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通崇川:“城中村”里走出“小康路”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2-14

小村口照进了灿烂阳光;小楼前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小商铺熙熙攘攘、井然有序;拉货的店主忙着装运,闲谈的老人摇着蒲扇,玩耍的孩童跑着笑着……这是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唯一一个成建制的城中村——钟秀街道郭里头村社区的中心路,也是带领居民过上好日子的致富路,更是城中村实现华丽蜕变的小康路,基层百姓通往幸福生活的发展新思路。

“负村”到“富村” 乘着东风走出“致富路”

南方市场、方天市场、中原市场,南通城的小商品市场集聚地就在城中村里。浙江的五金、广东的灯具、福建的茶叶……你想买的这里都能找到。这是郭里头村社区村民的骄傲,也是让村民摆脱贫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功臣”。作为南通最核心的小商品市场商圈,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约2000万的收益。

20世纪八十年代,村办企业峰艺织造厂连年亏损,加上村里经济本就薄弱,当时的郭里头村在全区经济排名倒数第二。危机蕴生机,穷则变,变则通。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时任社区书记的关柏祥研究了许多致富模式,多次考察,多次尝试。最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郭里头村走出了一条繁荣小商品市场的致富路。南方市场、方天市场、中原市场相继建成,入驻商户1000余家,辐射周边带动创业商户近2000家,形成集家装、五金、百货、物流、商业楼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圈。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口袋也鼓起来了。

“我每个月有1000多块钱退休金,村里年底还有一万多元分红,我家房子出租给市场商户每月都能收房租,日子是越过越好啦。”村民姜海林说,“自从集体经济发展了,我们村民也越来越有奔头了。”除了日益增长的收入,郭里头村村民也收获了无形的财富,那便是吃苦耐劳、敢闯敢干、求变创新的进取精神。

“隔阂”到“融合” 党建引领步入“和谐路”

户籍人口3300人,外来人员2000人,高比例的外来人口给城中村的日常管理带来新的难题,若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外来人口没有归属感,与本地村民产生隔阂,城中村将可能成为矛盾尖锐的“二元社会”。

去年开始,郭里头村社区党委通过“党建+”的形式,以流动党员为抓手,强化管理,做好服务,成立了一批党员带动群众的志愿服务队伍,搭建了一个共协商、齐议事的平台。成立“乡音调解队”,由辖区市场中来自浙江、湖北、福建等地的商户代表组成,这些调解员充分利用老乡间风俗相似、语言相通、情感相近的优势,发挥乡音、乡情在调解中的作用,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调解矛盾9起。

“我父母1996年就带着我来南通创业了,在中原市场开了一家塑料制品店,我上5年级,现在我的孩子都上4年级了,店铺也越开越多,我家跟着社区也走上了小康路。”正在参加志愿服务的流动党员王晓瑛说。“同管理、同服务、同协商”使新老郭里头人达到了奇妙的和谐效应,强烈的归属感增强了双方的融入与亲近。

“一元”到“多元” 聚力服务通往“幸福路”

家底殷实了,居民和谐了,社区党委着力增强城中村居民幸福感。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送餐、粮油代购、水电维修、定期义诊等服务,社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场所设置,进一步满足辖区老人的就餐、保健、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打造“爱心超市”,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圆梦“微心愿”的活动,设立党员爱心专柜等项目,将爱心物品送到困难群体手中。

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社区通过与辖区内法院、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公交公司、联通公司、中石化等10多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引导其利用自身特长和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爱心服务,如法律咨询、防灾减灾宣传、应急救护指导、电器维修、配锁、理发等。

村风文明展示着小康生活的底色,生活富裕彰显了小康社区的底气。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精神富足不仅是郭里头村社区党委的期许,更是对辖区所有居民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