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桶”成功换装的启示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今年起,上海各区非旧改地块剩余的“拎马桶”住房全部启动改造,虽然历经多年持续推进,但剩下的难度更甚。9日起,媒体发布上海消除“拎马桶”的系列调查报道,值得称道的是,“一平方米马桶”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社区换新颜,人际氛围也为之一新。
小马桶折射大民生。从上海“补短板、破难题”的工作过程来看,安装马桶的过程相当艰难。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补短板向纵深攻坚的此时,我们尤需从上海的实践中看到,它不只有“马桶”带来的新变化,更是两年来的治理经验——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紧盯老旧住宅小区中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以群众为中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点对点上门沟通,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整合力量,联合退休老干部、施工队、物业公司,商量方案、提出办法;注重细节,装哪里、怎么装、管道怎么排都反复考量,“螺蛳壳里做道场”。
这是成功之道,更是普遍启示。与解决“市区老旧里弄居民如厕难”类似,很多工作群众需求更为多元,客观因素更为多样,体现了民生工作的复杂性。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小区停车位紧张、垃圾处理站建设等,长久以来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有的是利益问题,有的是经济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虽然问题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其中的治理理念、工作标准、精神状态是共通的。比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唯有不断践行,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群众支持;比如,“瞄准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唯有始终坚持,才能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近年来,江苏各地围绕棚户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不小的成绩,农房改善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全面小康的要求、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还存在一定差距。去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关注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是我省给苏北群众的一份“幸福套餐”,但同时,一些危房直接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安危冷暖。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一场持久战,当下到了持续加码、持续发力的时候。各地尤需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烈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把这项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无论是“不让群众拎着马桶奔小康”,还是“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只要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魏晓敏)