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文化繁荣发展百姓乐在其中
来源:宿迁日报社 日期: 2021-10-02
5月1日上午,在沭阳县,备受市民关注的吴印咸故居正式开放。同一天,综合性文化景区胡家花园也开门迎客。
吴印咸故居 资料图
“用历史文化滋养特色,始终坚持‘特色为要’,立足沭阳历史文化,努力打造特色名片,全力推动沭阳文化建设高质量。”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
助推文旅融合“添新景”
吴印咸先生1900年出生于沭阳,是中国共产党摄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以一个世纪老人的独特视角,见证了时代变迁。
吴印咸故居系原址原貌复建,由故居原貌、艺术展厅、三名公园、八角楼四个部分构成,通过儿时记忆、家国情怀、艺术人生、毕生夙愿等不同主题展示了吴印咸先生光辉的一生。故居属于清末民初风格的庭院式建筑,富有浓郁的古典风韵,设有印咸书屋、民国咖啡馆、小印咸活动室等,为摄影爱好者和市民提供了休闲交流的场所。
当天,吴印咸摄影艺术展同时开幕,《挥手之间》《白求恩大夫》《晓市》等65幅经典之作,展现了吴印咸先生的红色之路和家国情怀。“五一”期间,与吴印咸同时期的红色革命摄影家沙飞、石少华摄影展,美丽沭阳摄影展,沭阳县老电影机收藏展等展览和“本土摄影题材的发掘与创作”专题讲座等也都圆满举行。
胡家花园由明代进士、抗葡英雄胡琏于嘉靖年间建成,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因胡氏家族“一门三进士”而声名远扬。胡琏外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赞誉胡家花园为“长淮名门第一”,后人誉为“淮海第一园”。清代康熙初年,花园传到胡琏后人、康熙皇帝老师胡简敬一辈后,再次得到扩建,并新植许多奇花异草,颇具园林风格。
胡家花园 资料图
胡家花园采用徽派传统形式,两路三进布局,整体风格是灰砖黛瓦马头墙。园内有康熙御赐的地柏盆景“卧牛望月”,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盆景造型似卧牛,每逢月圆之时,在月光下形成卧牛回首望月之影,被世人称奇。胡氏后人又培育出“二龙戏珠”盆景,已有近200年历史,二者同为胡家花园的镇园之宝。
胡家花园还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听淮海小戏、品花乡美食,逛盆景市场、看花木展览,坐状元轿、敲钟许愿,穿汉服、状元服体验穿越,小状元寻宝等活动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现场参与互动。
胡家花园是花木之乡的源起之处。近年来,沭阳县依托花木优势,建设古栗林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打造虞姬故里虞溪村,开发花木生态旅游项目,在农旅品牌打造、公共服务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新业态培育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使花木产业转化成乡村振兴战略支柱产业。目前,沭阳县花木种植面积55万亩,拥有3万余家花木类网店。今年一季度,花木销售额25.5亿元,同比增长24.86%,快递业务量达6859.35万件,位居全省第一。
共享文化发展红利“百姓乐”
1.28万平方米的文化馆新馆即将开门迎客,1.1万平方米的美术馆、9300平方米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6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已启动……沭阳县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县有四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城区新建朗读亭、唱吧、民俗戏台、书吧等小型文化设施,完成了396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文化设施有了,文化精品也送到了村民身边。仅去年就送戏下乡160场,送电影下乡4116场,送图书10000余册。县文化馆组织志愿者宣传队开展“非遗进万家”展演达100场。全县474个村农家书屋拥有图书约60万册。
沭阳县还连续多年举办“沭水欢歌”“欢乐广场”“花乡歌会”“淮海戏大擂台”等文化活动,为市民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花乡歌会”获评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促进文化浸润“接地气”
如今在沭阳县,文化事业正呈现蓬勃生机,硕果飘香,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的扶持。该县拿出130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文化事业,并设立最高文艺奖项“紫藤文艺奖”,激励扶持文艺创作。
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歌曲《虞姬》荣获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列歌曲类第一名;《惊喜》等3件摄影作品获评中宣部宣教局“最美中国人”各族群众笑脸照片征集展示活动“优秀作品”等。
“沭阳县近几年的文化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特点,精心创造文化产品,精准提供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接地气。”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
在沭阳南部新城,新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图书城已运营,该项目将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即以数字出版产业园区为核心,打造图书文化产业园、盆景设计产业园、婚庆创意产业园,全部投入运营后年营业额约20亿元,可带动用工8000余人。
这些年,沭阳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举措接二连三。举办两届“金石榴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培育旅游文化、科技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安排人员挂钩帮办,促进文化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710家,从业人员2.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