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苏州样本”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8-30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到处是为幸福生活打拼的动人场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苏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进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成为全面小康当之无愧的探路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对于普通人来说,感受小康的幸福模样,并非来自专业的指标体系,也不是来自繁复生冷的数字,而是平日里的幸福生活。“小康”,说到底,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小康”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吴江七都镇开弦弓村,“江村”还是那个“江村”,不同的是,这里的生活变了,处处可见令人欣喜的变化,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模样:姚富坤,当初社会学家费孝通研究的对象,如今变成了高校客座的“农民教授”;周小芳,年轻时安安分分厂里上班,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五十岁还会摆开阵仗做起了民宿生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个紧临太湖的小村庄的蝶变只是苏州乡村奔向小康生活的一个注脚。放眼苏州大地,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到处是为幸福生活打拼的动人场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苏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进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成为全面小康当之无愧的探路者。

“为全国发展探路”,作为小康宏图的起笔之地,苏州理应担起重任。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到20世纪末全国农工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然而,让人困惑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能不能照进现实?1983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考察苏州,当时的苏州模样给全国实现小康目标展示了光明前景。可以说,邓小平的苏州之行是江苏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原点,苏州更是饱含了先行先试、为全国小康社会探路的期待。

探路全面小康社会,苏州跑出了“加速度”。还是开弦弓村,1978年村里人年均收入114元,改革开放两年后的1980年年底达到了300元,翻了一番还拐了一个弯,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800元;与1978年相比,今天的苏州GDP增长了600多倍。2006年,苏州就率先实现了江苏小康指标。要知道,江苏小康指标高于全国,这也意味着苏州不负众望,用发展的高速度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真正的先行者,而且在全市各地你追我赶、敢闯敢试敢拼中还创造出了推动苏州改革开放的“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并且,这样的一股精神力量,始终成为苏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不竭动力。

宏图在前,苏州要跑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探路全面小康社会不仅需要跑出“加速度”,还得实现高质量。就在几天前,“健康苏州”的一项指标引人关注——去年苏州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3.82岁,位列全国第一。作为先行者,苏州要建成的小康不是一般意义的“小康”,即从速度率先转向质量领先。在苏州,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文明整体进步,苏州在实践中始终秉承“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展示出了“强富美高”走在前列的新气象。

2020年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但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民生领域也面临诸多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对于苏州而言,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赛道上,要跟最强的拼、跟最快的赛,高点对标,继续争做新时代的“探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