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城乡相拥 南京“融”出新风景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2-31

城乡融合发展是有效破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2019年12月,国家设立11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省的宁锡常接合片区是其中之一。该片区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南京都市圈范围,因优越的生态人文资源而被誉为江苏“最美片区”,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包含其中。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抓好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城市敞开大门,乡村日新月异,如何“融”出新景象?溧水区和高淳区围绕国家层面布置的五项试点任务和省、市关于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相关部署,在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五方面探索新路径。

溧水区依托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创新资源优势,成立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分中心,打通科技成果入乡“堵点”;高淳区发布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标准体系,让无价生态变有价……一项项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机制,加快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为城乡发展带来新活力。

多种形式入市 乡村土地“活”起来

溧水都市田园望悠谷。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总投资3亿元的太阳庄猎狐运动基地位于溧水晶桥镇仙坛村,项目一期18.3亩地块日前顺利成交,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据悉,该地块部分为存量建设用地,部分为农用地。针对农用地无法直接入市交易的问题,溧水通过增减挂钩指标完成农用地转用,成为该区首宗异地调整入市案例。

相对于城市国有土地挂牌入市,农村土地入市要复杂得多,有的能入市,有的不能入市。

南京溧水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权益利用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地块的特点,我们探索了就地入市、异地建设、宅基地集中整治等多种入市形式。溧水区制定了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为主导,以收益调节金征收、收益管理、使用权抵押贷款等规则为配套的“1+3”政策体系,从基准地价、交易规则、交易平台、登记管理等多方面健全入市制度体系,做到入市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土地入市,不仅要规范有序,更要保障农民利益。溧水区按照“农民利益不受损,长远生计有保障”原则,探索了一次性补偿、土地置换、土地收益买保障等三种补偿方式。

“一张蓝图”绘到底,溧水坚持规划先行,把好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的第一道关。溧水已启动溧水区6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首批5个村完成省厅备案入库,同时还建立土地入市项目准入预审机制,从产业方向、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保障项目落地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溧水梳理出城乡融合项目91个,涉及集体土地入市面积2611.28亩。

打通入乡“堵点” 架起科研成果转化“高速路”

位于白马镇的南京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日与江苏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后者将转让甘蓝新品种“苏甘35”专利许可,用于农业规模化种植。

“我们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分中心(简称‘分中心’)的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后,他们很快就为我们找到转让方,很方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本土农业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大,以前不知道到哪里找技术,分中心正好解决了他的苦恼。

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京国家农高区科创工作人员刘非介绍,为了解决技术供需信息不匹配的问题,分中心构建了技术交易网上平台和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同时建立了一支超百人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可为线上线下技术交易服务全链条提供确权、挂牌、评估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据悉,分中心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已汇聚南京农业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资源,挖掘了114条企业需求,发布80多条专利成果,交易金额近2000万元。

以南京国家农高区为先行区,溧水区探索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农村集体成员收益机制等,积极营造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架起科研成果转化“高速路”。

打通科技成果入乡转化的“堵点”,溧水还出台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返乡创业。位于溧水和凤镇的华成蔬菜合作社吸引了十多名大学生以技术入股。近年来,促成转化、示范、推广新成果和新技术27项。

科技赋能,农业的“含金量”更高。据悉,华成蔬菜合作社土地租金由原来的700元/亩提高到现在的1200元/亩,带动100多家农户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发布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标准体系 打开“两山”转化路径

临近年底,南京高淳区传来好消息,高淳区成功入选GEP核算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由其参与制定的GEP核算“国家标准”即将发布。所谓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这两年,高淳在全国率先探索区县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初期选取辖区内东部山区东坝街道、西部圩区砖墙镇开展先行先试,深入发掘“美丽资源”产业附加值、富民贡献力,并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淳区生态价值进行核算。

2020年9月19日,高淳发布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标准体系,通过初步核算,2019年高淳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575亿元,是2019年高淳区GDP的3.4倍左右,而2020年该区GEP已达1656.07亿元,较2019年增长5.1%。直观的数据不仅反映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让生态家底有了“价格标签”,也让人们清晰认识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高淳区域生态系统的作用。

在GEP这把“绿色标尺”的引导下,高淳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水系连通综合整治、深化生态补偿制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5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优化“绿色家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显著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固城湖畔风景佳。高淳区委宣传部供图

探索仍在继续。今年,高淳又出台了全省首个GEP考核办法《2021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考核意见(试行)》,正式启用GDP、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体系。由该区GEP核算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升级”形成的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也已于今年7月10日正式发布。

延伸特色产业链条 推动城乡要素流动

走进位于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永胜圩万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只见一个个标准化养殖池“一字”排开,远程增氧、智能投喂、预警信息,以往繁琐劳累的工作,通过园区物联网技术平台都可以轻松实现。

依托园区,不仅蟹农更省心,村民增收也有了新渠道。

现代农业园党组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严涛介绍:园区探索推行“N→14→1”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将10796户农户在永胜圩片区的2.1万亩土地流转到14个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统一入股到青松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可享受到1000元/亩租金、1000元/亩左右分红和每户1人的优先用工权。

当前,产业园正深入聚焦全产业链,在做大做强螃蟹养殖一产的基础上,抓好龙头型、科技型水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培育和引进,补齐二产短板,并依托水慢城等景点,加快推动螃蟹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互动发展,更好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这一模式,是高淳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的有效探索。

高淳区发改委主任芮敏说:未来的乡村经济是多元化的,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为促使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平等交换,高淳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园、美丽乡村等发展载体建设,持续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深度融合,不断夯实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

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高淳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高淳已培育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建成集水产品交易、果蔬批发、仓储物流、餐饮休闲等为一体的全国最大螃蟹专业市场——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打造青松生态万亩渔业生态养殖项目、和丰园百亩水产健康养殖基地,龙墩湖现代农业粮食烘干与育秧中心、胜利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中。

一项项创新探索让乡村资源盘活有了新办法,生产要素汇聚有了新途径,推动人才、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加快流动,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溧水、高淳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城镇居民约两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