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小康注入温暖底色 淮安市全力保障基本民生
来源:淮安日报 日期: 2021-07-23
民生是全面小康多彩画卷中最厚重的底色。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抓牢兜底保障,聚焦儿童老人,推行共治共享,全力保障基本民生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淮安全面小康注入温暖底色。
开展社会救助,全面小康一个不漏。持续深化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渐退缓退”“单人保”等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稳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目标。“城乡低保提标”连续15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两年完成政策性兜底脱贫,提前一年完成城乡低保并轨。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从2016年初的490元、370元统一提高至2020年的645元,分别增长31.6%、74.3%。2016-2020年,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近18.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近7万户、14万人。在全省率先试点省、市、县“三级联动”核对机制,率先将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纳入核对范围,精准识别、精准救助能力明显提升。临时救助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取消救助次数限制,全面推行“急诊救助”机制,救急解难快速高效。“温情救助”改革在全省先行先试,“最多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救助模式在全市推广,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关爱困境儿童,托举明日希望。完善儿童福利和服务体系,开展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精准巡访排查,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农村留守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拓展“明天计划”覆盖范围,实施“孤儿助学”“陪伴同行”等项目,加强儿童医疗、教育、帮扶等力度。儿童“关爱邮路”项目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儿童福利工作优秀案例。
温情推进养老服务,绘就最美夕阳红。初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探索实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双提升双改造”工程,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覆盖率均达100%,完善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管理制度,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成效明显。盱眙县马坝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淮安区鱼市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清江浦区“234”融汇共治小区治理模式、盱眙县“睦邻议事坊”构建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分别获得江苏省2018-2019年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提名奖。持续推进村务公开、移风易俗,取得明显成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村(居)民自治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委、市政府规范全市村(居)台账、出具证明、信息化平台准入取得明显实效,探索开展“民福”行动,建成47个镇(街道)社工服务站,基层民主自治、村(居)减负增效能力持续加强。深化“政社互动”,推动建设30个“三社联动”示范点,共治共建共享局面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