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脱贫攻坚丨连云港灌云:小莴苣里有大财富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2-30

2018年4月,江苏省委驻江苏灌云县帮扶工作队入驻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乡岗东村后,突出产业扶贫工作重心,推行市场化运作理念和操作手段,抢农时、快启动,巧借力、加油干,在短短半年内推动“一村、一馆、一基地、一品牌、一支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迅速打开了精准扶贫脱贫新局面。

瞄准市场开拓,建设坚强产业支部

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为了夯实“攻坚战”的坚强堡垒,驻灌云帮扶工作队一支部把支部建在田间地头,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大力推进“三强两帮一带”支部建设。

三强,就是强支部、强机制、强队伍。加强组织基础、组织功能建设,建立精准帮扶型党支部,在帮扶工作中凝聚众智、改进作风、挖掘潜能,建立奋发向上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的帮扶队伍。

两帮,就是支部帮支部,党员帮农户。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抓好帮扶工作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推进和所在村支部共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带领乡村脱贫致富“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力,确定7户精准帮扶对象,建档立卡,指导他们种植莴苣、辣椒、花菜等农产品,由扶贫企业保障收购,每亩年收入可达1.5万元。与连云港市金融控股集团、灌云县检察院开展支部共建,两个单位分别投入20万元和5万元支持村部建设,市金融控股集团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户,县检察院认领基地责任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利用节假日开展义务生产劳动。

一带,就是带领所在村创建高质量小康示范村。立足岗东村紧邻县城等诸多有利条件,确立创建高质量小康示范村的奋斗目标,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体村民团结奋进,营造浓厚的帮扶氛围。

塑造市场主体,打造帮扶龙头企业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扶贫要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出名堂,必须有扎根于乡村、真正按市场规则办事,这也是市场化运作的关键一环。

一是创立公司。在刚刚进驻,各级扶贫资金尚未拨付的情况下,工作队不等不靠,依托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连云港市金融控股集团和灌云县检察院等省市县三级后方单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短短20多天时间里,即按现代企业制度创设了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对接市场、发展产业的强大载体。

二是精选项目。仲夏时节入村后,工作队迅速进入状态,紧紧立足村情特点和水土情况等,从种植业入手,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地考察项目品种。经过深入走访和仔细比选,决定从易管理、虫害小、需肥少、市场好的莴苣种植切入,迈好成功第一步。

三是建设基地。先期流转土地200亩,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打造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2018年7月,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公司和连云港超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峰之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约定3年内,超特公司在岗东种植莴苣200亩、峰之屹公司种植辣椒200亩,一期70亩的莴苣已在2018年11月收割完成,当年实现净收益30万元,同时用工580人次,共计支付工资3.5万余元,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目前,二期130亩的莴苣种植顺利启动,土地流转、莴苣移栽已全部完毕,将给村集体带来100万元净收入,为周边贫困户增加12万元务工收入。

四是开拓品牌。从建企业、搞产业的第一天起,工作队就将其与品牌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运作、同步推广,积极申报“岗岭传奇”品牌,品牌已于2018年12月获国家有关部门受理通知书,这有力强化了岗东村扶贫开发的品牌效应,为产业扶贫擦亮了“金字招牌”。

抢抓市场风口,上线特色电商平台

在电商重塑商业模式、“淘宝村”不断涌现和农村物流快步向前的浪潮下,工作队倚靠并发挥灌云农业大县优势,站上电子商务“风口”,让绿色、特色农产品对接“大市场”,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是工作队谋划的“大文章”,也是正在铺展的“大手笔”,还是不断孕育的“大希望”。

“抢滩”入驻京东。在积极争取岗东村获得推荐申报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的基础上,全力打通渠道,深度对接京东,获批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馆·灌云馆,和另一省级经济薄弱村灌云县侍圩村联合注册成立连云港倚云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运营。目前,灌云馆自主经营一批灌云特产,如和银丰食用菌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自培简易食用菌包,客户足不出户就可吃到自已培育的新鲜菌菇;和连云港超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峰之屹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将出口的莴苣、辣椒、香菇等加工成“岗岭传奇”牌产品,通过灌云馆直销,形成种植销售产业一条龙。

打造特色“爆品”。依托灌云馆,整合灌云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南岗乡手工粉丝产业,组织手工粉丝大户开展纯手工制作红薯粉丝、粉条等产品,打造南岗手工粉丝之乡品牌,推动“粉丝手工大师”非物质文化建设。目前手工粉丝已供不应求,日趋成为网红“爆品”,经济效益和财富效应非常突出。

线上线下“融合”。在线上平台不断拓展的同时,蹄疾步稳地推进“020“模式,投资10万元,在灌云县开发区维也纳酒店一楼,打造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展示交易中心,以线下体验促进线上下单。培育“上行”物流。针对乡村现实存在的物流瓶颈,全面开展科学规划,配合电商发展节奏,依托相关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物流合作伙伴,重点发展“上行”物流,既为当地特色产品打开市场通路,又为扶贫脱贫注入新的动力、创造新的机遇。

借助市场力量,做大惠民集体资产

精准扶贫脱贫,打赢“攻坚战”,应当有“带不走”“不可逆”“立得住”的战果。从上岗第一天起,帮扶工作队员就在思考,一方面,本届任务期满后,市场化、产业化的成果,如何继续运作下去、不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业已形成的积累,如何滚动发展、持续造福于民?再一方面,各层级为帮扶投入的资金,如何创新使用方法、提高运用水平、发挥最大效益?这些,都需要新理念、新思路,他们也在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产权清。从成立公司伊始,大家就共同约定,企业属于村集体、属于全体岗东人,在公司产权构建上作出可靠的制度性安排,帮扶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不占企业股份、不在企业取酬、不从企业分红,企业将来会在各级共同见证下,以公众认可的方式归于岗东、服务岗东。

第二,能增值。在企业已经取得利润后,审慎投资、稳健运作、逐步扩大再生产,并积极探索引入合作基金、多元化配置优质资产等方式,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以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探索在严格报备前提下,整合运用财政性资金形成资产,“以钱生钱”服务于民。

第三,管得好。在经营管理中,注重吸纳乡、村两级骨干共同参与,在市场实践中摔打当地人才、培养接班梯队,同时,积极探索与县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探讨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路径。

第四,兜住底。用好企业收益,兜住帮扶之底,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每年拿出公司收益的5%-10%直接助其脱贫,对土地流转户,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每年再拿出5%-10%的收益,按流转亩数给予补助。此外,拿出2万元对所有7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建档立卡户人员购买“和谐家园”保险,涵盖财险和意外险两个领域,大大提高了低收入家庭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全方位立体保障,有效预防了低收入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快脱贫奔小康。

培育市场意识,激发内生致富动力

扶贫必须扶志、扶智,也难在扶志、扶智。在扶思想、“拔穷根”的过程中,需要做的事很多,但帮扶工作队深刻感到,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让贫困群众真正看到致富的希望、从心底迸发对财富的渴望,凝聚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的共识。为此,他们改进帮扶方式,不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而是采用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多种办法,引导大家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让贫困村感受市场化的脉动。

通过办企业、搞项目、跑市场,短短半年之内,就为村集体创造30万元的经营收入,一步摘掉了贫困帽子,给村“两委”班子带来震撼,也给全体村民带来震撼。200亩“莴苣地”和电商村、灌云馆、“岗岭传奇”品牌,让岗东村乃至南岗乡都看到了市场的力量、产业的力量,也迅速增进了当地干群对扶贫干部的信任,增强了工作队的信心。

为了真正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为贫困群众树立带头致富的榜样示范,帮扶工作队大胆探索、大胆决策,通过龙头企业聘用村干部参与管理的办法,按照“让群众眼红”的标准,区别不同岗位和职责,向村“三大员”开出每年5万元左右的薪酬,既让他们感受“实打实”的帮扶力度,又打开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干劲,激励他们管好事、干好事,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真金白银”也是一种动员力、说服力。在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的过程中,帮扶工作队不搞空洞说教,也不搞“望梅止渴”,而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农民群众最讲实际”这个基本实际出发,只要踏实务工、下地干活,就每天发给70元工资,当日结清;做手工粉条,只要遵守契约、确保品质、不出问题,就包销包售、概不拖欠,确保让农户赚钱......从“手把手”帮着大家干,到引领示范启发大家干,再到服务保障大家自已闯、放开干,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助推岗东村在全面小康道路上加速奔跑、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