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萸斋:听丁家桐前辈话说运河

来源:扬州文艺网 日期: 2021-06-23

在紧锣密鼓迎接建城2500周年的日子里,扬州市文联献上的大礼是包含《琼花观记》和第六辑《文杏书系》等一批图书,其中《运河诗话》得到很多读者热捧,因为这是扬州文坛前辈、85岁的扬州文联首任主席丁家桐先生的大作。丁先生至今已出版22部著作,《运河诗话》是其第三本散文集。

丁老说:“拙著第一本散文集在台北面世时,著书人浓发满头,乌黑光亮;第二本散文集在北京付印时,落发已渐多,黑白相间了。现在这本散文集出版时,丁郎已成丁老,一头银发。生命如花,荣枯有时,使人感叹,也使人清醒。我写文字喜欢简短一点,敬畏文墨。陈言务去,不必糟蹋纸张,不必耽误别人的时间。大唐王朝是诗歌王国,佳作如潮,但至今广泛流传的也就是二三百首。我从近年发表的文字中选出七十篇成集,奉献诸君,是不是多了一点?没有奢望,倘若有些篇什、有些句子能为诸君欣赏,流传几年,那便三生有幸了。

但是,我还是有自信的,自信笔墨诚实。我所反映的是我的时代、我的人生、我的心态。生存状态可能有差别,或伟大,或平凡;或浪漫,或细琐;或快乐,或纠结,但只要能诚实地反映那一种生存选择的必然性,获得感悟,便有读者。我相信我能够通过这本册子获得知己。也许知己只有二三,倘真有二三,这一辈子也就够了。”

为什么书名定为《运河诗话》呢?丁老说:“书名原为《不深不浅集》,有了《大运河赋》,书名不得不加以更动。中国人习惯戴帽子,帽子大有文化,现在这本书也算戴了一回帽子。”

丁老对大运河是情有独钟的。丁老如此深情回忆:妈妈说,1931年,她怀孕了。夏天,家里人送妈妈回邵伯娘家,想让新媳妇清闲一点。想不到的是汛期里,上游已被洪水淹了,洪峰早晚要来。最焦心的是婆婆,她慌忙中找来一条渔船,让妈妈住上,然后又把船牢牢系在堤树上,万一洪水来了,水涨船高,姑娘肚里的小把戏不会被淹着。日后妈妈说,就这样在水上漂了两天两夜。当年,在妈妈肚子里逐渐成形的小把戏,便是我了。

日后住真君巷,对门住着一位算命先生。先生给我算命,他知道水上的事,说我命里水太多了。水多了滋润,但火气不足,性情会过于温和。他建议我改名,名字中带上一个“火”字。家族规矩,命名按五行次序排列,一旦带“火”,便乱了辈分,先生的好意只能心领了。其实天下事有得有失,水多了,慎思的机会多一点,一辈子少发点火,也好。

记事时代随妈妈去邵伯,总是早早起床,揉着惺忪的双眼,出东关,找一条价格公道些的便船,沿河北上。顺利时,太阳升起时解缆,中午时分便到邵伯大码头了。童年好动,几个时辰在狭小的船头坐不安稳,妈妈便要我数河中来船的帆樯,数到一百便报数,由妈妈判断识数是否准确。大河南流,帆樯点点,看着看着我便失神了。母亲问我,我说,河帆就仿佛一群白鸽,在蓝天白云间慢慢飞翔,好看极了。妈妈叹气。又一回我又走神了,我告诉妈妈,船在水中行进,水中“咕噜咕噜”的好像拉着二胡,好听极了。听着听着,便忘了数数了。妈妈只好叹气。其实,妈妈是不必叹息的,这是大运河最初的审美教育,这也是大运河赐予我一双能够欣赏音乐的耳朵。至于日后数学成绩不佳,那是没有法子的。

少年时代生了一场伤寒大病,苏醒时已骨瘦如柴。好心的中医舍施若干副中药,清热去邪,恢复肌理,关照必须用河水煎煮。我永远地记得父亲的身影,每日清晨挑回满担的蔬果,大汗淋漓,然后小心地从担子里捧出一罐河水,关照手脚要轻,关照水别泼了。然后匆匆挑担,奔向菜市。父亲的身份在我出生前是大少爷,后来家中不幸被盗,我出生后他成了小老板。到了我该入学年纪,抗日战争爆发了,他只好去当店员;再后来我生了大病,倾家荡产,他又只好成为“贩夫走卒”中的菜贩,沦落至社会的最底层。家住城东,河水其实是可以买的,只是父亲摇头,不花冤枉钱,每天下乡挑菜时,顺便舀回一罐河水,让家里人给我煎药。父爱如山是忘不了的。日后,妈妈总是絮叨,说桐儿大难不死,是喝运河水喝好的啊。

如果说我是运河人,那是如实的表述。一生与河为伴,是我的幸运;一生没有能走出运河,又是我的局限。八十四年一生的悲欢,总是与运河相伴。如果说“悲”,那是1966年的夏天,承受不了难堪的屈辱,我在大运河边曾经踌躇良久。黄昏时分拾起砾石,无意识地投向水中,我问运河:我是行吟的屈原?是捉月的李白?还是不清不楚的王国维?流水无语,只见石落水中一圈又一圈逐渐扩大的涟漪。渔家几个孩子好奇地端详着我,我终于战胜了自己:敢于投水不算勇敢,敢于回到尘世才叫勇敢,那道关终于熬过来了。熬过来了,大治年代,白发老人用一串串笑声赠给了运河。去年,我终于迁至运河之滨,推开东窗,清晨傍晚见得着堤树舟船,春夏秋冬,河风拂拂,我的身心,我的灵魂会获得洗礼。我是什么?我是大运河堤树上的一片黄叶,青嫩过,繁茂过,经过风吹雨打,枯黄时仍在空中飞舞。终有一天,它会化为泥土,和亲人,和大运河,和生我养我的土地拥抱在一起。

下面,把丁老在墙上挂的自作《茱萸》诗实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尾:

自卜茱萸地,诸事少求人。素衣兼简食,涂鸦并写真。邻友皆诚友,无亲亦至亲。乾坤容二老,好梦到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