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徐州:把包袱变资源 生态修复再谱新篇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2-02-14

烟波浩渺,蒹葭苍苍……春节前正式挂牌的江苏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诗意十足,美好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其中。

春节假期结束前,准备回无锡工作的赵后辽特地来到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游玩,他印象中的那片尘土飞扬、充斥着建筑垃圾的塌陷地,经过生态修复,已变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观光胜地。

不止安国湖,五山公园、桃花源湿地公园、泉润公园,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抚去了“地球疮疤”,给徐州市民带来享之不尽的福祉。加强制度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作为生态修复的全国“标杆”,徐州又为“生态修复+”增加新篇章,再创新佳绩。2021年12月底,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顺利收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表明,全市共完成项目104个,完成投资118.3亿元,投资完成率101%。

成效显著: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

立春已过,五山公园3000余株梅花已经绽开了花苞,柳树的绿意在悄悄萌动,徐州最美的季节即将来临。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江苏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长期大规模开采给徐州遗留了42万余亩采煤塌陷地、10万余亩工矿废弃地,也为自身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截至2021年底,徐州市已累计治理26.64万亩,治理率为62.9%,废弃露采矿山治理共完成117处,全市10家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成功使一批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疮疤变为发展亮点,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带来了更多的“附加值”:生态空间管控逐步完善,徐州市初步构建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18.3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95%,微山湖、骆马湖等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区域均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国土综合整治稳步开展,水环境质量平稳改善,林业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27.15%,连续15年保持全省第一;城市生态品质明显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二;市区公园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林荫路推广率达92.3%,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绿化特色,徐派园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制度引领: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

2021年底,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刚刚落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公布了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项,总投资约224.8亿元,并提出“十四五”生态修复的目标:全市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农田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景观廊道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生态修复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持续打造全国生态修复“徐州模板”。

“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收官,首先缘于我们生态修复领导机制的建立健全。”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谭忠诚介绍,徐州市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修复机制,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财政、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住建、城管等部门,县(区)政府和新盛集团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会商工程实施中问题,服务保障各类项目顺利推进,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徐州市将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放到“美丽徐州”建设的核心位置,一步一个脚步,铿锵有力。2019年,编制《徐州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布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林更秀、田更良、湖更美六大生态修复工程;2020年,开展生态修复专题研究,分析全市生态修复工作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2021年启动徐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进一步构建了新时期徐州市“两带、两心、三核、三网、五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总体格局,科学谋划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和管控指标、总体格局与重点区域、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

创新机制:形成真正叫得响的“徐州经验”

“开春后,我们将在公园里种植垂丝海棠、紫玉兰、桂花等20多种观赏植物,让安然山四季有绿、有花、有景。”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然山生态修复现场,项目负责人刘涛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着即将成形的安然山郊野公园。

生态修复工程耗资巨大,为了保障资金来源,徐州在积极申请专项资金、鼓励信贷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2020年起,徐州对包括安然山在内的30个废弃矿山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引入国有平台公司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建设、社会共享的良好格局。

在废弃矿山采取市场化修复的实施过程中,徐州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启动编制,同时完善监管体系,从立项、审批、施工、土石料处置、验收、资金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严防借生态修复之名进行开山采石。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矿山生态修复‘四统一五结合’模式。”谭忠诚信心满满,“同时,这30个生态修复工程全部交给本土企业来做,也是一次积累经验、技术和人才的机会,能够形成真正过得硬、叫得响的‘徐州经验’。”

(供图:车佳 班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