一个月光油费就自掏两千多块,贴钱做事。消费扶贫那阵,他8天加了6箱油。”
“老何在我们心里烧了一团火啊!”去年中秋消费帮促最忙时,要把村里大米及时送到学校去,何永红肾结石疼得直冒汗。“先用卡车把大米拉到白马物流园,再开小车驳进市区,最后送进校园,老何硬挺着送完最后一袋米才去医院手术。”徐华心疼,“这老何,出院第二天又来上班了。他都这么拼命,我们还说啥,干呗!”
“这样的书记,要多派几个来!” 同丰村二组75岁的吴有芳有两个儿子,几年前小儿子车祸离世,大儿子在外地打工,何永红下村后便是吴家常客,收种时来帮忙,老人身体状况更是时刻放心上。对这个城里来的书记,老人说,村里人评价高着呢!
不取代村干部,而是把班子的心“拢”得更紧,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把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出来,“第一书记”们将满腔情怀投入乡村,发展产业,领着低收入户赚钱;走访慰问,让困难家庭感受温暖;施以援手,为特殊家庭慷慨解囊……接上地气,群众和他们走得更近,心贴得更紧。
“老让你下去,是被单位边缘化了?”连做了5届10多年的“第一书记”,妻子忍不住问李海昌。作为盐城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一级主办,59岁的老李感慨,自己可能是全市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我有经验,领导信任我。”
“给我们派了个快退休的人?”来到巨星村,李海昌就从大家眼神中读出了失望,“我和大家说,在单位我应该都二线了,人家不用上班,但我还是愿意跑来给你们做项目、找钱、协助你们一起发展。”没有“二线的失落”,李海昌的一番话让和他同龄的村党总支书记王小冬特别感动,“我们一起干好最后这两年。”
很快,巨星村就有了起色。2020年集体账上只有20.6万元,还有143万元债务。去年,巨星村收入40.1万元。
“今年春节前,杨书记还给我发压岁钱。”58岁的低收入户严志刚独居,过去在外打工,杨恒桥将他喊回家,为村集体喂羊,60元一天。严志刚再也不用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杨恒桥的背包上有句话:“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小沙村要大翻身,老杨不给自己留退路,拼尽全力,势在必得。
李海昌作为4人中的“老大哥”,告诫大伙,乡村振兴不仅要抓产业抓经济,还有社会治理、环境改造、人才培养,3年时间要做的事太多。
何永红被评为2021年“最美射阳人”,同丰村村部重建的图纸已设计好。下个月,30只母羊将被安排到新处所,半年后,同丰村将迎来新生命。
一开始思路不清、放不开手脚,如今的于宇对脚下的土地和这里的农民有了更深的感情。微风吹过田野,秧苗正努力扎根,于宇喜欢这样的风景、这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