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补齐短板,让“田园养老”更普惠可及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07
“我们乡镇最好的建筑,就是镇上新建的养老服务中心!”12月16日,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播放的一则视频引发热议: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新沂市,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改变了乡镇敬老院在人们心目中“低矮陈旧”的传统印象。
未来5年,我省将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短板,让“田园养老”服务更加普惠可及。
开门办院,引导专业服务“外卖”
“3-5层连廊庭院式建筑,开放型的公园化院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环境……经过统一设计、统一建造,我们每个养老服务中心都成为所在乡镇最好的建筑。”新沂市副市长张汉荣介绍,新沂原有20所农村敬老院,大多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小学改建,房屋设施老旧、安全隐患较多、服务水平低下。近几年,当地政府投资2亿多元,打造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设置300-400张床位,覆盖周边2-3个镇,实现资源共享。
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表示,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和关键都在农村。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做整体性、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才能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这个短板。
目前我省有881家农村敬老院,养老床位15.94万张,住养老人4.5万人,194家已经开展公建民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各自探索接地气、普惠型、受欢迎的方式,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值得关注的是,新沂打造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不再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引进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团队运营管理,中心的公益属性不变,政府由“运动员”变为“裁判员”。
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激发了市场活力,破解了体制机制僵化难题,推动了乡镇“敬老院”向现代“养老院”转型。目前新沂所有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均达到养老机构“四星级”标准,配餐间、多功能厅、门诊康复室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配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呼叫系统等,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看病拿药。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进驻后,按照1:7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护理员100%持证上岗。院内服务还可以“外卖”,为周边中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和失能老人提供普惠服务,形成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养老综合体。
此次推进会透露,到2022年底前,全省每个县(市、涉农区)至少建有3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十四五”末,全省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达55%以上。所有农村敬老院要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定期探访,推动签约助养全覆盖
目前我省老年人口达1850.5万,占常住人口的21.84%。据测算,农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城市20个百分点。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苏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空巢老人甚至空巢村现象严重。目前全省农村地区特困供养老人、低保家庭老人超过45万人。基础条件较弱、服务网络不健全、老年人支付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力量培育活力不足等短板亟待拉长补齐。
家庭是照护老年人的第一责任主体。此次推进会特别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作用。泗阳县副县长姜兵介绍,泗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具有“未富先老”的典型特征。全县有政府供养特困人员3817人,当地创新“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等方式,牢牢兜住困难老人的养老底线。
78岁的吴玉芬老伴去世,无儿无女,当地政府按照亲属、特困人员自愿,乡镇、村两委和社会监督原则,由近亲属签订赡养协议,并定期安排走访。吴玉芬得到侄女一家的亲情照护,实现了养老不离家的愿望。对无近亲属、但有街坊邻居愿意照顾的留守老人,泗阳县也通过签订邻里助养协议,安排近邻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根据助养服务的实际工作量,助养监护人每人每月可获得补助200-300元。
据悉,我省将全面实施定期探访制度,“十四五”末农村地区独居、空巢、高龄留守、失能失智等困难老人的探访帮扶服务要实现全覆盖。
互助养老,促进闲置资源利用
“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土、不离乡情”,这是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都有的养老情结。在南京市高淳区,90%的老人住在农村。当地探索“时间银行+睦邻点”方式,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局。
“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每个自然村庄至少有1个睦邻点。”高淳区副区长王飞介绍,政府每年给每个睦邻点建设运营补贴及配备“银发顾问”的服务补贴不低于3600元。乡村闲置校舍、富余民房等资源经过改造,变成513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覆盖近50%的农村自然村庄。
目前,高淳区10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家门口”的助餐点,辐射“睦邻点”助餐需求。全区“时间银行”平台注册志愿者1541名,注册服务对象4183人,“时间银行”累计服务近3万人次,存储服务时长达1.34万小时。据悉,明年该区将建成1000多个“睦邻点”,开展万名低龄活力老人、农村留守妇女、志愿者“结对”助老,实现“睦邻点”全区自然村庄全覆盖。
沙维伟表示,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市场养老有效供给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发挥农村乡情浓厚、邻里互助的传统优势,发展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各地要积极鼓励在农村布点互助养老设施,探索“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付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
打造人人可及、人人享有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因地制宜,聚力创新。此次推进会还鼓励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挖掘农村市场,在长三角区域内建设异地养老、候鸟养老、乡村养老基地,为更多城乡老人提供丰富的田园养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