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紧随经济前行的亮光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8-24
经济承压前行,在哪里最能感受到提振信心的力量?那些以两位数甚至三位数增速跑在前列的行业和企业,是偶然碰上的机会,还是顺应时代选择的必然?南京作为全国经济规模前十的城市,梳理其今年逆势而上的增长点,见微知著,对思考什么才是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主导力量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新能源展现“快车”速度
同比增长85.0%和87.8%!
放在当下发展背景,如果不是核酸检测相关业务,这是一个令人称羡的速度。
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整车企业分别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4.54万辆和4.52万辆,同比增长达到85.0%和87.8%。
上半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56家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4.56亿元,同比增长19.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营收增速13.6个百分点。
从全国情况看,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披露的数据,1-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273.3万辆,同比增幅为121.5%。而整个乘用车市场虽然7月企稳回升,上半年乘用车销售总量依然是同比下降。
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更是表现不俗。就南京而言,锂离子电池及其他电池制造企业23家,实现营业收入367.35亿元,同比增长41.1%。虽然规模尚小,但潜力大。
今年上半年,位于南京江宁空港开发区的思来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比增长超50%。这是一家成立4年、进入新能源赛道才两年的初创企业。这家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工程研究院孵化出的企业,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线驱动技术,而这项技术是新能源电池生产设备的关键。
公司总经理朱华博士介绍,跟绝大多数初创型企业一样,思来刚成立时,要先生存下来,能拿到什么订单就做什么活,汽配、家电等行业的研发改造都做过。两年过去,公司捕捉到新能源产业势头很猛,尤其是2021年,一家家动力电池设备集成商利润翻番,纷纷上市。例如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的核心环节焊接段,一套设备就要1000多万元。
赛道拥挤,如何开辟自己的地盘?这家小企业注意到,我国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已全球领先,然而,国内很多新能源电池厂商使用的高精度智能输送线仍旧依赖进口,倍福、罗克韦尔、博世等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直线驱动技术产线一米高达十多万元。朱华说,相较于其他专门从事输送线部件研制的厂家,思来作为集成商,可以更好地把握电池厂商对设备的需求。思来不仅能提供可替代进口的输送线部件,还能为他们提供成套集成设备,市场一下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思来的快速成长,也离不开企业所在的地域。公司的大多数客户都在常州的金坛、溧阳等南京都市圈范围内,这片区域的动力电池产能占全国的1/3,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国内头部电池厂家皆在此设厂。
这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纵情奔跑的时代,产业集群的优势在思来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越过众多超预期因素,考量进入经济中速增长期后的结构性潜能,从思来这一家企业身上,可以看到都市圈、城市群是重要的新增长点。
小企业感知趋势,大企业形成影响。8月17日,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公司完成60亿元新一轮融资。这家国内领先的头部企业2019年便在南京溧水建设华南总部以外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年营收已达17亿元。5月,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项目落户南京六合,建设年产20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壳体、箱体及线束等配套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20亿元,将成为国轩高科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这意味着,思来面临更多机会。“新能源电池的回收,也极具市场潜力。”朱华分析,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1600亿元,拥有众多创业机会。在新能源电池的另一方向——储能电池,南京空间更大。
“双碳”倒逼“用电革命”提速。在“十三五”投入260亿元的基础上,“十四五”南京将再投265亿元改变电力来源,全面升级电网。这座数十年来靠火电助推前行的城市开始迎向“绿电时代”。推行绿电,就要有相应储能,以完成波峰波谷时的电能存储和转换。
立足新能源储能电池设备赛道,思来选择两条腿奔跑。一方面继续深耕直线驱动、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应用新技术,做好集成设备,建立新标准。
连日来,朱华正忙着一笔液流电池装配线的“千万级大单”,为风电和光电的储能电池配套,而这类装配线国内才刚刚起步。此外,国内一家钠离子储能电池头部企业也来洽谈。他们希望,能够与思来深度合作,将思来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最先用于自己的产品制造中。
这几年,思来先后获评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创新型企业家项目和瞪羚企业,从初创型“小作坊”蝶变为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而更大的利好是,雷神清洁能源总部、华能集团分布式能源开发总部、国际能源先行区、中国能谷等一大批能源项目正在向南京汇聚,共同打造能源领域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数字赋能势不可当
虽然上半年年报还未对外发布,上市企业科远智慧的两位数增速早无悬念。
在沙钢集团,从冷轧板基地、酸轧车间原料库,到热轧车间板坯库、宽厚板一车间板坯库,或实现或在进行“无人化”改造。冶金行业“无人化”,不仅是减少人工成本,还能提供物流和设备的精准动态信息,并通过与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交互,实现多环节信息流贯通,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科远智慧实施的智能化改造行业涵盖冶金、电力、石化等领域。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营润滑油A股上市领军企业,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生产制造上仍存在着管理粗放、自动化程度不高等普遍问题。科远智慧为龙蟠科技定制智能控制系统,覆盖从原料进厂、存储,到生产进料和调和、中控检测、成品灌装的全流程,为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能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上占据优势,得益于科远雄厚的技术积累,归功于企业自创立以来坚守不动摇的自主创新战略。早在1997年,科远就推出国产工业自动化第一代系统,此前国内的自动化系统被外国公司垄断。从2010年开始,科远就全面实施控制系统完全国产化发展战略。彼时,国内市场正是国际大公司自动化系统大行其道,很多国内企业或做系统集成,或做国外品牌代理,以赚快钱。此后又是一波接一波地产热,不少企业又一哄而上炒房赚钱。科远不为所动,坚持搞自主可控。最终率先推出100%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统,于去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科远智慧的业务增长不仅来源于冶金、发电等领域的大订单,也得益于一些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小订单。而实施改造的企业,有的眼下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科远智慧副总裁赵文庆分析,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驱动了制造模式创新,国家接连出台政策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加上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各种新需求倒逼,有些企业愿意“咬牙”开展数字化转型,用更高效率对冲下行压力。
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蜂巢智造云、中标全国首个铁路货车车体再制造焊接机器人智能系统的中车科技,今年均以超过20%的增幅向前奔跑。
今年上半年南京共有1085家规上企业实施1371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工业技改投入增幅超过20%。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全球范围内的新兴数字技术,大部分细分领域呈现中美共同领先的态势。
据南京南图数研院提供的最新数据,到2022年8月,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占全国11.8%,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南京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5.9%,占比位列全省第一,加上业务收入超过7000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实力居全国首位的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这两大集群,凭借传统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的基础,南京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成领先的数字经济名城。
科技型制造演绎“中国优势”
就在上个月,一个好消息从南京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地带”传来:江北新区研创园企业江苏超芯星半导体有限公司6英寸碳化硅衬底顺利进入美国一流器件厂商。
半导体行业普遍认为,最有希望弯道超车的领域就是技术差距较小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正是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材料,在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条件下可实现小型轻量、高效低耗,适用于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走进超芯星一期厂房,车间里有万、千、百级洁净室,及百余台碳化硅长晶、加工、检测设备。一片碳化硅衬底的制成,需要14道主要工序,每一道工序中还包括几十道小工序。工程师与自动化设备默契“配合”,产品生产与研发迭代并行。
有行业调研机构预估,2025年碳化硅仅在电动车应用的市场规模就可达6.5亿美元,未来5年年增长率将达到25%至30%。
“今年春节,我们一期产线全线贯通。订单走出国门,订货量还在大批增长。今后,我们希望继续在国内外打开市场,推动进口替代。”江苏超芯星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欣宇是海归博士,几年前带着创业梦想归国,最终选择将20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化经验落地南京,开启6-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产业化与研发之路。
今年发布的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榜单显示,204家独角兽、培育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8个行业,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数字科技、高端装备等行业企业数量最为集中。
今年1—5月,南京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6.5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6%。南京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上半年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达227亿元。这是南京科技创新资源释放的优势。
8月19日上午,位于江宁开发区江苏软件园的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一楼大厅,几十台大型农业植保无人机排列整齐,有的已装箱贴标,有的还在做最后的调校测试。“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出货,要把耽误的订单都补回来。”公司CEO张羽说。
今年上半年,拓攻受疫情影响不小,公司一半人被拉去隔离,供应链、物流和推广都处于半停滞状态。这期间正值年后各地春播春种,正是出货和作业高峰期。进入5月,公司业务恢复正常,很快回血,上半年销售业绩仍有50%增长。张羽认为,逆风而上的原因之一,在于所选赛道本身就在高速增长。
2016年被不少业界人士称为“飞防元年”,当年,大疆进军植保无人机市场,多地推出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五年后,植保无人机变成农户常见常用的新型生产工具。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保有量达11万台,全年作业面积突破10亿亩次。
于2018年成立的拓攻迅速找到农用市场方向,以每年至少一款的速度推出新产品,并大胆走向国际市场,实现1/3产品销往东南亚。
张羽认为,对科创型企业来说,许多产品都是从无到有的首创,企业保有生命力和活跃度的关键,就在于更新换代,持续有新亮点。尽管刚摆脱疫情困扰,拓攻依然没喘口气,企业正抓紧筹备“一件大事”——今年10月的新品发布会。届时,一款更加自主和智能的植保无人机将与经销商和农户见面,“不光能撒药了,还能撒肥”。
“过去载重只有10公斤的手动款,要卖10万元以上。现在载重达到30公斤了,可以自动作业,是‘傻瓜式’无人机,售价反而降了一半。”
性能上去,价格下来,广阔的发展预期,帮助企业赢得软银赛富基金、达泰资本、DCM、华泰紫金等资本机构的信任票,拓攻至今累计获得4笔、总计3亿元融资。
去年年底,超芯星也顺利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前不久还入选了“2022年度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眼下,超芯星正有序交货及稳步扩产,计划将6-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年产量提升至150万片,这家成立仅3年的初创企业有望一下跃升产值过亿的优质企业。
同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菲特晶(南京)电子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能稳定供应超高频石英芯片的企业,业绩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无人机、芯片等行业也在洗牌。随着热门赛道的入局者增多,竞争愈发激烈,疫情期间,企业被淘汰的比例在增加。上述在热门赛道保持领先之势的企业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都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先进制造型企业,具备集成资源,快速实现产品量产的能力。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阴云下,科技型制造业,成为展现中国优势的亮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