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辟新路 众安桥村“跑步”奔小康 藏在田园野趣里的“小幸福”来到家门口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1-08-18
5月,震泽镇众安桥村的众安生态果园种植的台湾白玉枇杷成熟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既然来到众安桥村,那“苏小花”田野咖啡吧、“初莲”乡邻中心、“柴米多”农场、“月圆”农家菜馆、“五亩田”民宿……自然也是不能错过。
对于来自城市的游客来说,有一种小幸福叫做在吃喝玩乐中体验田园野趣;而对于众安桥村的村民来说,有一种小幸福叫做在家门口就能谋生致富。
这样的“双赢”局面,正是得益于众安桥村立足“家底”盘活农文旅资源,在水韵桑田上铺就的富民强村路。
从家庭作坊到品牌蚕丝坊 “姐妹花”拉绵越干越带劲
众安桥村谢家路是一个自然村,沿河而建,形成“两湖抱一村”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基于“千亩桑园、四季养蚕”的特色生态和丝绸织造、高效农业等方面的产业基础,谢家路于2017年8月获批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水韵谢家”特色农产品品牌也应运而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到周生荡边,就能看到装饰精美的“水韵谢家”蚕丝坊,不远处,谢家酱肉坊里酱肉正飘香。
“水韵谢家”蚕丝坊年轻的老板这几天出差了,屋子里只有周龙娣姐妹俩忙碌着拉绵。“我35岁就开始进厂里拉绵了,后来自己家开始创业,那会儿就是在家里做了蚕丝被卖给熟客,工人主要就是我们姐妹俩,一干就是15年。”周龙娣一边做蚕丝被,一边和记者拉起了家常。两三年前,村里统一规划建设,周龙娣一家租下了“水韵谢家”蚕丝坊,做起了品牌。
“村里把闲置的民宅租下来,统一按规划装修,当然,一般都是围绕本村特色产业,如蚕丝、酱肉、熏豆等,然后鼓励村民前来创业就业,这个蚕丝坊就是其中之一。周龙娣一家是属于冲在前头,敢于尝试的村民家庭。”众安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高杰介绍,“水韵谢家”蚕丝坊的经营运作和细节布置主要靠周龙娣的儿子,年轻人有想法,看到村里发展得好,愿意留村创业,把偏居一隅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如今地段优越、场地宽阔的品牌蚕丝坊。
从成本相对较低的家庭作坊,到如今每年都要交房租的店面经营,是一种挑战。“做这个决定需要勇气,之所以敢尝试,也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物美价廉有口碑。”周龙娣说,事实证明,经营“水韵谢家”蚕丝坊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蚕丝坊地段也好,很多游客路过都会进来挑选购买。
“以前家里接的都是熟客生意,客源有限,产品也以蚕丝被为主。现在都是来旅游的新客人,我们的产品也更新了,有丝巾、发圈等,我儿子还搞了些新式的文创产品,生意好了很多!这阶段,我们除了蚕丝被,还卖了500多条丝巾,有个来旅游的小姑娘一下子买了7000多块钱的东西呢!”周龙娣开心地说。
生意好的时候,周家姐妹俩忙不过来,就会请工人来帮忙。“一定要熟练工,我以前厂里拉绵认识的工人不少,我就请她们来干活。”周龙娣说,靠着以前卖蚕丝被,一年有10万出头的收入,小日子过得不错,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年收入涨到了近20万元,干起活来劲头也更足了。她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品牌蚕丝生意也会越做越大。
周龙娣一家是众安桥村靠本地特色产业创业致富的村民代表之一。近年来,“震泽丝绸”的金名片逐渐在众安桥村谢家路落地生根,蚕桑生态农业不断升级。
谈及谢家路的致富之道,众安桥村党总支书记吴继华说:“我们通过丝绸等高附加值产品反哺蚕桑农业,获得高端价值,不断引导农民由传统的田间劳动者向‘农业工人’转变,实现蚕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苍蝇小馆”到特色农家乐 母女俩收入一年多了近20万元
再往前走,过北横港桥,便可以见到由本村屋舍修葺而成的一处农家乐——“月圆”农家菜馆。菜馆背后是“幸福农场”,可为游客提供多样旅游服务。
农家乐的装修精美,颇具田园风格,正在店里忙活的是徐月娟母女。“我们家以前是在镇上开小餐馆的,店面不大,只有两桌,我自己是厨师,都是老熟人来吃。几年前,村里来做工作,问我乐不乐意响应村里的发展规划,开一家农家乐,正好这里的房子是我娘家的,房租可以接受,我想着是个机会,就试了。”徐月娟告诉记者,农家乐开起来后,因为是村里装修的,环境的确有了改善。
现在的店面有两层,设有包厢,一共有8桌,比起自家原来的“苍蝇小馆”豪华不少。特别是客源,更是增长了不少,不仅熟客知道她店面开大了,愿意带亲朋好友来聚餐,还有旅游旺季络绎不绝的游客。
“我们店里以家常菜为主,但店面大了,自然要多些特色菜,我最拿手的是白炖蹄髈,店里的水豆腐、黑豆腐干、河虾、菜花头……也都挺受欢迎的。”徐月娟笑着介绍起来,菜馆的入口处,她还设置了一个展架,摆放些震泽大米等土特产,“我们这个店是来村里旅游的必经之地,也是一种宣传。买的人还挺多,前几天就有上海客人吃完饭又在店里买了很多大米带走。”
徐月娟说,虽然受疫情和房租涨价的影响,农家乐的经营成本上涨了些,但总体来说收入还是多了不少的。“镇上的小餐馆我也没放,这边主要就是我们母女俩经营,再请一个工人,也忙得过来。与往年相比,我们的年收入多了近20万元,挺好的。”徐月娟说。
目前,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共有大小餐饮单位12家,其中2020年新增了8家。虽然大小不一,但都各有特色,在这里,有机生长的瓜果蔬菜带着泥土芬芳,经过洗、切、蒸、炒,伴着袅袅炊烟,热气腾腾地被端上餐桌,不仅保证了原材料的新鲜度,更是留住了满满的自然乡土气息。
餐饮业的发展,不仅帮助众安桥村留住了游客,促进了村民的创业就业,也满足了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这是一种藏在田园野趣里的“小幸福”。
致富路上献余晖 退休“老书记”带头种水果
“水韵谢家”品牌是谢家路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品牌,最初应用范围为合作社旗下的所有农产品。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增加村民收入,2018年起,“水韵谢家”品牌向村民开放。
众安生态果园隶属于谢家路农业专业合作社,果园里的枇杷、车厘子、葡萄、橙子、桃子等都被冠以“水韵谢家”品牌。有了品牌,名气就容易打出去。“我们的果品走的是高端路线,物以稀为贵嘛,比如枇杷是台湾白玉品种,车厘子品种在苏州也是少见,葡萄品种最多,有阳光玫瑰、蓝宝石、妮娜皇后等,橙子也是可以用吸管吃的高水分品种……”谢家路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徐根林对自家果品如数家珍,他说,现在村里旅游业发展得不错,果园对客源不担心,而发展精品果业也更具吸引力,相辅相成。
徐根林今年65岁,村民都亲切地喊他“老书记”。这些年,他退而不休,进入合作社,带头发展果业,在村里的致富道路上发挥余热。“都是农民出身,干合作社好,村民当股东可以开心拿分红,还能搞采摘,配合村里把旅游业发展起来。”徐根林一边梳理着果品一边对记者说。
4年前,徐根林带头搞果业的时候,因为品种特殊,他对种植几乎一窍不通,于是他前往别的农场拜师学艺。他每天泡在大棚里,不辞辛苦地与果树为伴。在他的带动下,果园发展了起来,农忙时请村民来帮工,也带动了就业,如今生意步入正轨,一年能有3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参与分红,脸上都乐开了花。
乡村旅游热起来,村民增收渠道也被拓宽了。“就以这个精品果园为例,果园所在的土地,原本种植的是林木,后来流转出来,由村里投资建设。完工后,果园承包给村里的合作社经营,采用自动化生产,并请浙江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产品主要针对高端客户,这样一方面能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吴继华说。
作为村里的老人,徐根林谈起现在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感慨:村庄变美了,村道宽敞了,村民们新房造起来了,车也买起来了,儿女长大有出息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朴实的语言,透露出对过上小康生活的无比欣喜。
记者手记
小康生活是什么?是一张张绽放着幸福的笑脸,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力量,也是一个时代蓬勃跃动的脉搏。
对于震泽镇众安桥村的村民来说,小康生活就是这几年村庄的变化和现在的幸福时光,村美业兴农民富、水韵桑田稻花香。值得肯定的是,众安桥村这些年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民不仅享受到了乡村蝶变的“红利”,还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挂在脸上的笑容,就是稳稳的幸福。
乡村名片
震泽镇众安桥村地处该镇东北部,距离镇区5公里,北靠长漾、南邻頔塘大运河,位于长漾湿地公园内,31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发达、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被誉为震泽明珠。
这几年,该村立足现有情况,着力盘活农文旅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水韵、桑田、稻花香”的现实图景。目前,3.8公里的乡村景观外部道路将蚕桑园、谢家路和周生荡串联成有机整体。通过对村落周边30余亩落后产能的腾退,在谢家路建成蚕桑学堂、自然教育中心和乡邻中心三个建筑组团,项目已于2020年陆续投入运营,让乡村旅游真正在农村落地生根。
如今,众安桥村以制造业为中坚,休闲生态旅游业为特色。2020年村级稳定性收入4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2万元,村级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康居特色村等诸多荣誉,并成功入选2021年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