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年改革路“三农”画好图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日期: 2021-12-24
春光明媚,无锡惠山区桃源村居民的生活富足美好。周建鹏摄
麦苗拔节快长,大田里早已不见“汗滴禾下土”的老农,取而代之的是自走式植保机作业。盐城市亭湖区富民社区农户陈万才如今也能忙里偷闲了,“田地集中上了规模,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都比过去省时、省力、高效了。”这样的转变,源自当地正在开展的“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养活了全国5.8%的人口。202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万元,位居全国前列。“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谋划。”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年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此强调。
农本关系国本,“三农”发展离不开改革,江苏的“三农”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自2011年至今,江苏各地累计承担全国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107项改革试验任务,一大批成果相继转化。十年改革路,创新立潮头。如今,一幅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正跃然眼前。
泰州市姜堰区颁发首批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证书。刘晓霞摄
“新农人”:技术赋能 抱团发展
谷雨时节,泰州姜堰。540亩的井贤家庭农场里,翠绿的麦苗随风摆动,呈现一幅自然恬静的田园画卷。
“学了新技术,用工成本每亩节省至少40元,综合增收每亩在百元以上。”从传统的庄稼汉到今天的“新农人”,姜井贤的感受真切。去年,31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技人员与包括姜井贤在内的农场主开展“点对点”实训指导,姜井贤学会了节氮减肥健康种植、精确定量高质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农业新技术,还取得了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的初级职称。
培育“新农人”,是江苏为推进乡村振兴所抓的一项工作。来自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该省每年开展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至少20万人。
“新农人”也有发展的烦恼,单打独斗经营的风险在所难免。常州新北区种植户葛林林去年就栽了大跟头,一个超长梅雨季使得他种的40亩猕猴桃树大部分被淹死,一下损失了60多万元。放弃与否,他纠结了很久。好在,当地新农家庭农场联盟工作人员闻讯上门,送来了“组织的温暖”。去年底,在联盟的指导和建议下,葛林林决定将猕猴桃种植规模压缩在十几亩,其余则搭起16个大棚用来种植草莓以及黄瓜、辣椒、圣女果等应季蔬菜。
“我们想让生产成本再降一点,亩均产量再增一点,资源配置再优一点,成员能力素质再升一点。”谈及成立联盟的初衷,新农家庭农场联盟理事应英介绍,他们集合了新北区62家核心家庭农场的力量,致力于为成员单位提供农资统购、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渠道打通等服务,“像葛林林做瓜果蔬菜,温室大棚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向厂家直接采购,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便宜。”
在应英看来,抱团发展将是“新农人”稳健发展的大趋势。除此之外,数字乡村建设也在为这个群体赋能加油。
在南京市六合区,当地以“1+N+X”综合体组织框架组建了天纬、艾津、河王三家农业服务联合社,每个联合社以一个核心成员牵头,包含N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拓展了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植保防治、机械施肥、机耕机收等X项服务模式。以艾津农业服务联合社为例,其借助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线上管理平台上线近半年,已服务200多农户。
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邹伟认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有利于推动农业服务降本增效,实现农民收益、合作社实力、农业生产水平“三个同步提升”,而突出信息化应用则是提速增效的关键一招。
淮安市淮安区蛇峰村一处现代化育苗大棚。人民网 耿志超摄
强农业:资源活化,动能焕发
走进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黄尖社区,一张崭新的“土地拼图”尤为显眼。2019年9月,该区抓住江苏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机遇,在黄尖镇和便仓镇试点省级“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当年,首批试点的431户2790亩地由分散的1123块整合为147块。
“‘小田变大田’让我们庄稼汉又重新从地里刨出了‘金娃娃’。” 饭后,站在自家宅后一块宽阔平整的田边,黄尖社区居民单国民乐得合不拢嘴。从前,他家的9.5亩地是东一块、西一块,农业机械在“巴掌地”“皮带田”里派不上用场。如今通过换田,每户村民都得到了一整块承包地,机作问题迎刃而解。经此一改,黄尖镇平均每亩地降低经营成本约160元。
在淮安市淮安区蛇峰村,“能人”缪锦丛除了担任村两委委员,还在村集体领办的登峰农机合作社担任农机操作手。前阵子,他连续一周开着高地隙植保机,进行农田作业约2000亩。
“一年下来收入10万元不算事,公事私事都有干劲儿!”缪锦丛算了笔账:做村干部一年工资3.4万元;自家8亩承包地流转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可得到6900元的保底收益金;作为农机操作手,他操作收割机每亩收入20元,操作无人植保机每亩3.5元,高低隙施肥每包5元,参与种植管理40亩农田绩效报酬3600元,光这一块增收就有五六万元。
在蛇峰村党总支书记万士俊看来,乡土人才是重要的发展资源,缪锦丛过去以家电维修为营生,玩机械也是一把好手,3年前村里动员他当干部。在当地“三农”改革中,村干部参与种植管理,与产量绩效挂钩获得管理报酬,实现了村集体、村干部、村民的多方共赢。
处理好和土地的关系,江苏各地深谙“三农”改革的这一主线。
目光转向苏南。在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没有“小田”的困扰,但农房闲置一度是村书记张谷的“头疼大事”。“以山南头自然村为例,户籍人口超过300人,但常住人口不足100人。”张谷坦言,这些闲置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无人管护,泥灰剥落,破败不堪。
如何才能让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焕发新生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次年,桃源村即尝试以“群众入股+合作社入股+社会资金入股+政府支持”的形式,以水蜜桃产业为核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村民可以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给集体获得资产性收入,也可以自己经营民宿、农家乐获得经营性收入。”张谷说。
村民陈芳和隔壁邻居家的老房被人看中租去开办了“即见桑梓”民宿,2019年最后俩月试营业期间,这家民宿的营业额就达20万元。目前,桃园村流转闲置宅基地3880平方米,全村已有民宿15家,从曾经的“卖桃赚钱”到如今的“以桃兴业”,桃源村的发展路子更宽了。
江苏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朱方林认为,当前,“新农人”、新技术和新业态快速涌入农村,为盘活农房资源提供了新空间。中央提出的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为加快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指明了方向。
敬安镇是徐州市“三乡工程”示范基地。人民网 闫峰摄
兴农村:产业支撑,强基固本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
沛县敬安镇唐楼村村民朱永去年种了50余亩辣椒大棚,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龙头企业管一头一尾,提供辣椒苗并负责收购辣椒成熟后取出的种子,我们负责田间管理和成熟后的取种。”目前,整个敬安镇的制种辣椒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销售额超5亿元,直接带动约2万农民致富。
“这个富民产业的造就,离不开我们启动的‘三乡工程’试点。”沛县县委副书记黄浩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在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和资本兴乡过程中,在苏南从事辣椒制种多年的卢国强应邀带着资金、技术、经验等优质资源返乡,在敬安镇打造起了辣椒制种科创小镇,如今连中国工程院辣椒院士工作站也在这里挂了牌。
苏南虽富,也有相对薄弱村。在“中国制造第一县”江阴市,南闸街道带着南闸村、曙光村、蔡泾村、龙运村4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了江阴市联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振芳介绍,这是江阴首个镇村联合发展平台,将优先投资薄弱村的盈利性、公益性项目。
2019年起,该平台公司开始扶持南闸村推进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进程。“通过企业厂房租赁,可为村里增加180多万元的村级收入。”南闸村党总支书记王梁说,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也直接推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村里这两年先后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观庄后村段头路硬化、亮化工程;投入近30万元完成陈氏河清淤、蔬菜种植大户退租的200余亩农田的整治及农机水利设施修复。
无疑,资源注入是助推农村发展的关键。太仓市璜泾镇的雅鹿村,十多年前集体经济也是一穷二白,它的发展靠的是与知名服装企业雅鹿集团之间的村企共建。
早在2007年,雅鹿集团出资为村里建成两栋标准厂房,当年即为集体增加租金收入54万元。尝到甜头后的雅鹿村,在雅鹿集团的担保下从银行贷款110万元扩建标准厂房,现该村标准厂房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底还可以增加2.5万平方米。
一手引进孵化工业项目,一手集约土地规模经营,雅鹿村党委书记顾爱东说,2020年他们实现村集体收入1846.8万元,村级经营性资产突破3287.6万元,比2006年并村时增长了40倍。
去年6月22日,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更多的政策资源将持续输往全省各地乡村。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十四五’期间,江苏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在此背景下,2021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出了33条硬核举措,在强调守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的同时,提出全面启动乡村建设和富民强村帮促两大行动。
“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做。”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时云表示,今年全省将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他同时表示,江苏“三农”发展得益于改革,改革是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试验的精准化、精细化、集成化水平,努力把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制度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