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市开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
来源:连云港市开发区经发局 日期: 2021-07-27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围绕“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主线,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优化提升功能载体,加快现代产业集聚,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7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0460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7亿元,年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亿元,年均增长1.5%;累计完成重点产业项目投资462.4亿元。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及全省省级以上经开区综合考评中稳居第一方阵。
二、 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兴区”战略,坚持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三新一高”产业。培育形成全国最强医药创新基地、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三峰并立”的产业优势。 2020年,“三新一高”产业实现产值578.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78.5%,较“十二五”末提高15.8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8.8%、71.6%,比十二五末分别提升14.4%、7.3%。优势企业培大育强,形成产值过百亿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5家。
(一)新医药产业 。产业优势进一步突显,医药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5.3%提升至66%,已经成为连云港市创新能力最强、集聚程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以1/8的土地资源,创造了3/5的产值,贡献了2/3的税收,带动了3/4的研发投入,连云港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新医药产业基地获批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优势类),在2019年、2020年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工作中唯一连续获评五星级。
1、顶层设计引领。以建设全国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打造“中华药港”为目标,成立了由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建设全国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邀请中国工业信息中心编制《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规划(2018-2030年)》和《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了“3+2+X”产业体系。 “3”即是巩固发展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药三大优势产业;“2”是培育发展药用包材和药用辅料两个配套产业;“X”即鼓励扶持医疗器械、制药装备以及其他大健康特色产业,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架构。强化政策、金融、人才、平台、运营等配套扶持,打造国际化医药产业集群。先后出台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专项政策。
2、创新成果涌现。业界素有“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的美誉,我区创新药物在研数、新药证书获批数等重点指标国内领先。恒瑞医药、豪森药业、正大天晴、康缘药业全部跻身中国医药创新力前5强,在抗肿瘤药、肝炎药、精神类药物等多个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恒瑞医药恒瑞医药进入全球制药企业50强榜单,成为国内首家跻身福布斯全球百家最具创新力公司,是国内医药第一股(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造影剂市场份额在国内第一);豪森药业港交所成功上市,是港股医药板块市值第一股(精神疾病类药物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康缘药业荣登中国中药研发实力50强榜首,成为中药标准化、生产智能化、市场高端化、竞争国际化行业典范;润众制药跻身江苏纳税百强。医药单品销售过亿元产品近40个,研发了全球首个胃癌小分子靶向药阿帕替尼等明星产品,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个、中国专利金奖4项,通过境外质量认证药品40多个;获批1.1类新药10个,恒瑞医药完成海外权益转让项目4个,转让金额高达87亿元,实现了我国医药产业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的重大跨越。豪森药业自主创新的长效降糖药孚来美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
3、公共服务提升。获批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8个,拥有医药类研发机构60多个,江苏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等载体投用,北京大学连云港单分子研究中心入驻“中华药港”,组建国家级新医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联盟(以恒瑞、豪森为主导)等智库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脉定向。“中华药港”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90亿元,建筑总面积150万平方米,主要布局智能制造、科技研发、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办公展示、人才公寓等功能。一期85万平方米示范厂房、孵化器、加速器将已投入使用;二期27万平方米高端化学制剂产业园、三期38万平方米教育培训等配套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集聚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8名,医药产业技能人才3.5万人;南京药科大学康达学院、淮海工学院药学院等在连院校为本地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储备了大批专业人才。
图1:恒瑞医药 冻干粉生产线
图2:康缘药业工厂
(二)新材料产业。多年来,开发区一直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区的核心支柱产业。开发区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高性能纤维产业为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差别化氨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品种及其复合材料,已成长为国内品种较为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性能纤维产业基地,并获批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家强基工程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国唯一的省级高性能纤维检验中心等。此外,同步发展医用材料、风电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等特色新材料。现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共15家,2020年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5亿元。2020年新材料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占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33.7%。同时,开发区高度重视新材料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在军需碳纤维材料、聚酰亚胺特种防护材料等领域的军民融合,拥有军工资质三证之一的认证新材料企业3家。
图3:碳纤维材料公共服务平台
碳纤维板块。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建成了国内首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系统掌握了T700、T800、M30、M35级碳纤维千吨级规模化和T1000、M40级碳纤维工程化技术。中复神鹰在国产碳纤维市场占有率累计保持在50%以上,是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碳纤维制造企业之一。2017年千吨级干喷湿纺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复碳芯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广泛用于电力、风电、建筑、环保、医疗等行业。
图4: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线
聚酰亚胺纤维板块。奥神新材料是集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及其后道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酰亚胺纤维制造企业,参与制定“聚酰亚胺短纤维”国家标准,产品广泛应用于特种防护、航空航天和结构与复合材料领域。奥神新材料国际首条千吨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行业空白。
其他高性能纤维板块。神特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高强高模、耐紫外线,耐冲击,耐酸碱,耐海水腐蚀等特点,在防弹、防砍、防刺领域、海洋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等具有很好地应用;杜钟氨纶拥有通用、超柔、耐高温、多彩、高回弹、卫材、石墨烯、低温易粘合等系列氨纶产品,其中耐高温可染氨纶等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
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华海诚科环氧塑封料是国内DIP/SDIP及双基岛产品的标杆塑封料,LED支架反光材料反射性及耐老化性能等与国外进口材料相当,填补国内空白。华海诚科的WLCSP、MUF等高导热封装材料打破了日本企业长期垄断中高端环氧模封料市场的格局。东睦新材料的铁基粉末冶金结构件等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
医用材料领域。中金玛泰是国内最早从事药用包装材料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年产复合包装材料1.3万吨,为目前亚洲地区医药包装生产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三 )新能源产业。中复连众、国电联合动力等企业不断壮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正式开工建设;LNG相关产业正在加紧布局。
1、 风电能源产业链。依托省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载体,发挥中复连众龙头带动作用,借助国电联合动力省级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风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加快完善从风力叶片、塔架,到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水平,加快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图5:中复连众叶片生产线
2、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2016年11月,“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江苏省/江苏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联合申报团队”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牵头单位择优评审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胜出;2017年10月26日和2018年11月27日,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9年10月14日,初步设计方案获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2020年7月6日,初步设计概算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并正式启动建设。目前1002高效新型循环试验台完成桩基施工,2001供气厂房、3002综合动力站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室外管线工程正在进行管沟施工。
图6: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加大关键领域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和研制,加强军民融合,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专用工程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
1、做大物流装备产业。依托东方国际集装箱等骨干企业,重点完善集装箱产品结构,扩大标准箱生产,拓展集装箱再制造领域。
2、壮大汽车关键零部件。依托启创铝制品、北方变速器、万创车载电子等重点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汽车轮毂、离合器、变速箱等配套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型,大力发展以机电一体化为主要技术表征的集成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部件和成套集成部件。
3、加快推进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和智能装备。积极推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扩规模、上台阶、提质量,以前沿重工、路友装备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履带、塔式等起重机械,大吨位装载机、高端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环卫机械等。以杰瑞自动化为龙头,大力引进行业骨干企业,完善研发制造体系, 加快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紧布局LNG和海洋装备相关产业,加快工业动力装备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三、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
全面启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开发区区块(14.84平方公里)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和成果引用;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利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获批机会,积极对接韩国等亚洲国家,全面开展保税进口等业务,创新发展新业态。加强与陇海线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项目开工建设;高标准举办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构筑面向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和项目对接高端平台。“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进出口额1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3亿美元;设立境外机构2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8.4亿美元。
四、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十三五”期间,共创建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8个,国家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营,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创新人才加快集聚。连续三届获评省级人才工作先进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22人,省“双创计划”团队4个、省“双创计划”人才40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4.3%提升至5.9%,专利授权年均增长3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升至120件,获中国专利金奖4项,拥有国家驰名商标7项。中复神鹰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1人获何梁何利奖、2人获省科技发明人奖。
五、 两化融合深度推进
成功获批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和江苏省三网融合试点园区,区内现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恒瑞),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中复连众、豪森、恒瑞、康缘)。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康缘药业中药生产智能工厂获批首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恒瑞医药大输液智能生产车间、杜钟氨纶差别化无染氨纶纤维智能生产车间获批省级示范智能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