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湾街道“红心议事会”议出小康生活新面貌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9-06
近日,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路南社区的“红心议事会”上,网格员、党员、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垃圾分类施行情况。这样的讨论每周都会举办,大家在议事会上夸一夸邻居、商量为民服务项目、讨论党建共建项目等。从拿着几个板凳到围坐到议事空间,几十年来,这里的议事条件变了、议事内容变了,但议事会的目标没变,那就是——让公共事项难点、痛点在有商量、有监督、有支持中化解,让居民感情在有关怀、有表达中升温,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夸一夸身边好邻居
“红色管家”帮忙办
“我要感谢我的好邻居吴云根,每次我们家电有小问题,一个电话他就来帮忙维修了。”家住春馨园38幢的张阿姨刚夸完邻居吴云根,居民周师傅就迫不及待地夸起“红色管家”徐舜卿,“我家楼道灯坏了,多亏他及时帮忙联系修理,回家再也不怕黑了。”而夏永林则深情地回忆着,疫情期间,自己和老伴无法出门,生活受到影响,是“红色管家”钱培康一次次送来口罩、买菜送上门。夏永林朴素的话语、真挚的谢意,引起周围居民的共鸣。
夸一夸我的好邻居,这样的场景不定期就会在“红心议事会”上演。路南社区下辖的路南苑、春馨园都是安置房小区,居民之前大多是同村村民,有困难只要招呼一声,大家都会来搭把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家住进了高楼,邻里间那份家长里短的感情也没有丢。社区经常举办各类活动,增进邻里间的互动、互助,还将每幢楼的党员发展为“红色管家”,管好自家事、关心楼道事、参与社区事。社区党委书记王蕾表示,“红色管家”治理模式的推行,不仅实现邻居关系的升级,更打通了基层党建为民服务微循环,让社区服务再升级。
你“点菜”我服务
为民项目商量办
每年年末,路南社区工作站站长蔡俊晶都会邀请小区居民代表一起“谈心”,听听大家对为民服务项目的建议,商量下一年度大家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推出菜单式服务,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蔡俊晶介绍,以前社区在为民服务项目上,精力投入不少,但总是叫好不叫座。如今,随着精细化治理、人本化服务成为主流,居民更看重解决方案中的个性化问题,你“点菜”,我服务,有事大家商量着办。
秦水玲家住路南苑,一直有个乐器梦,苦于忙工作而无暇顾及。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时间充裕了,当社区征询居民意见的时候,她写下了这个小心愿。没想到,社区收到意见后,经多方联络,并结合社区的运河特色定位,组建了一支“鼓令天下”打鼓队,由专业的非遗老师教授大家学习二十四节气鼓。秦水玲很珍惜这次机会,和她的12个队友学得格外认真。经过不断训练,打鼓队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不俗成绩。除了打鼓,今年,非遗运河学社还根据居民建议,开设剪纸、苏式盆栽、快板等课程和便民活动,累计服务居民700余人次,真正让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定制服务,过上有品质的小康生活。
扩大社区“朋友圈”
共建服务合力办
作为“红心议事会”的召集人,王蕾经历了议事会从一开始只有几个居民,到现在坐得满满当当的过程。“这侧面反映了小康社会基层治理的变化。”她说,以前在议事会上,她常常会因为底气不足而心里发怵。如今,王蕾已是议事会的“大嗓门”——因为借助大党委制度,社区“朋友圈”不断扩大,优化民生服务也更有底气了。
日前,春馨园不少居民反映,小区歇脚的地方少,希望能增加相应配套设施。通过上级党委牵线、链接党建资源,社区最终和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姑苏区生态环境局形成共建项目,在老小区里打造党建阵地红心亭、小游园,让居民茶余饭后有个好去处。目前,路南社区已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交巡警支队等多家单位形成党建共建,此外还有街道网格第三联动站、物业等单位也加入议事会,基本做到“小问题马上办,大问题协调办”。
大党委制度正是在实现全面小康、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基层是治理末梢,我们要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服务载体,完善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让小巷总理刷出‘存在感’,居民实现‘获得感’。”金阊新城组织人事局局长钱晓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