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盐城市射阳县:开展联耕联种“脱贫攻坚”

来源:盐阜大众报 日期: 2021-09-06

“我家一共12亩田,去年全部加入村里联耕联种,不但用工少了,还比往年增加收入5300元,在家里也能脱贫”!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七组贫困户徐荣德指着他家的麦田激动地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到既能脱贫又能普惠于民的捷径?三年来,射阳县把大力推行联耕联种,实现土地效益和农民受益“双提高”作为“源头治贫”的根本之策,不但快速拔掉穷根,消灭贫困,还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村委引领、农户联合”的共同富裕之路。

帮到关键处

射阳县有耕地面积214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连年不断的结构调整,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贫困依然存在。射阳县委书记戴荣江说:“扶贫要主动适应对象和任务的新变化,还要勇于创新;联耕联种则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这就是脱贫致富、普惠于民的金点子”。

联耕联种精准扶贫扶什么?扶最困难的户,办最急的事!如今,在家种田的有不少是年龄较大,或因家里有病人、自己无技能等原因的弱势或贫困群体,面对田块细碎,大机械无法下田,种田成本上涨,相对效益下降……这些老弱农民们只能望田守穷。2013年秋,射阳县探索破除田埂,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联耕联种。由于易组织、门槛低,农民不需要投入一分钱,每亩田还能增加收入500元左右,得到群众普遍欢迎。

破除田埂,涉及千家万户,只有农村一线党组织力量强起来,这项富民工程才能干起来。射阳县实行基层党组织“捆绑式”考核、出台“书记抓、抓书记”制度,县委组织部将村书记纳入农村党员人才培训计划,累计培训1800人次。四明镇新南村一个月开了7次群众大会,全村7个组就有5个组实现了联耕联种全覆盖;洋马镇兴垦村每组确定一个干部示范匡、一个党员示范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推动群众破除田埂,更破除传统种植观念的“心埂”。临海镇兴盛村党总支书记吴胜健说,2015年,联耕联种水稻亩产1435斤,亩平增收450元。

联耕联种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主心骨、领路人。到2015年底,射阳县总计已推广联耕联种面积71万亩,最大一匡面积达3.2万亩。

扶到点子上

没有产业的支撑,“源头治贫”就是无源之水,联耕联种帮扶的对象,就是让“农民自己种地,种好自己的地”,实现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去掉界沟,“一户多田”变成“多户一田”,创造了土地规模市场,激发了先富的人创办各类农业服务合作社,为弱势或贫困群体提供务工增收的渠道。

射阳县把推进联耕联种产业扶贫放到经济发展大局中统筹,调动各方力量,打出“组合拳”。多次组织农机、育秧等专业服务组织参加培训;惠农资金从 “撒胡椒面”到向“一个漏斗向下”,整合财政、水利等涉农项目向规划区域集中,三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2.3亿元;本地能人纷纷办起了本土化合作社,连续三年使用购机补贴资金均处全省前三位,新增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37家;富丰合作社一年多时间,投入超1000万元,为当地30多名贫困农民提供种田以外的务工机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四明镇新南村建设110亩育秧基地,为贫困家庭提供秧苗育、供、插专业化服务,只收取190元/亩生产成本,比市场价少30元/亩。联耕联种形成了政府为脱贫办实事、职业农民牵手贫困户共奔小康路的生动写照。

见到真成效

联耕联种产业扶贫农民有需求、组织有主体,若没有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射阳县在推进中注重变“扶穷”为“扶智”。

射阳县农业部门积极践行“首席专家指点、农技人员蹲点、业务团队建点”“三点工作法”,开展“双百”行动,抽调100名农技骨干,负责指导100个村建设示范方。指导生产农机农艺结合,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虫害、草害明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综合减少30%;指导农民在小麦生产中使用条播机,播种量比人工撒播少25斤/亩,单产均超1000斤/亩,与散地种植比,增产一成以上,水稻采用“上毡下钵”塑盘育秧新技术,亩产超过1350斤。指导海河镇革新村成立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户参与联耕联种,当年入社耕地395亩。由于保留了一家一户的精细化比土地流转多收入400元/亩左右,村集体盈利43450元,干群的“黏性”也明显增强。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韩一军说:“我国3.6亿亩小麦种植面积,若射阳县联耕联种模式能推广到全国的7000万亩稻茬麦,保守估计提高全国小麦产量4%,意义重大。”

用联耕联种来推进产业升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跳出扶贫抓扶贫的非常规举措,它不仅仅是“末端扶贫”与“源头治贫”的综合体,还探索出一条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为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探索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