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湖:一条河见证小康之路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7-27
江苏金湖地势西高东低,在县城城东,有一条见证着城市发展、居民致富的利农河。金湖县党史专家马国顺介绍,利农河前身叫农抗河,1940年,高邮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关心人民疾苦,把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1944年春,6000多名民工前后施工7个多月整修而成农抗河,这名称来源于“农民抗敌协会”。
马国顺认为,利农河见证了金湖县的产业结构之变。
发展农业是兴修农抗河的出发点。农抗河北至黎城渡口,南入高邮湖。农抗河的修成,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起到了抗洪分洪的作用。“水大的时候,南边可以泄洪至高邮湖;水小的时候,北边可以开闸引入三河水。”以农抗河为主干,金湖地区逐渐形成“非”字型的灌溉体系。以农抗河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粮食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更加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数据显示,当年仅该河河东地区每年交爱国公粮10万多石,高邮县成为淮南津浦路东交粮食最多的一个县。1959年,金湖建县后的第一项水利工程是疏浚农抗河。此后,还数次进行疏浚,满足了金湖三分之一县域的农田用水。农抗河后改名利农河,也有着“有利农业”的寓意。
助力工业是利农河作用的升级版。水乡金湖,上个世纪陆路运输并不发达,大宗货物的运输依赖水路。经过数次疏浚的利农河,可以航行货船。加之北接三河,交通便利,金湖工业也就围绕利农河布局开来。
全域旅游是利农河迸发的新活力。水是金湖最大的生态特色,近年来,“引水润城”工程让利农河活了起来。除了对河道进行整治,还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建设了滨河景观,水城金湖再现碧水荡漾、水绕城廓、水木清婉的清秀之美,“一城绿色半城水”风貌也更加清朗。
1971年出生的韦国梅,一直居住在利农河畔,家离利农河不过几百米。说起这些年利农河的变化,有几个细节让她印象深刻。
河边的猪圈没了。“以前是蔬菜村,跟农村一样,很多人家吃不完的蔬菜喂猪,猪粪用来种菜。”韦国梅告诉记者,如今,原本砌猪圈的地方平整成了小广场、修建了喷泉……利农河畔成了小游园。
两岸的企业搬了。在韦国梅的印象中,利农河边有不少企业,邻居中也有住在企业宿舍的工人。油化厂、轧花厂、玻璃厂……细数沿岸企业,韦国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利农河沿线还有码头,用来装卸大宗货物,2000年以后,不少企业搬走了,进了园区。
河水又活了。企业搬走,河上不再行船,利农河“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引水润城”又活了起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改造或新建一些河流,互相联通循环,全城河水活了起来,利农河成为金湖全域旅游中一条亮丽的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