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做强都市圈,提升中心城市硬核实力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27
南京玄武湖风景如画。通讯员 冯家清 本报记者 乐涛 摄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发展城市群和现代化都市圈,提升中心城市“硬核”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如何锻造中心城市“硬核”实力,推动城市抱团成“群”,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与会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这些热门话题出谋划策。
交通一体化先行,
让城市抱团成圈
“从国内外的城市发展来看,发展都市圈、城市群是未来城市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这也是当下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抓手。”省人大代表、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介绍,在我省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扬子江城市群是关键的“1”,战略意义重大。就都市圈而言,省内主要规划形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三个都市圈。三者地位和功能各不相同。苏锡常都市圈要积极参与上海都市圈的协同,徐州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相比之下,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更有基础,也更为迫切。通过交通一体化先行引领,南京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正不断放大。
去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成为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这标志着南京都市圈的建设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都市圈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超过4.5万亿元。在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上实现突破,去年底首条都市圈跨市域轨道交通线——宁句城际建成通车,宁扬、宁马、宁滁城际轨道开工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加速成为现实。
对于都市圈的居民而言,同城化的公共服务成为最现实的民生福祉。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8个城市89家医院,61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南京都市圈通办”。当下,城市的跨界合作更加紧密,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成省内南北共建创新试点园区,宁马、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京将携手其他兄弟城市,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努力把南京都市圈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锻造硬核实力,
让“定位”变成“地位”
如何加快将中心城市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省人大代表,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新科认为,当前多重战略机遇和政策利好交织叠加,徐州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对徐州的期许和重托,要求徐州不但要在江苏,还要在淮海经济区城市中走在前列。徐州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与行动,融入国家“双循环”战略下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助力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我们有基础、有信心。”省人大代表、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罗德清介绍,去年该区商贸流通业总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客流量达到7300万。全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所有停车场中,35%左右的车辆来自山东、河南、安徽。建设“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道考题。他表示,下一步,鼓楼区将锚定高端商贸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振兴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持续增强公共服务、消费、金融、人才等载体功能,打造集聚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如何做强都市圈实力?在省政协委员樊维明看来,坚持一体规划,打造“畅达都市圈”尤为关键。他提交了关于加快徐淮连组合枢纽建设的提案,希望通过这一国家级组合枢纽的打造,加快实现苏北区域经济的崛起。具体而言,要围绕战略定位、错位分工,依托徐州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枢纽地位,加快形成以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江苏北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中心城市建设,说到底要靠经济实力说话,而经济实力靠的是产业的强大。”省政协委员谢士灵呼吁,我省应在产业和大项目上支持徐州中心城市建设,从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吸引政策、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内高校重点专业设点、省内重要高科技研究院所来徐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带动我省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共享资源要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做强“硬核”城市,目的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城市的发展既要抱团,也要“破圈”“出圈”,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高效流动优化配置。
“应该支持将南京都市圈整体纳入长三角中心区规划。”省人大代表、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蔚呼吁,将南京都市圈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创新策源地、开放新门户和重要战略支点,为服务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她建议,进一步密切淮安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多方位合作交流,支持对接上海、南京等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高端资源,促进各类优质资源向淮安市集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我们抢抓徐州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关键是要努力做强产业。”省人大代表、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说,新沂开发区将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持续增强园区创新要素集聚力、特色产业竞争力、基础功能承载力,放大区位优势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物流枢纽节点。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心城市市域(郊)铁路向周边城市延伸和客运服务公交化”,这让省政协委员徐梅菊感到振奋。她在提案中呼吁,规划实施南京—淮安盱眙市域(郊)铁路,有效解决南京都市圈北面廊道外围进城交通问题,增强南京都市圈内城市间的通达水平,带动沿线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