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2017,在脱贫致富路上前行
来源:亭湖报 日期: 2021-09-28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岁物丰成的一年。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部署,全区上下奋力推进富民增收工作,开展了广覆盖、宽领域、多形式、有实效的富民实践活动,产生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本报现选取其中的4位脱贫致富的代表,讲述他们的故事,见证奋斗的足迹,汲取前行的力量——
温永忠:帮村民摘掉“贫困帽”
1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亭湖区南洋镇方向村村委会时,该村党总支书记温永忠正在翻阅着村里贫困户的登记册。“如今村里剩11户贫困户,明年有望全部脱贫,目前全村也已经摘掉薄弱村的‘帽子’,改薄成功。”看到记者来了,温永忠展示出一张贫困户总登记表,“那之前村里有多少贫困户呢?”记者带着这样的疑惑问道。“不要说很久以前,去年9月我刚来这做村支书时,就有整整80户的贫困户。”
温永忠刚来村里的时候,发现村里的青年人都出去打工,其他的人每天就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温永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户就这么点田,每年卖出去的粮食扣除种子和肥料的成本,对于那些靠地为生的贫困户,啥时候能脱贫啊!”
于是,他和村主任一起,挨家挨户地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让绝大多数村民将土地进行流转。“全村的土地共有5800亩,截至今年6月底,已流转5000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按照每亩800元的价格加上国家补贴的120元来算,每户平均三亩左右的农田,一年不干活都能拿到近3000元钱。”温永忠说,土地流转之后,他们还积极联系附近的工地,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去上班,使得绝大多数贫困户成功脱贫。“剩下的贫困户脱贫难度较大,他们有很多都失去了劳动能力。”为此,温永忠带头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并要求村干部每人都开展1对1或1对2的帮扶。“每周去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最新的情况,才能找到好点子,帮助村民脱贫。”据温永忠介绍,他手上的3户贫困户中,孙全余的妻子病故,儿子也染上了恶习并离家出走,自己身患疾病不能干太重的活,一下子就成为村里的贫困户。有一次,在温永忠去孙全余家走访时,刚好老孙的儿子回家了,温永忠就立刻打电话给村里,联系一名干部一同对老孙的儿子进行思想教育,最终成功说服其转变思想并培训他成为一名收割机操作工。村里还集资买了一台收割机让他操作,一年全家收入一下子由3千元增加到3万元。
温永忠还借益农信息社在全村推广之际,对村里的贫困户定期展开电商培训,重点提升他们种植西瓜、养殖散养鸡等能力,并定期把产品拿到益农信息社进行网上买卖,同时展开了广泛宣传,成功吸引了一批上海的顾客。
在采访快结束时,温永忠指了指村部旁边新修的道路说:“这条路是今年刚刚建好的,我们积极向镇和区里争取政策,目前,全村50多座桥已全面翻新了一遍,18公里的道路全都变成了水泥路,极大方便了收运货物的车辆进出村子。路平了,桥固了,企业家们看到这样的基础设施,愿意前来投资,让剩余的贫困户早日脱贫的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了。”据温永忠透露,这几天他正在积极联系客商前来投资项目。
图为温永忠(左)到脱贫户家中回访。
王承明:端上了新“饭碗”
12月26日上午7点,记者在亭湖区五星街道雅和社区工作人员赵红娟的陪同下,来到紫薇花园小区,此时保安王承明正与同事进行简单的交接班,开始了一天近12小时的工作。
王承明告诉记者,紫薇花园小区里大部分居民都有私家车,这么多车辆每天都要进进出出,再加上外来车辆进出小区比较多,做好安保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忆力”。“时间长了,每天进出小区的车辆,是小区车辆还是外来车辆,我一看就能够分清楚,而且小区车辆的车型、车号、车主信息基本上都能掌握下来。”王承明说道。
除了管理小区车辆,每天定时的巡逻也是王承明的一个重要工作。“每个角落都要巡视到,并且做上安全记录。小区的路面、井盖、绿化都在检查之列,虽然平常出现这类安全问题并不多,但还是需要每天都检查,确保万无一失。”王承明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他坦言,“刚开始确实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枯燥,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自己的工作能保证居民们的安全,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
“因为拦外来无证车辆,他没少挨骂、受委屈,但仍然无怨无悔、坚持原则。值班巡逻细心不说,谁家要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他都随叫随到。我们对他很放心呢。”小区居民张航珍对王承明赞不绝口。
王承明今年48岁,家住五星街道供电南村86号,2000年5月从市酱醋厂下岗,没过多久,妻子也从市无线电厂下岗,一家子失去了生活来源,夫妻俩只能到处打零工。屋漏偏逢连夜雨。2002年,没有退休工资的母亲不慎摔倒并瘫痪在床,让原本就比较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五星街道雅和社区工作人员从邻居口中得知王承明家的困难后,第一时间登门了解情况,在鼓励王承明勇敢面对困难的同时,帮助他们家申请了低保补助。“那时候的我,非常无助,夫妻俩没有稳定工作,母亲要看病,孩子要读书。为了照顾母亲,我只能待业在家,妻子出去打零工。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看我,并且开导我,鼓励我好好生活。”王承明向记者介绍刚下岗那几年的生活情况。
“今年年初,待业多年的我正愁着如何找工作时,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询问我想要做什么工作,我一想,48岁了,重活、技术活干不了,就希望能找个简单的活。填写完相关表格后,社区工作人员让我在家等通知。过了一个星期,社区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让我春节后去盐城景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班。公司将我安排到了紫薇花园小区,扣完保险,月工资有1600多元。”王承明说,“当时根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且是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我真的很高兴、很满意。”
“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尚早,再就业已老。”赵红娟告诉记者,这是像王承明这样的40岁到50岁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但这个年龄的人员也正是最需要工作的时候,解决这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个群体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谈及未来,王承明充满希望:“我的女儿今年已经读大二了,我要好好工作,供她读书。相信等女儿工作后,我们家的生活将越来越好。”
图为王承明在紫薇花园小区内值班。
宋云庆:这份情我一辈子会记得
12月27日上午,亭湖区文峰街道解放桥社区居民宋云庆步行到家附近的银行,取到了这个月的1500元工资。“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工资,想不到在众人的帮助下,我也成功脱贫了,2017年,是个开心年!”宋云庆紧拽着手里的钞票激动地说。
宋云庆今年69岁,与96岁的老母亲、67岁的妻子葛毓红,以及患有癫痫、瘫痪在床的二弟宋云国同住,他们一家4口人挤在沿河路上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里。
2002年,宋云庆、葛毓红双双下岗,夫妻俩尝试着出去找工作,可年过半百的他们一没技能二没经验,迟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几年前,患有癫痫的二弟宋云国又不慎跌断了腿,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妻子突发脑溢血,三次入院实施开颅手术治疗,花费31万元医疗费;宋云庆本人也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低血压;一双儿女分别要成家、上大学,又是一大笔开销……就这样,宋云庆一家成为了社区里的贫困户。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为了帮助宋云庆渡过难关,文峰街道把他全家纳入特困居民予以救助。“老宋家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下岗加上疾病,入不敷出,这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我们街道十分重视对老宋一家人的救助,救助期间,老宋一家可以领取2000元的特困居民救助金。”文峰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对记者说。
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连心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站”,这些年对老宋的情况是看在眼中、记在脑里、急在心头,除了逢年过节,给宋云庆送些慰问金、慰问品这样的“输血式”的救助外,社区一直想着怎么给老宋找个合适的工作。2015年10月8日,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老宋接到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文芳的电话,“辖区单位市供销社急缺个门卫,这家单位的负责人希望社区帮忙找个能吃苦、负责任的人,社区两委开会研究,一致认为你很合适,你考虑一下吗?”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老宋对那天胡书记在电话里讲的话依然记忆犹新。“简单的面试后,10月10日,我就又‘上岗’了。后来才了解到,这个岗位是社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辖区里的单位中一家一家摸排出来的、最适合我的岗位,社区为了我和我的家人,真的是费了心。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宋云庆说道。
“老宋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为人忠厚老实,大家有什么烦心事,都爱找他聊聊。”57岁的李伟华和宋云庆是老邻居,“老宋的情况街坊邻居都清楚,确实很困难,所以平时大伙儿都合计着能帮忙就多帮点。”
2008年女儿宋娴捐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苏师范大学录取,本是件好事,可那个夏天,老宋一家子都愁了,因为女儿的学费还没着落。距离开学报到还有一周时间,李伟华抱着一个红纸包着的木箱子叩开了宋云庆的家门,也叩开了老宋一家人的心门——街坊邻居自发募捐了一部分钱,给小捐捐开学报名用。“街坊们知道我在商场工作过,懂一些家电维修方面的知识,谁家要是有个电饭锅、微波炉坏了,都来找我修,借此机会给我些钱。”谈起邻居们的帮助,宋云庆十分感激。
有了这么多人的帮助以及靠自身的努力,宋云庆一家人实现了脱贫。宋云庆说,他有很多的心里话不知该怎么表达,没想到他的天塌了,政府、群众都来给他补“窟窿”,帮他渡过难关。
图为宋云庆(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
邓贝贝:亭湖“媳妇”的寻美路
12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亭湖经济开发区的“V+薇咖美丽定制”工作室,只见靠墙的一面整齐地排列着七八种美容仪器,两个五斗柜上摆满了职业资格认证书,一位留着齐肩短发,穿着护理服的女孩正拿着仪器为客人做着皮肤护理,她就是薇咖工作室的负责人——邓贝贝。
今年28岁的邓贝贝是四川成都人。2009年,她在江西南昌念大学时认识了她的丈夫,毕业后,邓贝贝来到丈夫的家乡亭湖工作,成了亭湖的“媳妇”。2013年年底,邓贝贝辞去工作在家安心待产、顺利生子。
“起初在当‘宝妈’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家里的一方天地,感觉和社会有些脱节。我想出来工作,想有自己的交友圈。”与大多全职妈妈一样,邓贝贝过着平静生活的同时,那颗探索的心却“狂跳不止”。2015年4月,邓贝贝成为了盐城香港伟才国际幼儿园的一名幼师,这份稳定的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半。
“在任教期间,我与一位家长结缘,接触到了‘美业’这番新天地。”邓贝贝说道。当她得知那位家长凭自己一个人,从最初一个很小的工作室做到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美容院时,以及那位家长身上散发出独立、自信的个人魅力,她被打动了。
随后,邓贝贝跟丈夫提出要开美容工作室,丈夫十分不理解,认为一个女孩子,有家庭,为什么还要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干,跑出去创业,公婆也是极力反对。“每过一天,我创业的想法就愈发强烈,我告诉丈夫我想努力一次。”邓贝贝说道。拗不过她的丈夫最终支持了她的梦想,疼爱她的公婆也转变了思想。全家人的支持给了邓贝贝强大的动力。
说干就干。今年邓贝贝先后花费7万元到上海、南京、无锡,韩国、泰国、日本等多地的知名皮肤护理医院学习了皮肤管理、半永久定妆、减肥等项目。“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一线城市和国外的皮肤护理与中国传统的美容院护理在观念和技术上差别很大,他们多是通过物理电子和光学动力和高科技仪器保养皮肤。”邓贝贝说道。
在接触越来越多的顾客后,邓贝贝发现,她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能达到治愈激素脸、痘痘肌等疑难杂症类的皮肤问题。于是邓贝贝又拎着行李箱到各个地方求学,一个项目还不仅仅在一家医院学。她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吸收不同老师的皮肤护理观点,才能接触到更多皮肤管理方法,才能对不同肤质的客人“对症下药”。“直到现在,工作室成立近一年,我每个月还要出去学习两三次,我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现在固定客人越来越多,月收入近万元。”邓贝贝高兴地告诉记者。
“对于今后工作室的发展我很有信心,我想明年能够有一间更大的门面开店,让更多对美业有兴趣的‘宝妈’走出家门,更多爱美的女性加入薇咖,把我学习到的护肤知识教给大家。”邓贝贝自信地说,“女人变美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被看作是肤浅的事,现在的女性已经更独立更强大,我们有自信,也有能力去告诉这个世界该如何欣赏女性的美。”
“在美业行业里,每个人都付出很多,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时间陪家人,我很感谢我的丈夫、公婆和这个城市,给我无尽的包容、爱护和尊重,让我毫无顾忌地追寻自己的梦想。”邓贝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